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间隙平衡技术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截骨量及维持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恢复精确力线与良好的屈伸间隙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的关键.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为两种经典截骨方式,选择何种方式目前仍有争议.目的:通过比较应用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6例,年龄53-72岁,根据术中截骨方式分为间隙平衡组61例、测量截骨组57例.术后随访12个月,拍摄X射线片测量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与股骨屈曲角,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分别评估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研究获得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间隙平衡组发生局部感染3例,测量截骨组发生局部感染4例、排斥反应1例、免疫反应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92%,10.53%,P>0.05);②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屈膝90°应力位内侧、外侧的胫股关节角均低于截骨测量组(P<0.001),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小于测量截骨组(P<0.001),关节最大屈曲角大于测量截骨组(P<0.001);③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测量截骨组(P<0.001),KSS评分高于测量截骨组(P<0.01);④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间隙平衡技术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成人斜视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某三级医院眼科收治的成人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背景:在对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后患者的随访中,观察到突出的颈椎间盘多数体积自发缩小,这种普遍出现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引起了关注.目的: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
目的对维生素D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网,搜集维生素D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资料,使用AMSTAR 2量表和G
背景: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颈椎牵引机器人,在该设备研发过程中存在有牵引力与牵引角度不确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建立C1-C7颈椎骨的三维有限
背景:主钉断钉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后必须翻修的失效类型之一.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断钉发生的生物力学原因多推断于内固定物的疲劳断裂,但目前仍没有直接的研究或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