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环境下教研工作创新实践与探索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tmd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
  
  ○基本数据
  1.各级各类学校总数40所。其中,小学21所,初中16所,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其他1所。
  2.学生总数54294人。其中,小学31581人,初中13346人,高中9367人。
  3.教师总数2830人。其中,小学1343人,初中812人,高中675人。
  
  ○软、硬件建设
  1.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投入资金3900万元,实际投入3723万元。其中,政府投入2792元,学校自筹931元。
  2.教学实际装配计算机台数6380台。其中,教师用机2177台,学生用机4203台,师机比为1.3∶1,生机比为12.9∶1。
  3.已建校园网的学校40所,占学校总数的100%。其中,小学21所,初中16所,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其他1所,实现“校校通”。
  4.建有教学资源库的学校40所。其中,小学21所,初中16所,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其他1所。教师自建资源占总资源的50%,购买资源占总资源的50%,用于购置教学资源、软件的经费500万元。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1.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40所,开课率达到100%。
  2.信息技术教师共98人。其中,专职教师62人,兼职教师36人。
  3.信息技术课开课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1节,初中每周2节,高中高一每周2节,高二、三每周3节。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1.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占30%,初步掌握占70%。
  2.学科教师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7小时,平均每周上网5小时。
  3.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备课的占50%。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占60%,使用网络教室上课的占10%。
  4.本地区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处于“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一般。
  
  典型学校(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基本数据
  1.学生总数2487人。
  2.教师总数197人。
  
  ○软、硬件建设
  1.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投入资金500万元,实际投入500万元。
  2.资金来源的比例: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各占50%。
  3.计算机总台数480台,其中,教师用机197台,学生用机203台。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通”。
  4.建有资源库。教师自建资源占总资源的60%,购买资源占总资源的40%,用于购置教学资源、软件的经费100万元。
  5.2004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5次,共培训600人次,经费6万元。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1.信息技术教师共6人,均为专职教师。
  2.信息技术课开课课时平均达到36课时/学期。
  3.上机课时占总学时的80%。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1.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占100%。
  2.学科教师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15小时,平均每周上网15小时。
  
  典型学校(海盐县天宁小学)
  
  ○基本数据
  1.学生总数1200人。
  2.教师总数58人。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1.信息技术教师共3人。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1人。
  2.信息技术课开课课时平均达到24课时/学期。
  3.上机课时占总学时的100%。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1.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占70%,初步掌握占30%。
  2.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备课的占90%。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占100%。
  3.本校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处于“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一般。
  海盐是一个只有36万人口的小县,地处上海与杭州之间,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是全国第一批百强县之一。2001年11月,县教育局投入了1500多万元建成了“校校通”工程,在硬件、软件、管理、培训和使用上处于浙江省领先地位。2003年1月9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海盐召开。
  2002年至2003年,海盐教育网虽然和K12合作,建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但是,切合教师实际教学研究与学生学习交流方面的可用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与新课程实验有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课件、生动的课例以及对这些课例的分析与评价等等资源,一线教师尤其急需。因此,开发建设与海盐教育网同时运行的“海盐教研网”,构建Internat环境下的区域性网络教研和新课程教学网上资源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区域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
  
  2003年下半年,我们着手开发建设了“海盐教研网”,确立新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方向。
  该网站提供强大的资源上传模块,无论用户在何地,也无论是内网还是外网,都可以方便地上传资源;提供快捷方便的资源审核模块,方便用户浏览;具有强大的站内搜索功能。
  


  动力与激励机制
  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在网上浏览了我们的资源建设工作后给予高度的评价:
  浙江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建设的教育资源网站“海盐课改中心”(http://kcgg.hyedu.net/lm_all.php?zid=1)给人诸多启示。他们建立了一种“教学教改资源上传”机制,实现了教育资源建设“共建共享”、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可持续发展模式。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探索多年来困惑我们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教育资源发展模式”、“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等等问题。
  从学校上传资料统计(http://kcgg.hyedu.net/webcount.php)上,可以看到他们的教学资源的上传规律:专职的教研室研究人员上传的资料往往具有领先性、理论性和丰富性等特点;一线教师上传的资料往往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自己课堂教学的教案、教学反思等等,是教师学习参考的重要资源;各种评比活动和竞赛,更为师生的网络上的交流活动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进入2004年后,教师们的教育叙事研究,又在教育资源中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
  至此,我们才知道,我们所从事的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是目前国内教学资源建设研究领域里比较困惑和比较前沿的探索工作,黎教授的鼓励成了我们实践与探究的动力。
  
  奖励机制
  2004年12月底,《海盐教研网网上资源建设奖励办法》出台,我们对2004年网上资源建设进行了考核,并根据奖励办法,对个人上传资源排行前64位的个人和市级、县级学科带头人上传资源各前10名分别进行了奖励,对学科资源审核小组前48名审核人员进行了奖励,对资源上传前20所学校的校长进行了奖励,总投入奖励资金7万多元。
  初步的成效
  海盐教研网从2004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日访问量高达2500人次,师生投稿、浏览教研信息积极性很高,人气很旺,至2004年年底,点击已经突破100万。
  2004年11月,海盐教研网(资源建设特色)参加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教育特色主题网站评比,荣获一等奖。
  
  组织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反思和交流
  在2004年年初,县课改办就提出了组织教师开展撰写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动,让所有一线教师都来研究课改中生成的问题,撰写发生在课堂里有反思意义的故事;并在海盐教研网上大量上传教育叙事研究的案例,提供给教师学习和模仿。我们先后到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城郊小学和澉浦中学等多所学校作讲座,积极倡导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一个以研究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为特征的撰写教育叙事研究的热潮在海盐大地悄然兴起,受到了黎加厚教授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创建海盐教师博客,培育信息化研究型骨干教师群体
  海盐教师博客的创建宗旨是“促进自我反思,开展广泛交流,沉淀学习路径,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2005年1月25日,海盐教师博客开通,截至4月6日:注册博客598个,发表日志3509篇,日志评论3128篇,日志留言388篇,总访问量202922人次。
  下阶段我们的建设设想是建立竞争机制——分类:以学校分类,目的是建立学校之间的竞争机制,引导更多的教师、校长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以学科分类,分为幼儿园、小学各科、初中各科、高中各科,目的是便于检索与学科交流。
  建立推荐机制:各校和各学科每天推荐日志,就好像一般论坛上的推荐帖子顶一下一样,让高质量的日志不至于很快就沉入下面;也为以后对高质量的帖子和高质量的网志进行奖励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发展思路
  1.建立海盐教科研“课题管理网志”。
  2.与高校一起举办“海盐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班”,培养海盐自己本土的信息化研究型骨干教师。特别是引导那些教学研究上有一定功力的骨干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博客进行叙事研究和交流来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从而引领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3.与苏州、南山、淄博建立共同体,各自推荐出优秀的博客,并赋予开展互评与交流的任务。起初阶段一定要引导与驱动,经过一个阶段的互评与交流,引导全体博客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四地联手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4.希望在上海师大、《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的支持下,一方面介绍我们教师的博客,一方面经过一定阶段后,对一些有了一定积累的教师正式出版个人专集、个人专著。
其他文献
我国的农村改革与制度变迁基本上是在缺乏宪法规范支持的背景下实施的。为了消除人们对它的合宪性产生的质疑,在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制度变迁的合宪性时,必须坚持合宪性推定原则
本文简单介绍了Linux内核的相关概念,深入探讨了构建Linux内核的方法,并说明了如何进行linux内核编程,完成编译和调试。
移动通信网络资源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大。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可视化信息软件解决了如何合理组织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的数据这一关键问题,并为信息高级分析和企业层决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