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主要是从观察中认识世界,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他们认识世界有着极大的帮助,是伴随其一生的重要能力。因此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成为众多幼儿园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对此,通过对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意义及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两方面进行浅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幼儿;观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一、培养观察能力的意义
  (一)自身发展的需要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对其进行教育时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家长与教师对幼儿成长引导不科学,导致部分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身边事物比较漠视,无法从生活中获取美好的感受,进而会抑制他们艺术天赋的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提高幼儿观察能力,能够让幼儿有着更广阔的视野,看事物时可以从多角度入手。除此之外,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拓宽其思考范围,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大胆猜测与想象,能够及时总结分析,从而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
  (二)多元能力的获得
  观察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能力。当幼儿的观察力提升后,其敏锐性、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多元化的能力体现,对幼儿的成长和今后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够实现幼儿思想与行动的有效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积极探索身边事物,感受生活带来的美好。
  二、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对于培养者来说,其自身必备的专业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对幼儿的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观察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案,才能为幼儿建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大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到更多教学方法,掌握不同方法带来的益处,一旦遇到教学问题能够及时处理,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求。其次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幼儿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安全因素,教师在带领幼儿外出观察时,要有计划和安全措施,如带领幼儿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时,首先要做好组织工作,让幼儿懂得排队参观,有秩序的观看。在提升孩子们观察力的同时,确保其人身安全。最后,教师要提高心理分析能力,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心理状况,从幼儿角度出发制定观察引导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活动目标。
  (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
  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通过观察来满足其好奇心理,帮助他们了解周围事物。只有让幼儿对事物保持有高度的热情,才能让他们用心去感受事物的魅力,使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感受自然之美,体验人类社会的变化。如春天时,带着幼儿去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在寻找中,幼儿会发现,春天在绿色的枝头、在化冰的小池塘、在花香阵阵的大树下……所以,从兴趣入手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可以让幼儿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在观察中勤于动脑,储备更多自然生物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鼓励幼儿多问“为什么”
  观察是一种发现。当幼儿好奇心满满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对自己的发现多问几个“为什么?”当问题出现后,再次引导幼儿带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去观察,并找到答案。面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引导方法,逐步提升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与发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敢于大胆想象、大胆探索、相互交流、拓展视野,领悟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真谛。
  (四)注重观察力的引导
  一个人在进行感知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只能算是一般感知,不能称做观察。只有当那种感知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时,它才能算是观察。因此,可以说,目的性是区分一般感知和观察力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师在提升幼儿观察力的同时需要注重引导方法,给予明确的观察对象和观察要求,带领幼儿正确进行观察,从而提升其观察水平,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果盲目观察,或者不能按照教师要求观察,最终会降低活动质量。比如教师在让幼儿观察驴与马的区别时,先让他们区分两者之间外形上的异同,然后再去探索物种之间的差异,最后在拓展将其与其他四蹄动物进行比较,以拓宽孩子们的学习视野。又比如在春天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春游,在游玩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观察遇到的各种事物,像小草、花朵、小鸟、小鱼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高他们去发现生活之美,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五)丰富观察力培养的形式
  不同性格的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力不同,教师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时需要丰富培养形式,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苦难,增强他们的抗压力,为其今后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教师在活动中可以融入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比如在开展“小蝌蚪找妈妈”游戏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青蛙、蝌蚪、鸭子等的头饰,然后让孩子们再扮演过程中去发现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差别,再逐渐深入认识蝌蚪与青蛙的变化过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活动目的,让孩子们在观察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提升幼儿观察力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下,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幼儿的状况,并调整引导方案,找到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整体观察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幼兒的观察能力,就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出更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面对不同的孩子,教师要给予细心指导,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生活热情,使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学习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幼儿园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断丰富课堂形式,在家长的配合下实现园内与园外的观察引导,逐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最终实现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云.当前幼儿观察力的培养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2]霍力岩,孙冬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然观察智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5(09)
  [3]王海英.引领幼儿开启阅读兴趣之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其他文献
水库尤其是高坝大库的兴建会使水温产生较明显的垂向分层,垂向水温的分层计算能够确定出水库下泄水温,进而较准确评价河道的水温变化。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统计法+朱伯芳法
【摘要】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体育游戏更能促进学生增强身心健康、身体机能发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体育运动、使教学内容更能生动活泼和增加快乐体育氛围,成为开发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游戏 体育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通过介绍PPK和RTK的作业原理和系统组成,分别论述了PPK和RTK技术在汉江孤山电站站址地形测量中的作业方法、测量实施、数据处理以及技术统计与分析等,明确了PPK和RTK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PPK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对PPK技术进行研究的实际意义。如果PPK技术与RTK技术混合使用,就能够在接收无线电信号时用RTK;不能接收无线电信号或无线电信号不稳定、RTK不能固定时就采用PPK,测量工作将更加方
介绍了某钢筋混凝土烟囱定向倾倒爆破数值模拟的建模过程,运用ANSYS/LS—DYNA程序,从烟囱倾斜角度与历时之间的关系、倾倒过程中的支座受力、倒塌长度、筒体触地振动等4个方面,对
【摘 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依然影响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幼儿课件制作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从当前课件制作的现状,当前的评价标准,提出要建立多元共同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结合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活动设计相关知识,重视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达到教与学的完美配合。  【关键词】课件制作 构建主义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01-0
概率积分模型作为开采沉陷预计中的一种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采煤引起的地表运动和变形。该模型中存在的许多参数直接影响地表预计的精度。通过参阅大量参考文献,总结了概率积
为了评价天水浅层地热能资源总量及其可开采总量,通过分析温度场及小于200m的浅部地层结构,结合岩土工程力学实验数据等,基于热储法,估算得出天水主要城区部分所蕴藏的浅层地
【摘 要】 我国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即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个人能力等诸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先学后教;定义;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