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风车,一份难以割舍的遗产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49764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荷兰,人们便会想到风车、木鞋、奶酪、郁金香这四种“荷兰符号”。“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这句话曾在欧洲广为流传。荷兰人正是利用风车成功将大片湿地变成了干地。荷兰鹿特丹附近金德代克村的19个风车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风车曾在荷兰星罗棋布。风车体现了荷兰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体现了荷兰人向自然要生存空间的创造过程。因此,在风车保护方面,荷兰政府和民间组织都不遗余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荷兰剩下的风车只有千余座了,目前主要作为历史遗迹供游客参观。在其中,今天依然用来碾磨谷物、制作面粉的风车就更少,大约只有20座,而弗瑞特斯·波特家的风车就是其中一座。
   从荷兰奈梅亨出发,约40公里路程,笔者来到了位于荷兰和德国交界处的小镇泽弗纳尔。弗瑞特斯·波特在这儿有着一座属于自己的风车,风车的名字叫“希望”。风车下面是一个小商店,出售自己磨坊生产的面粉、燕麦、果酱以及其他相关食品。
   弗瑞特斯·波特热情地向笔者介绍,现在人们主要购买工厂生产的面粉,传统磨坊纷纷倒闭。“我的顾客中大多数是热爱烘焙的家庭主妇,还有些游客喜欢购买这种用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面粉,作为礼物来送人,很多来这里的顾客都是回头客。”
   弗瑞特斯·波特的商店每周开门3天,剩下的时间,弗瑞特斯·波特就得去磨坊干磨面、装袋等体力活儿。此外,弗瑞特斯·波特还举办各种跟烘焙有关的讲座、培训班,基本上每月都有4次。就这样,弗瑞特斯·波特不停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忙碌着。
   像弗瑞特斯·波特这样把风车磨坊经营得有声有色的磨坊主已经为数不多了。在荷兰,风车磨坊目前普遍面临着人手短缺的问题,“因为风车操作是个技术活儿,有时候政府可能花了上百万来修缮风车,但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维护。有的风车可能一年四季都没有转动,变得破败不堪”。
   据介绍,在风车保护方面,荷兰政府每5年会拿出3万欧元补贴给磨坊主,用于风车的维护。“但是这笔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拿到的,你需要做出详细的使用计划。只有确保你会在风车上花1欧元,政府才会给你1欧元。”弗瑞特斯·波特说。
   此外,作为一个国家的“符号”,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并吸引游客,荷兰政府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风车日”,风车村的民众在这一天穿上复古服装载歌载舞,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弗瑞特斯·波特目前最担心的还是传承问题。尽管政府鼓励磨坊主为风车爱好者提供培训,并给予每年2500欧元的补贴。但是,目前的问题是,绝大部分年轻人对于这个古老的行当都不感兴趣。“全世界人都知道风车,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做这个工作,也许未来10到20年,就后继无人了。”
   “我希望这份产业能够一直传承下去,也许哪一天我的儿子也会想着从我手里接过磨坊。”弗瑞特斯·波特说,随着风车磨坊越来越少,自己深深地感到这是一种责任,守护这座风车磨坊,守护这份家族产业,也就是守护荷兰的传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妇科良性肿瘤临床治疗。方法行剖宫产术的40例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产妇(观察组)与40例妊娠无妇科肿瘤产妇(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术
在如今的农村,50岁以下的人对于酒埕这种酒器大多较为陌生.它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陶器,黑灰色,无釉无瓷,完全由民间窑匠所制造,并用作酒器.酒埕的埕就是酒瓮,圆口,三足,中瓮,用来
又是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季节,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老区村委会内园村,红色娘子军成立大会旧址。荔枝坡上,花木葳蕤豪情在;沙帽岭畔,芳草萋萋忆忠魂。   84年前,在这片如茵绿草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举起了猎猎红旗,与鲜红如霞的凤凰花交相辉映;响起了嘹亮的军号,与清脆的女子号令声编织成歌。如今,芳草如茵,伊人不在。   看那红花!红色的记忆在这里不曾褪色;听那歌声!“向前进!向前进!
面对凶残的日伪军的进犯,抗日英雄村青壮老幼妇孺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用镰刀、锄头、自制的土枪、地雷与日伪军抗争,奋勇杀敌,宁死不屈。 70多年过去了,如今再忆当年,这段历史悲歌仍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自 20世纪 30年代日寇的铁蹄踏进中华大地的那一天起,无数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就纷纷拿起自卫的武器,同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展开了生死搏斗。在山东渊子崖村,面对 1000多名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的疯狂进攻,全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