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47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本文将就如果制定和展开高中化学教学策略进行相关的探讨,以为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运用实施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就会产生怎么样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这一具有引导性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对课堂的建构方向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理念,都会直接影响课堂的建构,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高中化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培养具有探究能力的化学人才的基础教育,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总结和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高低,也会影响到更高层次化学人才培养基础的扎实与否。因此,从教学行为的组织角度上看,建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个系统,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不同程度的思考和总结。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策略是一个体系,需要由许多内容综合而成。具体在实际的教学组织中,笔者认为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意知识的联系性
  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说化学的独立性就意味着化学知识的孤立,特别是在化学思想的运用上,更不是如此。万事万物都具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联系,各种知识之间更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知识联系性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计划中渗入其他相关的知识。
  一方面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具有的知识储备,在化学学习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从联系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着积极的意义。这里所指的知识的联系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内的联系,二是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是大多数化学教师都能够注意,并且在教学中大量运用的教学思想。但是,学科内的联系,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略。事实上,学科内的知识是具有相当关联的,特别是化学和数学这样的理科学科而言,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相似之处。如在这个例子中,数学思想就在解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取5.4g由某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8g无水晶体,则该金属是哪一种碱金属?
  在这道题目的解答上,可以按照常规的化学思想进行解题,但是如果从学科知识相互联系的特点上看,也可以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完成解题过程。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求碱金属,而判定金属种类的方法之一,就通过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来判断。在这样的认识下,只要找出改金属的相对原子量取值范围,就可以顺利找到答案。
  因此,本题可以利用数学中的极限思想,进行如下思考:先假设混合物中的RO的含量趋向于无穷小,即单质R的量趋向于无穷大,就可单独按R进行计算。所以,设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有
  同样,也可以假设RO的含量是趋于无限大的,那么有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根据题目信息,我们知道混合物中R、R2O是同时存在的,故所以实际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值应介于35.3和10.7之间,那学生会很容易就判断出来,该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所以是钠。这样,通过数学的极限思想,学生可以快速的定位解题思维,并根据化学相关反应的原理实现解题。可见,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注意学科知识联系的教学运用。
  二、注意从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教学
  从教学实践上看,教学行为是单元式的,是根据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的。从理论上讲教材的编排是具有相当科学性的,是许多化学教师知识经验的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在进行复习前,各知识的教学是分散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分散的。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毕竟,学生在很多时候自我总结和归纳的意识不强,这就可能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行不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单元、以章节为单位强化概括,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具体来说,可以是对一个问题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某一章节的概括,到了复习阶段则进行整个学科的总的概括。
  因此必须加以强化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系统化、网络化。而对整个学科的总结和概括,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都极为重视的,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式的学习,应该是更为重要的。例如高中化学《摩尔》一章时,教师通过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可计算出物质哪些其他的量。
  三、结束语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从知识的联系性和概括性两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制定进行阐述,事实上教学策略的网络需要教师以全局观加以把握,以前瞻性进行构建的。总之,就是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从发展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努力将教学精确化、综合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应向东;“科学探究”教学的哲学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5期
  [2]李红芳;具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的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高中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建立清晰的表象,以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就必须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概念的引入环节。  如在“椭圆概念”教学中,可作如下设计:  (1)折纸活动:在一张圆形纸片内部设置一不同于圆心O的一点,折叠纸片使圆的周界上有一点落于设置点。折叠数次,形成一系列折痕,它们整体地勾画出一条曲线的轮廓。  (2)观察、猜想:众多折痕围出一个椭圆。  (3)几何画
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在欧亚地区为常见淡水鱼,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鲫属的其中一种鱼类。鲫鱼经过人工养殖和选育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语)我们的教育应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性学习,把学生培养成肯动脑、勤动手、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培养好创造型、开拓型的下一代创新性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新音乐课程标准更是突出地强调了这一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