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恢复精确力线与良好的屈伸间隙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的关键.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为两种经典截骨方式,选择何种方式目前仍有争议.目的:通过比较应用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6例,年龄53-72岁,根据术中截骨方式分为间隙平衡组61例、测量截骨组57例.术后随访12个月,拍摄X射线片测量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与股骨屈曲角,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分别评估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研究获得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间隙平衡组发生局部感染3例,测量截骨组发生局部感染4例、排斥反应1例、免疫反应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92%,10.53%,P>0.05);②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屈膝90°应力位内侧、外侧的胫股关节角均低于截骨测量组(P<0.001),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小于测量截骨组(P<0.001),关节最大屈曲角大于测量截骨组(P<0.001);③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测量截骨组(P<0.001),KSS评分高于测量截骨组(P<0.01);④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间隙平衡技术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