以OVER为例谈学习词典中的隐喻表征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m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喻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词义流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词义的演变过程本质上就是人类认知的一个隐喻化过程。本文通过回顾OVER在传统词典中义项排列上存在的缺陷,指出现代学习型词典应该树立隐喻机制下的多义词义项排列理念,以揭示多义词义项之间的联系;并试图在词典中对隐喻信息进行表征,以便学习者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多义词。
  【关键词】OVER 隐喻 义项排列 隐喻表征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15-03
  【Abstract】Metaphor, which is a universal thinking mode for human beings, has long function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lexical meaning change, which is by nature a metaphorized process based on cogni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reviewing OVER in traditional dictionaries, finds that there exist many deficiencies in terms of item arrangement within an entry. Accordingly, modern dictionaries for learners should develop new ideas of item arrangement and definition for polysemous words under the metaphorical mechanism, revealing inter-linkages of polysemy; moreover, we try to present metaphorical information in dictionary to facilitate learners to gras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polysemy.
  【Key words】OVER Metaphor Item arrangement Metaphorical presentation
  
  一、引 言
  
  在过去30年里,认知科学家发现了隐喻的本质及其重要性,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隐喻性的,隐喻在意义建构和演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隐喻研究引起了各领域学者的关注,但将隐喻运用到词典编纂的实践并解决一些遗留问题的具体研究还处在探索之中。
  毫无疑问,自然语言中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定义是,一个词语有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且各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词典对多义词也进行了说明,即一个词条后有一系列不同的语义解释,但一词多义及其内在联系表面上难以辨认,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理解和记忆负担。
  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认知为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理据。一个词多种词义的出现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Ungerer和Schmid(1996)指出,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在由一个词表达的以相互关联范畴组成的复杂网络建构中,隐喻和转喻起到了关键作用。[1]因此词典编纂应该体现多义词的语义网络,使词义的分解和表征更接近人类言语行为的心理表象,以便更有效地触发语言学习者对词汇概念的认知图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记忆并使用多义词。
  国内学者对词典编纂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日趋关注(如章宜华 2005;陈玉珍 2006);但就笔者所知,目前国内对词典编纂中具体的词语隐喻表征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以OVER的义项排列和隐喻表征为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隐喻理论在学习型词典编纂中的应用,以帮助英语学习者解读和记忆词汇信息,提高词汇习得效率。为此本文拟论述以下几点:①传统词典中多义词义项排列的缺陷;②隐喻和词典;③以OVER为例,讨论隐喻理论在词典中的具体应用。
  
  二、传统词典多义词义项划分、排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客观语义学认为,词的意义是精确的、固定的、离散的;多义词的词义是独立表征的。因此在对多义词的语义描述上,把每个语义单位看作独立的个体来处理,各义项之间界线分明,强调的是其间的区别而不是联系。在多义词的义项排列上,通常是历史顺序、使用频率顺序、逻辑顺序。[2]
  譬如在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Fourth edition)中,OVER条的义项次序为:(1)(not replaceable by above in this sense)resting on the surface of and partly or completely covering(somebody/something)(2)in or to a position higher than but not touching (somebody / something)(3)①from one side of(something)to the other; across②on the far or opposite side of(something)③so as to cross(something)and be on the other side…
  在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and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Tenth edition)中OVER条的义项次序为:(1)indicate motion or situation in a position higher than or above another(2)①indicate the possession of authority, power.②indicate superiority, advantage, or preference.(3)more than…
  而在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中OVER条的义项次序为:(1)in, to, on or at a position above or higher than something else, sometimes so that one thing covers the other; above (2)across from one side to the other, esp. by going up and then down(3)more than…
  通过上面三个词典对OVER信息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OVER在词典中的义项划分和排列的主要依据是基于语料库的词频统计,并按语词的配价形式、聚合关系和语用关系分类组织的。而OVER的第一义项,三个词典各不相同。究竟哪一个定义更为合理?学习者如何把握各个义项?这三个词典几乎都隐藏了核心意义的重要信息,在义项排列方面看不出各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词义的隐喻化发展过程难以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习者构建系统的词汇语义知识,不利于增强词汇习得能力。
  学习词典除了考虑查检的便利外,更应该再现语义辐射网络或扩展途径,反映词义演变的隐喻过程,以便于帮助学习者把握词汇语义体系,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
  
  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当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点之一;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传统修饰学研究的语言问题,更主要的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3]是人们以一事物认识、理解、思考、表达另一事物的过程,是概念性的,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有力的认知工具”。[1]隐喻包括一个源域、一个目标域以及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4]隐喻可以使词产生多义性,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义固化在一个词上,成为一项派生义,单义词因此转化成多义词,这一过程是通过隐喻机制完成的。隐喻机制表明,语词中看似独立的意义(词典中表现为各个看似独立的义项),其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处在同一连续体的不同点上,词的意义是模糊的、流变的、非离散的;人们习得或使用语言并不是有意识地、分义项进行的。多义词是围绕核心词义来表征的,即记忆中只存储一个基本词义,其他词义是在具体的上下文中通过对这个基本词义的在线扩展而得到的。[5]
  隐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空间。Levinson(1992b)认为“空间思维几乎影响了其他所有领域的思维方式”。[6]以空间为源域的隐喻称为“空间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图式隐喻。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被投射到非空间性的、抽象的目标域上,让人类可以用空间性的概念来思考非空间性的认知域。
  以OVER等为代表的空间介词首先表达的是空间概念。人类思维源于人的生物本质、躯体经验及生活环境的自然状态,在空间隐喻的基础上形成人类基本的意象图式,经过隐喻加工,物理空间概念被映射到其它抽象的概念结构上,于是其它本无空间特点的概念被赋予一种空间结构,因此介词便获得了可以用于认知域不同而又有联系的义项。
  Tyler和Evans(2001)针对OVER多义性研究,提出了原则性多义框架。他们认为,语义结构反映概念结构,概念结构是由人的感官和神经结构决定的。每一个介词都有一个称作原型场景的主要意义成分,原型场景又同一组严格限制的认知原则相互作用,产生一组相互区别的附加意义,从而围绕主要意义成分形成一个有理据的语义网络。[7]
  OVER表现的主要意像图式是:动体(trajector)位于界标(landmark)上方。
  [注1]这个图式反映了动体轨迹(trajectory)的一个
  点,是OVER的一个典型用法,是特定背景下突显的一种常见的静态图式。[8]按照认知语法理论,我们可以根据OVER使用的具体场景,突显不同的成分,对轨迹的突显描述或突显投射用图式的形式加以说明,以解释OVER核心义项之外的其他义项的产生。
  揭示或激活隐喻过程有助于学习者对该语言的认知。对学习者而言,揭示语义的隐喻化过程,将二语习得者引入目的语的隐喻系统,使之具有与本族语者相类似的心理表征,可以有助于轻松、自然、全面地习得词汇。因此,词典应该明示多义词各个义项间的隐喻关系,或适当使用词典插图,并辅以相应的注释。特别是针对初学者,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对学习者系统掌握词汇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使各个义项融会贯通,便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四、以OVER为例,讨论隐喻理论在词典中的具体应用。
  
  从隐喻理论的角度对词典中OVER的编排进行调整,就是按照空间概念OVER的源域所投射的目标域,将OVER的义项以及相关条目重新排列组合。研究表明,除了表示“空间”本义外,空间隐喻OVER还投射到多个目标域,包括时间、数量、倾向、途径等。在学习词典中,OVER词条的各个义项可以按本义以及隐喻义分列,并在相应的义项集合之前添加引导语“表本义”、“表方位”、“表数量”、“表时间”、“表控制权”等,例如,我们可以在引导语“表方位”中列举几个义项,以利于学习者在几个目标域相同的义项之间建立语义联系。
  学习者不但可以在同一引导词之下的各义项间重构语义联系,而且可以利用“表本义”这一引导词,把握OVER从本义到隐喻义的语义拓展途径。把握这种语义上的联系,无疑会有利于学习者习得该词。
  OVER[图式中TR表示动体,LM为界标]
  Core meaning 核心意义:
  1.[表本义:在……的上方]
  (1)In, to, on or at a position above or higher than something else, above 在……的上方
  The plane is flying over the building.(动体:飞机,界标:建筑物)飞机在建筑物上方飞行。
  2.[表方位]
  (2)from side to side of, esp. by going up and then down again
  从一边到……的另一边
  The bridge over the river was built last year. 这座桥,横跨在河上,是去年建造的。
  (3)on the far side of 在那边
  He lives over the Pearl River.(动体:他,界标:珠江)他住在珠江对面。
  (4)(隐喻义)度过
  We are over the most difficult stage of the journey. 我们已度过旅程中最困难的阶段。
  (5)so as to cross something and be on the other side 越过(某
  物)到另一边
  The cat jumped over the wall.(动体:猫,界标:墙)猫从墙上跳过。
  (6)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 从一人到另一人
  The teller handed the money over to the investigating officer.(动体:钱,界标:界标可以是一个点或有限的面,本句中动体“钱”由The teller转移到the investigating officer上,实体的移动常常会导致位置转移,故有“转移”之意。)出纳员把钱交给了调查官员。
  (7)(隐喻义)(表示方式)以……的方式,通过……的途径
  Listen to a newscast over radio. 听无线电新闻广播。
  (8)resting on top of 蒙在……上
  The mother laid a blanket over the sleeping child. (动体:毛毯;界标:熟睡的孩子)妈妈把毛毯盖在熟睡的婴儿身上。
  (9)(隐喻义)遍及all through or throughout
  Show me over the house. 领我走遍这栋房子。
  He traveled all over Europe. 他游遍了欧洲。
  3.[表控制权]
  (10)indicating control, command, authority, superiority控制、掌握
  He ruled over a great empire.(动体:“他”处于界标上方,而“居上”则意味着控制权,动体便有了统治权,经隐喻概念映射又获得“支配、控制”之义。)他统治着一个大帝国。
  (11)(隐喻义)[表示地位、职权、势力等] 高于……, 在……之上
  She has only director over her. 她的职位之上只有主任了。
  4.[表倾向]
  (12)like for something more than something else 偏爱
  I like tea over coffee. 较咖啡而言,我更喜欢茶。
  5.[表侧重点]
  (13)(隐喻义)concerning 有关、在……方面
  The problem over his income tax has been solved.关于他的所得税问题已经解决了。
  6.[表数量]
  (14)more than(a specific time, amount .cost)多于,在……之上
  Your article is over the page limit.(动体:“文章”映射为动体,“页数”因为“文章”而成为界标,动体按一定的轨迹运行高过了界标,“高”则映射为“数量多”)你的文章超出了规定的页数。
  7.[表时间]
  (15)during; through(a period of) 在……期间
  Will you be at home over Christmas? 圣诞节期间你在家吗?
  以意象图式的方法对词汇的意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梳理出多义词义项形成的内在机制,多义词的语义理据来划分和编排义项更符合人类语言习得和应用的范畴化规律,减少了人类创造新词对记忆增加的负担,有利于词典使用者较系统的语言习得。
  
  五、结 语
  
  通过以OVER为例来讨论学习词典中的隐喻表征,笔者认为只要隐喻化过程得到相应的表征,就能较清晰地体现多义词词义的扩展方式,提高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效率和准确性。用认知隐喻理论来指导词典的编纂具有实际意义:隐喻性思维在词汇构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有助于理解词义;隐喻和词汇的系统性和普遍性有助于词汇系统的学习,也有助于理解不同语境中的词汇意义。隐喻机制揭示了多义性产生的深层语义理据,为词典编纂中如何处理多义词提供了理论依据,按多义词的语义理据来划分和编排义项则更接近人类语言认知规律,有效地触发学习者的相关知识图式,从而提高词典的使用效率。
  
  〖注 释〗
  1 Tyler and Evans, 2001
  
  参考文献
  1 Ungerer &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London: A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2 陈玉珍.认知视野下多义词的词典表征方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0):19~23
  3 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 In Ortony(ed.)Metaphor and Thought[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4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5 赵翠莲.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4):294~301
  6 Levinson S C. Primer for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patial Description and Conception. Pragmatics, 1992(2)
  7 Tyler and Evans. Reconsidering Prepositional Polysemy Networks: The Case of Over [J]. Language Journal of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2001: 724~765
  8 章宜华.多义性形成的认知机制与词典义项的处理[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13~18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VOD视频点播系统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有利于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思路。借助数据库原理与技术、ASP技术、流媒体播放技术等相关理论于实践,实现在系统中对教育视频资源利用;并提出一些VOD系统应遵循的基本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建议增加一些更人性化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教育视频 点播系统 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
期刊
〖7月24日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今天联合发出通知,启动今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三下乡”活动的主题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投身科学发展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了解和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在实践中奋发成才。活动组织部门希望各地各高校能够广泛开展理论及成就宣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计划大纲与原计划大纲的比较性研究,从培养目标的更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安排、学科时间分配及课时分配结果分析、校内授课时数比较等六个方面,论证新计划和大纲修订原则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67-03     国家教育部2009年1月
期刊
1、晒后修护产品对“晒后”真的有用吗?原因是?  晒后修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更喜欢把晒后的处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应该是急救阶段,晒伤后应先用有急救功效的产品进行恶补式的抢救,这样可以使晒伤的程度降低到最低。这种急救产品坚持使用2天左右就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可谓速效型产品。但是急救只是短期抑制,并不能长期恢复肌肤本能。所以第二个阶段再进行肌肤修复工作,此时选择的成分应该与肌肤本身更贴合,比如
期刊
常州一27岁漂亮准新娘去年七夕约会前莫名猝死,家人在其卧室中发现一种名为绿S的减肥产品。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常州警方终于揭开准新娘死因谜题。原来,这位准新娘吃的绿S减肥产品中含有一种名为“氟西汀”的成分。  央视焦点访谈就此调查发现,减肥产品市场鱼龙混杂,令人担忧。  悲剧  准新娘莫名猝死  问题减肥产品浮出水面  “太可怜了,好端端的一个姑娘,就这么没了。”去年8月13日,常州一名连续服用某
期刊
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和最深的梦乡。然而现实中它却可能既不甜美,也不温馨。  许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带来伤害,而他们也曾经是家庭中的孩子,很多不妥的做法,只是本能地代代相传。  伤人的父母曾经也是受伤的孩子。在看清整个家庭历史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可以审思自己,修复和重塑自己,为下一代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是什么在伤害孩子?  ——不良的夫妻关系  离婚、夫妻感情不好、经常争吵,无一例外会影响孩子
期刊
父母和老师一直试图劝导青少年,在学校里“耍酷”和受欢迎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好。现在科学家也来掺和了。  一项研究显示,约会、藐视权威和找一帮帅哥美女朋友,确实有可能让你在13岁时特别受人欢迎。但心理学家同时警告说,不要相信青春偶像剧里的说辞:在青春期早期就表现得特别酷的孩子,长大以后更有可能碰到毒品和酒精方面的问题,而且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难免会遇到障碍,并且他们往往到了22岁时就已经变回无名小卒了。
期刊
人活一世,即使再亲切平和的人,也总会有那么几个和不来的人。对此,有的人洒脱,“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行我素,不为所恼;有的人纠结,内省,修身,定要让自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这都是人生。但人生有轻松和沉重之分。  有一对母子,儿子打小就不和母亲亲近。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但儿子不懂体谅,一直调皮捣蛋,惹了不少祸,母亲伤透脑筋。母亲不喜欢的,他偏喜欢,母亲赞成的,他偏反对。母
期刊
春分,阴阳均分,寒暑均平。万物复苏,身心也在自我调整。  犹记得去年也是春分时节,我坐在擦得发亮的工作桌上,调配一瓶缓解春季面部敏感的芳疗油膏。之后的一切,仿佛就趁着仲春的开始水到渠成——我真正地走进了芳香世界。  和大多数踏进芳疗领域的朋友一样,我同样是因为自身的种种问题,在遍寻方法而不得解时遇上了芳香疗法,待全身心地投入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好像种种困惑都随着芳香之春的到来而慢慢地浮出了水面
期刊
兄妹相认  我在单亲家庭长大,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家里穷,而且我知道父亲是叙利亚移民,所以我一直都把他想象成奥玛·沙里夫(Omar Sharif,译注:男演员)的样子。我希望他很富有,有朝一日能走进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家徒四壁的公寓),并为我们提供帮助。后来,当我见到父亲后,我试图相信他之所以换了电话号码而且没有留下邮寄地址,是因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革命者,希望为阿拉伯人民规划新的世界。  即使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