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对高等数学的影响与教学建议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别并不大,但学习成绩却常常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区别上。应确定非智力因素及其作用,并探讨非智力因素对高等数学学习的影响,同时给出提高其数学学习效果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高等数学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105-02
  一、非智力因素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情商”即“非智力因素”,英文是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这一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W.P.Alexander于1935年在其《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首先提出的。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是相对于智力因素提出的,是人们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划分心理范畴。但到今天,人们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通常人们将其划分为广义非智力因素和狭义非智力因素两种类型。前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影响成功的因素,包含身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从狭义来看,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心理因素,包括意志、气质、动机、情感、兴趣、性格等,它们对认识过程起直接限制作用,仅是间接地融入认知流程。在教学研究中,通常指的是狭义类型。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20%,非智力因素等占80%,[1]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人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结合我国心理学多项研究成果,大体上来说,智力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与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求得的相关系数比较起来,大学生智商与学业成就相关程度会更低。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在普遍具备正常的智力基础下,非智力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高等数学成绩的关键原因,而智力对大学生的数学成绩的作用相对偏低。
  二、非智力因素对高等数学学习的影响及教学建议
  (一)学习动机的影响及教学建议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探究或认识的心理倾向。[2]当前,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的学习与高等数学知识没有太多的关联度,在学校里所学的高等数学课程对他们将来的工作也没有带来益处,故学生明显降低了数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心态与目的,付出多少时间和汗水,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预期目标,所有的一切都会决定学习者的最终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当学生拥有了一个明确目标,并且这个目标十分吸引人时,他将会被一种强烈的驱动力牵制着去克服一切障碍,以达到目标。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状,教师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把高等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植入学生的认识中,让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要让学生明白,将来从事工作的基础、科研必备的工具都是高等数学知识,对高等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对他们在未来工作的成效,科学工作的品质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应该建立更完善的评价体统,积极调动各种手段,除考试外,还要善于表扬,对学生要有更高期待和积极鼓励,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抓好外部动机,渐渐养成其良好的内部学习动机。
  (二)兴趣的影响及教学建议
  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方法有多种。比如,通过构造悬念引发学生兴趣,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都会精心策划如何导入新课,因为精心设计的引入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激发出来,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适当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和饶有趣味的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欣赏内在的数学美,教学时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几何图形、富有趣味的符号、定理的巧妙运用等,了解数学知识的精深博大、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在解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解多题或运用技巧来计算题目,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被激发。另外,促使学生们学好数学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来解决。经过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教育,学生当然会对该科目产生浓厚兴趣。
  (三)意志的影响与建议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3]如今,很多学生想听课,但如果没听懂就不想听了;想独立完成作业,但若做不出就不做了;自控力较弱,喜欢感情用事,缺少面对失败的思想准备;下决心变成了一种习惯,却没有迎难而上的信念,没有持之以恒的心态,易受周围环境波动的影响。怕遇到困难,面对计算量较大、步骤繁杂的高等数学题目,部分学生往往是遭受一次失败后,在见到难题甚至是碰到文字较多的题目就萌生害怕心理,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想改变现状,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应当对学生多采取正面评价,减少负面评价。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给予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或产生不良情感时要给予正确开导,不能嘲笑讥讽。促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建立克服障碍的信念。其次,帮助学生学会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最后,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意志力的提高,优秀的数学家成长历程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数学家的感人事迹能激发他们的仰慕之情,促使他们更顽强的挑战障碍。
  (四)情感的影响及教学建议
  情感能使人以毫不松懈的努力去达到既定的目标或获得所渴望的对象。情感的对象可能是人的各种不同的认识和活动的领域。如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情感,运动员对比赛和夺冠的情感等。情感的对象也可以是人和事物。如远离家乡的游子渴望同家人团聚,学生希望优异的成绩,商人盼望生意兴隆等。情感的基本特征在于其现实性、意志因素的统一。它可以激励人们积极行动,以满足感情的需要。[4]罗杰斯指出,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抱的情感态度是:真诚、接受和理解。[5]这样的情感态度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应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心、期待和信任。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有着促进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知识的效果,并且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的挑战。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不要只重视智力因素培养,还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09-111.
  [2] 李兴业等著,刘道玉主编.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培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21.
  [3] 叶运生,姚思源编著.素质教育在中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6.
  [4] 严育洪编著.“事”说师生关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
  [5]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温特尔主义的产生和特点20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的兴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竞争方式。以微软和英特尔的战略联盟为代表,整个计算机产业迅速从垂直型结构走向水平型结构,市场
期刊
随着各种竞争的日益激烈,不同层次的矛盾和内心冲突逐渐加强,这不仅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