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市”10年,江苏收获了“两大财富”。江苏开放型经济不仅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全国的主要亮点。
“‘入世’之前,人们最担心‘狼来了’,怕我们的企业和产业经受不住冲击。10年过去,事实告诉人们,‘入世’让中国赢了,也让世界赢了,江苏的开放型经济不仅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全国的主要亮点。”
江苏省商务厅厅长朱民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总结说,入世10年间江苏收获了“两大财富”:看得见的财富是,江苏做大了进出口规模,引来了大量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企业;看不见的财富是,加入世贸组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确立了开放思维,江苏企业家和官员的思想观念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深度接轨。
中国报道:朱厅长,“入世”这10年给经济大省江苏带来了什么?
朱民:概括地说,入世10年,是江苏开放型经济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10年,也是江苏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的10年。入世10年,是江苏开放型经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的过程,江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入世成为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报道:我们注意到,“入世”10年间江苏的进出口规模迅猛扩张,先后跨过了5个千亿级的台阶。
朱民:入世的10年,是江苏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10年。全省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0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超5000亿美元,规模将连续9年居全国第2位。
在利用外资上,江苏也在10年间形成了“量质并举”的新局面。据统计,江苏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由2001年的500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超2500亿美元,连续9年领先全国。在外商投资项目上,江苏超1亿美元的外资项目有867个、超10亿美元的有21个。世界500强有229家在江苏投资904个项目。外资企业涉外税收较“入世”前增长近10倍,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4左右。
不仅把国外大企业“引进来”,我们自己的企业也“走出去”,且步伐在加快。入世10年间,江苏共批准境外投资项目1977个,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由2001年的1.59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超80亿美元。“走出去”领域加快由贸易型向生产型拓展,再由加工型向资源型开发型拓展,目前正向设计研发型拓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也由以劳务分包、土建分包为主逐步向总承包方式转变,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业务结构。
中国报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贸易摩擦也伴随进出口的增加而增多,江苏是如何应对的?
朱民:“入世”10年,贸易摩擦伴随进出口的增加而增多,这是常态现象。为应对贸易摩擦的增多,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如《应对国外反倾销指导意见》、《应对国外反补贴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江苏省“公平贸易预警点”实施办法》等等,帮助企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我们也联合其他18个厅局组成了“应对贸易摩擦联席会议制度”。2006年江苏建立起了省级出口产品监控预警系统,为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和省内出口企业免费提供监控和预警服务,及时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事前防范工作。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江苏的企业积极应对国外的起诉调查;另一方面国外企业对我们的产业带来损害时,我们也勇于拿起反倾销、反补贴等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我可以举个例子,2007年4月英国糖业巨头英国泰莱公司及其在美国的子公司发起“337调查”。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虽不在被指控企业之列,但公司董事长却认识到,这起案子适用的是普遍排除令,一旦对方赢了官司,我国所有三氯蔗糖企业都将无法再出口。于是,盐城捷康主动要求作为第三人加入应诉,历经23个月,耗资2000多万元,最终赢得了这场国际官司,成为国内首家主动应诉“337调查”并完胜的企业。由此,盐城捷康迅速成长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还唤醒了一批同行和身边企业。
可以说,“入世”10年,也是在各种“贸易摩擦战”中,我们的企业认识到,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来保护自己,这也算是“入世”给我们国内企业的一大收获吧。
中国报道:江苏开放型经济在10年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我们也看到,可能它也面临着新的困难。新形势下,江苏如何统筹兼顾好“稳增长”与“调结构”、“引进来”与“走进去”、国际国内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等各项工作呢?
朱民:江苏开放型经济已进入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主线,注重“三个并重”:即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重,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提升开发区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重,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江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在具体做法上,第一,以落实“三大产业计划”(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为重点,增创产业国际化发展新优势,特别在服务业上,我们要推动文化创意园、软件产业园、工业设计园、现代物流园、医药研发基地、专业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及电子口岸平台、创新型服务贸易示范区和国际商务城等九类服务贸易载体的建设。
第二,以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等“三大载体”建设为重点,增创集聚发展新优势;以大型专业市场、国际展会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三大贸易平台”建设为重点,增创贸易功能新优势。
第三,优化利用外资的存量和增量;实施跨国公司培育计划、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境外载体建设计划、服务体系完善计划等“三大计划”,增强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能力。
第四,增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重,主要是加快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继续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入世’之前,人们最担心‘狼来了’,怕我们的企业和产业经受不住冲击。10年过去,事实告诉人们,‘入世’让中国赢了,也让世界赢了,江苏的开放型经济不仅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全国的主要亮点。”
江苏省商务厅厅长朱民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总结说,入世10年间江苏收获了“两大财富”:看得见的财富是,江苏做大了进出口规模,引来了大量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企业;看不见的财富是,加入世贸组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确立了开放思维,江苏企业家和官员的思想观念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深度接轨。
中国报道:朱厅长,“入世”这10年给经济大省江苏带来了什么?
朱民:概括地说,入世10年,是江苏开放型经济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10年,也是江苏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的10年。入世10年,是江苏开放型经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的过程,江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入世成为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报道:我们注意到,“入世”10年间江苏的进出口规模迅猛扩张,先后跨过了5个千亿级的台阶。
朱民:入世的10年,是江苏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10年。全省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0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超5000亿美元,规模将连续9年居全国第2位。
在利用外资上,江苏也在10年间形成了“量质并举”的新局面。据统计,江苏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由2001年的500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超2500亿美元,连续9年领先全国。在外商投资项目上,江苏超1亿美元的外资项目有867个、超10亿美元的有21个。世界500强有229家在江苏投资904个项目。外资企业涉外税收较“入世”前增长近10倍,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4左右。
不仅把国外大企业“引进来”,我们自己的企业也“走出去”,且步伐在加快。入世10年间,江苏共批准境外投资项目1977个,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由2001年的1.59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超80亿美元。“走出去”领域加快由贸易型向生产型拓展,再由加工型向资源型开发型拓展,目前正向设计研发型拓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也由以劳务分包、土建分包为主逐步向总承包方式转变,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业务结构。
中国报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贸易摩擦也伴随进出口的增加而增多,江苏是如何应对的?
朱民:“入世”10年,贸易摩擦伴随进出口的增加而增多,这是常态现象。为应对贸易摩擦的增多,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如《应对国外反倾销指导意见》、《应对国外反补贴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江苏省“公平贸易预警点”实施办法》等等,帮助企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我们也联合其他18个厅局组成了“应对贸易摩擦联席会议制度”。2006年江苏建立起了省级出口产品监控预警系统,为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和省内出口企业免费提供监控和预警服务,及时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事前防范工作。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江苏的企业积极应对国外的起诉调查;另一方面国外企业对我们的产业带来损害时,我们也勇于拿起反倾销、反补贴等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我可以举个例子,2007年4月英国糖业巨头英国泰莱公司及其在美国的子公司发起“337调查”。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虽不在被指控企业之列,但公司董事长却认识到,这起案子适用的是普遍排除令,一旦对方赢了官司,我国所有三氯蔗糖企业都将无法再出口。于是,盐城捷康主动要求作为第三人加入应诉,历经23个月,耗资2000多万元,最终赢得了这场国际官司,成为国内首家主动应诉“337调查”并完胜的企业。由此,盐城捷康迅速成长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还唤醒了一批同行和身边企业。
可以说,“入世”10年,也是在各种“贸易摩擦战”中,我们的企业认识到,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来保护自己,这也算是“入世”给我们国内企业的一大收获吧。
中国报道:江苏开放型经济在10年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我们也看到,可能它也面临着新的困难。新形势下,江苏如何统筹兼顾好“稳增长”与“调结构”、“引进来”与“走进去”、国际国内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等各项工作呢?
朱民:江苏开放型经济已进入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主线,注重“三个并重”:即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重,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提升开发区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重,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江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在具体做法上,第一,以落实“三大产业计划”(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为重点,增创产业国际化发展新优势,特别在服务业上,我们要推动文化创意园、软件产业园、工业设计园、现代物流园、医药研发基地、专业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及电子口岸平台、创新型服务贸易示范区和国际商务城等九类服务贸易载体的建设。
第二,以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等“三大载体”建设为重点,增创集聚发展新优势;以大型专业市场、国际展会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三大贸易平台”建设为重点,增创贸易功能新优势。
第三,优化利用外资的存量和增量;实施跨国公司培育计划、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境外载体建设计划、服务体系完善计划等“三大计划”,增强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能力。
第四,增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重,主要是加快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继续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