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教育工作上做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改是我国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代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篇章。地理作为中学教学中一个新的科目,在初中阶段若是没有打下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基础,则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工作。为此,在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尝试引入活动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本文对活动课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地理活动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 地理活动课 教学
  新课改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成绩,还需要对学生的素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给予重视。对于地理教师而言,在新课改下开展教育工作,难点在于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众多,而且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为了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并且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我国相关文件提出来活动课教学模式,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
  一、活动课教学意义分析
  (一)开展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直以来,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去分析学生学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上,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所以,教师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无法进行自我思考,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不会质疑,不会解疑。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无法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教学成果收效甚微,更重要的是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1]。随着新课改的融入,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还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为此,新课程改革给地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活动课教学模式。
  (二)开展活动课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模式的诞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交流式学习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教师通过活动的模式进行地理知识教学,其中的重点在于活动课内容的设计,而活动课设计的重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为此,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探索地理知识。活动课所营造出来氛围的相对轻松愉悦,并且在活动课堂中设计有操作环节,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动手实践充满了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教学,在小组中,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与沟通交流能力。
  活动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活动课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动手环节,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才能够发觉地理知识的奥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增强了趣味性,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工作。此时,教师将“学”与“用”相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初步接触地理开始就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对培养学生兴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地理活动课有效教学策略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找到正确的侧重点
  实行新课改之后,初中地理课本内容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重点要求教师要以“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面对这一问题常常措手不及。教师要想使活动课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得到良好实施,首先自己要熟悉整个教材的内容,尤其是更新之后的教材内容,熟悉之后,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环节;其次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侧重点的把握并进行侧重点的确定,教师正确的把握侧重点,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2]。为此,教师要对侧重点的把握工作给予重视,将教学重点凸显在活动课当中,并将其它教学内容巧妙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地理知识,在一个欢快的氛围内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通过资料找到解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活动。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所给予的资料,讨论得出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配不均的方法。学生的活动需要占据一定的课堂时间,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前面的课堂教学中把握好重点问题:我国水资源现状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得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有:①水资源人均不足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③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④水资源浪费污染问题严重。随后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争做水利专家、治污专家、节水专家来解决上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隐藏在老师准备的这些资料袋中,而给学生的资料也要做到精简,让学生能够从中较快的得到有效信息,得出结论,加深记忆。这样学生不但参与了课堂的探究,也明白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多少会有收获。
  (二)注重教学设计的究,确定活动课教学思路
  教师在开展活动课教学之前,首先自己要进行活动设计,确定活动课思路,第一步是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课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参与活动,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学习到地理知识。此时,教师需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其作为整个活动课堂实施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进行活动情境设计中,教师可遵守激励式教学理念,不断的鼓励学生,与此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悬念的设置
  设置悬念是激起学生好奇心的最好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并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与此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地理知识,会获取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学习初一上学期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展示图片“大树打伞”“大树穿衣”的图片,形象生动,又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新课。   2.活动场景的建立
  活动场景的建立,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建立一个具有实践性的活动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在开闸地理活动课教学工作时,要构建一个学和用相互结合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能够直接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体会到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3]。为了能够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要尽量采用生活中例子,例举学生所熟悉的例子,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更能将知识简易化。
  学习印度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活动场景,又与生活相关联。例如学生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并且非常的喜爱。这时候,我们可以以西游记的故事引入新课,然后将整节课设计成去西天取经探宝活动,通过闯关层层递进,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整个过程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让学生打开宝箱,获得胜利的宝石,可以是小礼品,也可以是老师的祝福语,对整堂课进行一个升华,让学生学有所感。
  3. 多媒体设备的利用
  善于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上,这样不但可提高学习效率,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中心,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受到刺激,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等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思想政治学习作为智力提升的主要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觉悟性,从而使学生踊跃的参与到活动当中。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河流的时候,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录像,刺激学生的视觉,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些知识点如果做成flash模式,让学生上来动手完成拼图、连连看等活动,也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效率。
  (三)注重生活实践的联系,因材施教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材在编写上做了很多改动,增添了活动部分的内容,这时教师要懂得进行因材施教,课堂内容与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标除了丰富教材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要有效提高地理成绩,必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地理教师在开展活动课备课工作时,要增加实践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实践,自己动手、动脑,全面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时,因为大家就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自己收集资料,或根据资料谈谈各种气候特征,或结合自身的生活和旅游体验,谈谈其他地区的气候特征,有条件的学生可制作成PPT,交给老师,从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掌握学生知识理解程度。
  总而言之,地理是初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简易化,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开展地理活动课的目标,地理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成绩,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澄,林培英.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说明[J] .基础教育课程 ,2012(1) :101-104.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 解读[ M].上 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傅仕诤,章小莉.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探讨[J].北 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19( 02):94.
其他文献
这学期学校新盖了教学楼,我班非常幸运地被安排在新教室。新教室里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窗户下一排暂新的小柜子,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储物柜。美中不足的是柜子没有门,里面放的东西一目了然。  说也奇怪,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放在柜子的学习用品总是莫名其妙丢失。今天少几支铅笔,明天少一块橡皮……虽说丢失的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可是件大事。查了几次都没有结
对动物家域大小的研究是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一,对评价动物的生境质量、生境选择、栖息地负载量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对动物家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域面积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事业也取得了较有成效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且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眼观周围的许多老师,除了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抄写词语,读背课文,再加点小练笔、周记什么的,学生都能自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质量平平,知识在反复抄练之中的确是逐渐巩固,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却增速缓慢,而学生的个性根本就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倒是令那些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没被开发出来的潜能生更没兴趣和信心去做。而如今,
聚焦课堂,关注有效,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对于这个命题,我们思考的逻辑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课堂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  一、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  其一,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从时间维度看,教学的主要环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实施阶段,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主阵地。从空间维度看,课堂主要由教
在人—自然的去生态化过程中,生态危机引发的风险生存问题成为考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有别于传统生存方式,风险生存孕育于现代性的风险社会,在本体论上是否定概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