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衬花的绿叶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指导学生注意作文中的环境描写。
  关键词:环境 情景 心情影响 衬托
  
  常言道:“红花还要绿叶配”。
  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是离不开环境描写的,纵观现在学生写的记叙文、游记、散文,干巴巴的缺乏生动性,而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缺乏环境描写,同时忽视了环境描写对于衬托人物心理变化这一重要因素。人们每天都在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人的情绪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反过来由于人们的心情情绪也在变化,赋予给环境的情感就会完全不同,因此要想指导学生重视环境描写。在指导学生重视环境描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把生活情景作文化
  
  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这样那样的生活变化,可以指导学生把事件记录下来,先平铺直叙的写事件,然后指导加进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再进行对比,生动性自然就产生了,效果会很明显。
  
  二、记录
  
  学生每天大多走的是“三点成一线”的路径,但路途中见到的“鸟语花香,蓝天白云,刮风下雨,燕舞田野”等等,都可以记录下来恰当的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指导学生搞清环境对人的心情影响,使人对环境产生不同的感受
  
  俗语“欢乐嫌夜短,寂寞恨夜长。”就是对人心情不好时对环境体验的最好例证。
  如:在小学中学生学过的古诗《山行》,杜牧将满山霜染的红叶比喻为江南绚丽的二月花,衬托出他无比喜悦的心境,而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同样是满山红叶,可两人要分别,在他们眼中竟然成了……“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种生离死别的凄凉感通过环境传达给了人们,深深的打动了人心。这就是心境不同给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同。
  
  四、可以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来启发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如初中课文七年级上册中的《济南的冬天》作者巧妙的运用环境描写,借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了济南的冬天的山、雪、水,给人们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同时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暖晴和灵秀。”
  《羚羊木雕》中的“我”一个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短短的几句环境描写,一下子点明,映衬了“我”因要回了自己送给朋友的礼物,而失去了友谊与信誉的忧伤之情,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第七册中的《社戏》通过对夜晚看戏途中的环境描写,点染了气氛,衬出孩子们欢愉的心境,推动故事向前层层发展。
  《斑羚飞渡》中:“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几句话交代了一群斑羚在猎人追赶下,面临绝境的背景,为后面的接力飞渡起到了铺垫作用。
  初中课文有许多文章中都运用了精彩的环境描写,使文章十分生动感人,起到了烘托人物,点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交代背景,铺垫后事,抒情画意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环境描写,而且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环境描写,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可读,且具感染力。如果把一篇优美的文章比喻为花的话,那么环境描写就是那衬花的绿叶。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凤阁岭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