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可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19-02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兴趣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以上的问题应该是围绕着一个核心产生的,找到了这个核心就应该找到了培养兴趣的钥匙。这个核心是什么呢?我从两个方向梳理了以上问题。(1)学生为什么不愿接受教育?我做了一个调查,学生的回答是:没有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兴趣的问题而不是习惯的问题。兴趣是这些问题的一个核心。(2)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学生是为了今后的工作、事业、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学习吗?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未必能看得如此长远!
  一、兴趣
  1.兴趣的定义
  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2.兴趣的形成
  任何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
  兴趣是一种成功、成就带来的不断的情绪上的满足感和为了继续这种满足感而形成的爱好。
  二、动机
  1.定义
  动机是指内在的驱动力,以及与内驱力相联系的面向一定目标的行为驱向。它的形成离不开内在驱动力和外在的诱因。
  2.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们在各种各样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动。我们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驱动力和外在学习诱因两部分。把与学习有关的内驱力分为心理性内驱力和社会性内驱力两部分:心理性内驱力主要有求知欲、兴趣;社会性内驱力包括依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九年的义务教育非常漫长,很少有学生从结果出发看待学习,他们的动机只能是心理性内驱力:对满足感的需要。很难想象,一个学生不能获得同学、家长、老师的认可,他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认可是满足的前提,而满足是兴趣的开始。
  以上论述可以得出:(1)满足感是兴趣产生的前提。(2)学习的动机是获得满足感。所以培养兴趣的方法是认可。
  三、认可
  1.认可
  认可包括他人认可和自我认可,而自我认可就是自信。学生的自信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不复杂:他人的认可是自我认可形成的原因。如果把自信比作发动机,那么教师的认可就是火花塞。
  2.认可的方式
  认可大致有两种方式:语言的和行为的。语言的认可有表扬、赞美等。行为的认可有关切、关心、期望、欣赏等。
  课堂及时的认可。大多数学生获得认可的机会来源于当时的学习活动,对知识的印象还比较深刻,所做的练习正确率比较高,若能获得充分的认可,学生的情感就会得到充分的满足。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都能获得这种情感体验,就会激发他的积极性,去获得持久的情感体验,兴趣产生了。反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获得认可的能力会越来越差,机会越来越少,没有了学习的自信很难有学习的兴趣。
  一个学生在当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面批的频率越高,他获得认可的期望就越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他希望用更积极的行动获取更多的认可,去体验不间断的满足感带来的快乐。
  3.设计并运用导学案
  导学案由于减少了课堂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在被广泛的采用。但对导学案该怎样设计,或者说导学案设计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导”是引导,“学”是学习,“案”是方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进入知识的路径,所以要设计学习的路径。没有路径的导学案就是知识或问题的堆积,失去了导学案本身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习惯、情感特点,确定知识的切入点和导学路径,学生按设计的路径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师从课堂的讲解中解放出来,给学生面批和及时的点拨,让他体验学习被认可后带来的满足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教师也会体验到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所带来的乐趣。
  所以,要以情感体验为突破口,运用导学案,用高频率的认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满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成功来培养学生的习惯。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10-01  通过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在新课改实施后,我深深的认识到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预设问题的质量。用问题来引领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怎样理解
【摘要】幼儿园课程与地方文化之间的融合研究的文献比较多,但是专门针对东北地方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其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这也正是本文对此进行研究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幼儿园课程与东北地方文化融合的重要影响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融合的有效措施,希望为东北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东北地方文化 融合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撂荒地在全球呈扩散趋势,已成为土地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喀斯特石漠化耕地的撂荒因多云多雨造成可利用的光学遥感影像十分有限,且因混合像元严重而不易被精确识别和提取。利用短期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和长时序中等空间分辨率影像的特性,以贵州省息烽县为例,首先,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中提取的耕地地块数据,同时,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基于Landsat数据得到2003—2018年间的时序NDVI数据;然后,运用阈值法识别撂荒地
【摘要】本文在研究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取向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当前开展生命教育的必然取向。并且结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具体案例,提出了渗透式教学和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对生命教育实施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 组织生命教育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15-02  一、生命教育内涵及其取向  一
节事旅游活动是近几年迅速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其中大型节事旅游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各主要城市中勃然兴起。大型节事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极大的促进目的地相关
互联网行业在近些年来的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也随之带动了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网络视频便是其中之一。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网络视频已经成为继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之后的第四大个人应用类型。中国的网络视频行业起步于2004年,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行业洗牌后,一些实力强大的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乐视网等逐渐崛起,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行业格局初步形成。各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预算和预算控制的概念在国内制造型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这一概念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20-01  我校在总结多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中学教育教学整合模式”。它从课程综合化的角度反映了我们学校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我校“中学教育教学整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理”整合——充分重视学生在生理
【摘要】成都军区铁人三项队成立于2000年,截止2011年,共获得世界级比赛31枚金牌、国内赛事70枚金牌。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离不开领导部门对整支队伍军事化、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成都军区铁人三项队属于部队运动队伍性质这一特点,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与其他运动队伍的管理肯定是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领导部门人员、教练员及在训的运动员进行访谈,综合整理几者不同角度发言的观点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