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探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中运用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地区的地下管线系统日益庞大,地下管线探测的受关注程度也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常用物探技术,并探讨综合物探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具体应用,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综合物探技术;地下管线探测;探地雷达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综合物探技术能够对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开展探查及测绘,不同管线的埋设位置及深度可由此明确,这能够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依据。为保证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取得预期效果,正是本文的研究目标。
  1、常用物探技术
  1.1基于电磁感应的物探技术的应用
  电磁感应法的主要应用原理为:充分利用矿石、岩石的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将之作为“物质基础”,应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多元方式(人工观测或借助设备观测),对天然形成或人工合成的电磁场的空间分布、时间或频率变化的规律进行观测,最终根据对应物质的参数的差异,对探测区域地下土层的成分构成进行确定。具体而言:第一,众所周知,金属物质的核心特性为“导电性”,但“导电”过程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之上。如导电的金属管线周围必须存在或强或弱的磁场,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完成对该磁场对外发射信号的接收之后,可以判断管线当前存在的位置、埋深等。总体来说,此种方法是目前公认的探测地下金属管线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第二,基于电磁感应的物探技术的适用范围包含:具备一定导电性能的金属管线(如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电缆、光缆、铸铁给水管等,内部均含有金属材质)。第三,为了在物探过程中更加清晰地找出目标管线,需通过人工方法激发管线中的电流(管线的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故针对不同类型的管线需采用不同的激发方式)。如针对管径较大的金属管进行电流激发时,适合使用直连法,即借助导线,实现管线仪发射机和管道的直接连接,使具有一定频率的电流能够流经管道。在此状态下,探测人员可以对接收机接收管线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进行有效利用,达到探测管线位置及埋深的目的。
  1.2基于电测波的物探技术的应用
  但地下管线的制成材质不可能全都是金属,一些经由化学工艺合成的塑料材质同样在地下管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有效探测非金属材质制成的地下管线,最常用的物探方法为电磁波法。此种方法的原理实际上源于仿生学——蝙蝠通过向外发射超声波,接触物体后反馈相关信息,从而避开前方障碍物。但电磁波法与蝙蝠发出超声波进行探测的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即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仅仅是为了确定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其发出的超声波的作用较为单一,无法对触碰到的障碍物的具体类型进行分析。超声波法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已知性”,即探测人员首先需要明确探测区域地下埋设的管线由何种材质制成,当电磁波与之发生“碰撞”之后,根据反馈得到的相关参数,通过查表对照的方式,首先能够确认电磁波触碰到的地下管线是否为探测目标,若答案是肯定的,则可进一步对位置、埋深等情况进行确定。此种方法的应用原理为:①在地面选择合适位置布置测线;②使用探地雷达,借助其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接收天线(接收管线)会对成功反射的电磁波进行接收,并根据“时程关系”对管线位置、深度进行分析。一般而言,测线布置需满足如下标准:测线与管道的走向之间应符合“垂直”的关系,且不同测量点之间的最佳间距应控制在0.05m。经过采集的原始数据需依次经过“一维滤波→静校正→增益→二维滤波→时深转换→图像显示”,最终得到相关结果。
  1.3基于瞬变电磁的物探技术的应用
  一些地下管道常年所处的地下区域常年面临较为复杂、脏乱的自然环境,导致管线内可能含有大量雨水、污物。针对此类型的管线进行探测时,为保证探测结果的精准程度,可易世勇基于瞬变电磁的物探技术。具体流程为:①在无需设置接地回线(即磁源)的情况下,首先向地下发送一次场(一次脉冲电磁场),目的在于:对地层介质进行激励,有助于顺利感应到二次电磁场;②利用线圈完成对二次电磁场的接受感应之后,围绕响应信息进行分析,最终达到探测地下管线目标的目的。
  2、物探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探地雷达为例
  2.1探地雷达应用方法
  在基于探地雷达的地下管线探测中,需首先开展相关管线资料收集,以此初步判断目标管线位置,这一判断结果用于测算布设,探地雷达用于探测各条测线数据,目标管线的埋深和位置可基于得到的探测图像进行判断。测线布设需保证目标管线的可能走向与测线方向垂直,可能的目标管线分布位置需要由测线长度覆盖,一般需要涉及两侧各2m范围。选择平坦地面作为测线位置,不得存在障碍物和金属物,尽量选择方砖及泥土地面,沥青地面需要避开。一般需要开展多条测线布设,如目标管线无法准确判断,综合判断需通过对多条邻近测线的布置完成,具体如图1所示。
  以图2所示的管线为例,抛物线最高点位置为目标管线所处平面位置,由于地下管线探测目标多为圆柱形管线,用于这类管线探测的探地雷达能够得到抛物线形状的电磁波回波信号,受离地面距离最近的管线中央位置影响,管线位置为该抛物线顶端所在处。抛物线最高点对应深度能够直观展示地下管线埋深,结合图2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图的纵轴为传递电磁波信号时间,管线准确埋深需结合周围土壤等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确定,电能受到不均匀的土壤介质影响,一般选择对比测量法进行埋深计算,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的T、H、、分别为探地雷达图像上目标管线对应传播时间、目标管线埋深、探地雷达图像上已知管线传播时间、已知管线埋深。
  2.2实例分析
  目标管线所处土壤环境直接影响探地雷达影响效果,以某路段探地雷达的具体应用为例,得到的探地雷达图像存在显著抛物线特征,管线位置得到明显展示,结合现场勘查和已有资料可以确定,图像中的抛物线对应中水管线,该管线为聚氯乙烯材质。金属探测仪无法完成地下聚氯乙烯材质管线的探测,但探地雷达能够较好完成该任务,准确获取管线埋深及位置,可见非金属管线探测中探地雷达的应用价值较高;以图3所示的某夏季旱地中采集的探地雷达图像为例,探测区域存在2m管径、1.8m埋深的排污管线,但在多次重复探测中,正常工作的探地雷达未得到显著回波信号,管线位置受此影响无法准确判断。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之所以探地雷达的应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主要是由于旱地较为疏松且存在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在较为明显的电磁波吸收下,目标管线反射信号无法由探地雷达天线获取,目标管线位置受此影响无法准确判断,因此必须重视土壤环境对地下管线探测带来的影响。
  围绕上述探地雷达应用的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探地雷达的应用效果直接受到土壤含水率影响,雨量较多的季节及较高的土壤含水率带来的影响较为直接,探地雷达此时难以获取有效信息。而在较为干燥的土壤中,由于吸收电磁波较少,探地雷达具备更优秀应用效果。在基于高频电磁波的探测过程中,土壤等介质的电导率与对电磁波的吸收系数成正比,具体表示为:
  上式中的、、分别为对电磁波的吸收系数、电导率、介电常数,可见增大的电导率对应存在同步提升的对电磁波的吸收系数,全部被土壤吸收的电磁波会导致探地雷达无法取得预期应用效果。围绕土壤含水量与电导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定范围内增加的土壤含水量对应存在同步增加的电导率,这正是土壤含水率较高会影响探地雷达应用效果的原因所在。如土壤存在不变的电导率,存在较小介电常数时,土壤会大量吸收电磁波并影响探测效果,反之则能够提升探测效果。空气、水、杂填土、沥青、混凝土的介电常数分别为1、81、7~18、3~5、6.4,對应波速分别为0.3、0.03、0.07~0.11、0.13~0.17、0.12,存在较小介电常数的沥青能够大量吸收电磁波,因此探地雷达应用过程中的测线布设需要避开沥青所在处,结合上述探地雷达应用要点,即可保证该物探技术更好服务于地下管线探测,探地雷达与其他探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也需要得到重视。
  结论:
  综上所述,综合物探技术能够较好用于地下管线探测。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探地雷达应用方法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物探技术应用路径。为更好服务于地下管线探测,还需要关注各类新型物探技术的研发推广,格雷互补码雷达、采用混沌脉冲位置调制电路的探地雷达均应成为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孙文龙.基于综合物探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7):83-84.
  [2]李增三,张秀凯.综合物探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运用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6(06):344-345.
  [3]杜良法.地下管线探测中的物探方法试验和探测仪器一致性校验[J].城市勘测,2012(01):146-148.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理念,建筑行业要想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自身竞争优势,需要积极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将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管理理念相结合,将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融入到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之中,将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看作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确保建筑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就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施工管理的创新途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创新措施
期刊
【摘要】电网小型基建项目是指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调度控制、生产管理、运行检修、营销服务、物资仓储、科研实验、教育培训用房和其他非经营性生产配套设施的新建、扩建和购置。电网小型基建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是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电网企业众多基础设施之一,电网小型基建项目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忽略对项目的全过程管控,进而阻碍了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所以亟须
期刊
【摘要】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政府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多种调控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这对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的考验越来越大,尤其是资金实力。同时,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带来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如果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则很有可能面临淘汰。财务管理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具备不容忽视的效用,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与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也让多样化类型建筑工程得以全面开展,但这也无形中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正是在此发展趋势影响下,也让高层建筑也成为了众多建筑工程中的主推类型,而此种工程建设中所包含的一项核心施工技术便是深基坑支护,其不单关乎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品质,更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实际使用周期。整体而言,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对于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的高质量运作至关重要,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建筑工程企业实行全过程管理模式,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在实行全过程管理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过程管理在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施工管理;控制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
期刊
【摘要】工程管理是指管理者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施工过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对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传统施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需要,要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必须创新管理方法和理念,开展更为优质的管理工作。其次,建筑工程涉及众多环节,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与施工质量息息相关,所以,管理者必须将管理贯穿施工各环节,这不仅能
期刊
【摘要】深基坑检测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工程防御建设过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已有新的研究并且被应用于深基坑检测中,需进行深刻的探究其是否可以准确应用在深基坑检测的过程中。传统人工监测方法不仅时效性较差而且后期耗费大量资源,在实操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自动且实时采集、传输、报警,能够更好地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使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在深基坑监测中得到实施和运用,能够随时掌握基坑监
期刊
【摘要】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保证饮水的安全性。所以,为了可以保护人们的身体安全、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保证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提升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保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问题;
期刊
【摘要】自2018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地铁工程防排烟设计的规范,对实际项目建设起到了科学指导的作用。不同规范标准由于颁布时间、制定社会背景等存在差异,造成设计人员在内涵理解及条文实施时,在思想上形成了很多疑虑。笔者依照国家现行的规范,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解读“烟规”的适用性、排烟风机风量的选择、防排烟风口间距等几大常见问题,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通风排烟;防排烟设计;防烟分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在建筑市场中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建筑材料。该类新型材料相比于传统建筑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显著提升建筑质量,极大缩短施工工期,弥补了传统建筑材料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升新型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水平,本文通过对新型轻质高强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其在应用中的特点以及优势,分析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