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元背景下,在初中生经历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巨变和人生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班主任需要打破传统,应用新型的班级管理方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鉴于此,可以尝试把叙事疗法引入班级管理工作,采用叙说故事、重构故事等方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故事中寻找成长力量,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实现自我成长。
关键词:叙事疗法;班级管理;自我认同;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3-0066-03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元背景下,班主任专业化既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班主任专业化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应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做出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初中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最需要班主任专业化的引导和栽培。在此背景下,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应用心理咨询中的叙事疗法,对全面育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叙事疗法的基本理念
叙事疗法由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ke White)创立,通过叙说故事、外化、改写、见证、回溯等技术帮助来访者变得更有力量,得到更多的自我成长。通俗讲就是故事治疗,它的理论核心在于两个核心隐喻(metaphor)——故事和社会建构。
这种治疗方法是从来访者叙述、分享自己的故事中找到治疗的切入点,帮助来访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多元地看待自己的生命故事,而不是只看到问题;对世界和人类进行多角度地了解和认同,实现重新塑造人的核心价值观和自我认同。
二、班级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班情分析
笔者在2020年9月接手了八(18)班。进入八年级后,首先,学生要面对更多的学习压力,面对全新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需要一段時间适应。作为班主任的我,需要用温和易接纳的方法,主动跟学生建立起情感联结和信任关系。其次,八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年级段,学生对学业有一定的期待,也将面对更大的学业竞争。他们既需要科学的学习指导,也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注,来帮助他们疏导压力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最后,八年级段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意识上均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看待问题易片面和主观,时常有较低的自我评价,班主任需要更多地用智慧来分析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引导学生建立起自我认同感。
基于以上班情,如何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上的疾风骤雨期,习得优秀的学习品质,建立健全的认知和人格,恰当地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形成对班集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笔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立足点。
(二)班级学生的发展性特点
在学习品质方面,我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行为能由自我意志控制,会主动学习并控制想玩的冲动,能抵制一定的诱惑,表现出较佳的学习品质。但毕竟还只是八年级的孩子,也会有意志不坚定,尤其在外界的诱惑过大的时候。
在心理品质方面,因为分班调整的原因,学生进入我班后,有一定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同时又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在集体中学习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会发现同伴都很优秀,因而时常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
在意识发展方面,八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经初步发展,能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做出判断。但是毕竟知识储备不足,社会经验不够,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在价值观形成方面,八年级也是人生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学生们以旺盛的精力,汲取着知识,思考着人生,寻找着友谊,追求着理想,同时还面临着社会价值多元化、校园竞争激烈化等带来的人生困惑和苦恼。
(三)应用叙事疗法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人类一直是会说故事的,总是活在自己与他人的故事中。人们讲故事,不仅是描述我们所听,同时也建构了我们所见,在诉说自己的生命故事的同时,也在塑造我们对世界、对现实的认识。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在面对每一个学生时,若能学会聆听学生的生命故事,通过学生自己的故事,帮助他们重构生命故事,赋予生命故事新的积极的意义,将会激发学生更多内在的力量,从而让学生找到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
笔者对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仔细分析后,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应用心理咨询中的叙事疗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育人目标。
三、叙事疗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每日一省,叙述生命故事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隐喻源于叙事文学,认为人、人生、人的身份认同等都是由故事建构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初中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的时期,通过叙事疗法中的“例外事件”“特殊事件”或“闪光事件”等,可以帮助学生常观自我,找到生命中更多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鼓励学生通过家校练习本进行每日一省,书写自己每日的获得感、小确幸等。帮助学生在自省反观的同时,能及时缓解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产生的,一个人的自我建构离不开他人的参与。因此,除了让学生书写自己的获得感,我还会经常提供主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叙述身边的生命故事。如设置“每日一夸”,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同学。通过“每日一夸”可以发现别人的生命故事,同时,书写的过程也让学生省思自我,促进自我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每日一夸”,我也会在班级中展示,让学生借由别人书写的故事获得生命能量,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解忧杂货铺,重构生命故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八年级学生经常受困于人际交往、学业压力和亲子矛盾等方面的烦恼,不知如何应对。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困惑与苦恼,我通过举办“寄给解忧杂货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烦恼书写下来,并对烦恼进行评分和说明理由,这其实就是重新叙事。通过这样的叙述方式,学生会发现问题是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重述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念: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在经历困苦时,我们其实一直在想办法面对自己生命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生命中的烦恼,从而找到自身的积极力量。 学生A写道:“害怕回到班级,害怕成绩一落千丈,害怕一切不在控制之内。我给自己的烦恼打了3颗星,理由是:我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在意料之中。”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学生通过书写自己的烦恼,正视了自己的情绪;通过对理由的阐述,将问题聚焦在学习成绩上,从而针对“意料之中的成绩”这个问题,去努力解决。
学生B写道:“最近虽然考得不怎么样,但人好像逐渐宽心了。考试其实就是一件小事,找老师分析错题并抄上去,好像有种可以盖过成绩差的快乐!(突然就佛系了)”似乎在写下烦恼的同时,就如释重负,压力也得到了缓解。
(三)记录生活点滴,丰富生命故事
笔者十分注重班级归属感的培养,鉴于叙事疗法能鼓励人们根据不同的倾向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笔者鼓励学生以“我的生活”为主题,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通过制作班刊的方式,将这些生命故事结集成册。书写的过程就是用叙事疗法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故事。
就这样,讲述生命故事成了班级的常态,在班级的管理中应用的场景更为广泛。小章同学小时候没有跟父母一起生活,由爷爷奶奶带大,因初中入学的关系,才来到城市和父母一起生活。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生活,难免有诸多理念的冲突。一次,妈妈因为一双鞋子的问题,和小章大吵一架。妈妈认为孩子过于注重打扮,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孩子则认为自己已经与父母协商与沟通,但是得不到理解和尊重,父母总是强迫自己接受他们的意见。妈妈将问题反映给我,希望我与她站在统一战线,教育孩子。就在我找小章了解情况时,他却早准备了一份1000多字的“说说”,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加以陈述。从这篇叙写故事,我带着不评判的态度深入了解小章的家庭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帮助小章重新建构生命故事,理清“问题是问题、人不是问题”的理念。在肯定了小章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和父母进行的积极沟通、提出的合理的方案(如在非体育课期间,可以把鞋子穿到校园里)的同时,我也为小章生命中蕴藏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欣喜;同时我鼓励小章去挖掘自己身上的积极力量,学会用积极正向的态度去改善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以更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四)述说榜样故事,汲取他人生命养分
当代中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独立意识更强,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广泛,但面对纷繁的信息和多元价值时,容易迷失自我,缺乏客观的判断。如何帮助学生抉择和明晰价值观?我让学生选取网络上颇具代表性的人物,通过述说他们的生命故事,構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如针对近期网络盛传的中科大博士致谢一文,学生以“不坠青云志·不枉青春勇”为主题,结合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词,通过讲述他的生平故事,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和持续努力的动力。以故事打动学生,以故事滋养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坚定学习的信念,全面发展。
四、叙事疗法的育人价值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尝试应用叙事疗法,总结出了几类学生发展性问题对应的解决策略(见表1),在问题中发现例外、重构生命故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找到自身的积极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笔者通过应用叙事疗法进行班级管理,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起班级的归属感;同时也引导学生用多元视角看待自己面临的问题,并学会将问题“外化”,寻找例外,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量,走出问题困境,塑造健康的人格。叙述故事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生命故事进行丰厚的过程,叙述过程中,不断建构人、人生和身份认同,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
关键词:叙事疗法;班级管理;自我认同;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3-0066-03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元背景下,班主任专业化既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班主任专业化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应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做出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初中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最需要班主任专业化的引导和栽培。在此背景下,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应用心理咨询中的叙事疗法,对全面育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叙事疗法的基本理念
叙事疗法由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ke White)创立,通过叙说故事、外化、改写、见证、回溯等技术帮助来访者变得更有力量,得到更多的自我成长。通俗讲就是故事治疗,它的理论核心在于两个核心隐喻(metaphor)——故事和社会建构。
这种治疗方法是从来访者叙述、分享自己的故事中找到治疗的切入点,帮助来访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多元地看待自己的生命故事,而不是只看到问题;对世界和人类进行多角度地了解和认同,实现重新塑造人的核心价值观和自我认同。
二、班级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班情分析
笔者在2020年9月接手了八(18)班。进入八年级后,首先,学生要面对更多的学习压力,面对全新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需要一段時间适应。作为班主任的我,需要用温和易接纳的方法,主动跟学生建立起情感联结和信任关系。其次,八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年级段,学生对学业有一定的期待,也将面对更大的学业竞争。他们既需要科学的学习指导,也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注,来帮助他们疏导压力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最后,八年级段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意识上均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看待问题易片面和主观,时常有较低的自我评价,班主任需要更多地用智慧来分析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引导学生建立起自我认同感。
基于以上班情,如何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上的疾风骤雨期,习得优秀的学习品质,建立健全的认知和人格,恰当地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形成对班集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笔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立足点。
(二)班级学生的发展性特点
在学习品质方面,我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行为能由自我意志控制,会主动学习并控制想玩的冲动,能抵制一定的诱惑,表现出较佳的学习品质。但毕竟还只是八年级的孩子,也会有意志不坚定,尤其在外界的诱惑过大的时候。
在心理品质方面,因为分班调整的原因,学生进入我班后,有一定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同时又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在集体中学习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会发现同伴都很优秀,因而时常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
在意识发展方面,八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经初步发展,能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做出判断。但是毕竟知识储备不足,社会经验不够,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在价值观形成方面,八年级也是人生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学生们以旺盛的精力,汲取着知识,思考着人生,寻找着友谊,追求着理想,同时还面临着社会价值多元化、校园竞争激烈化等带来的人生困惑和苦恼。
(三)应用叙事疗法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人类一直是会说故事的,总是活在自己与他人的故事中。人们讲故事,不仅是描述我们所听,同时也建构了我们所见,在诉说自己的生命故事的同时,也在塑造我们对世界、对现实的认识。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在面对每一个学生时,若能学会聆听学生的生命故事,通过学生自己的故事,帮助他们重构生命故事,赋予生命故事新的积极的意义,将会激发学生更多内在的力量,从而让学生找到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
笔者对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仔细分析后,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应用心理咨询中的叙事疗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育人目标。
三、叙事疗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每日一省,叙述生命故事
叙事疗法中的故事隐喻源于叙事文学,认为人、人生、人的身份认同等都是由故事建构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初中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的时期,通过叙事疗法中的“例外事件”“特殊事件”或“闪光事件”等,可以帮助学生常观自我,找到生命中更多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鼓励学生通过家校练习本进行每日一省,书写自己每日的获得感、小确幸等。帮助学生在自省反观的同时,能及时缓解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产生的,一个人的自我建构离不开他人的参与。因此,除了让学生书写自己的获得感,我还会经常提供主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叙述身边的生命故事。如设置“每日一夸”,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同学。通过“每日一夸”可以发现别人的生命故事,同时,书写的过程也让学生省思自我,促进自我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每日一夸”,我也会在班级中展示,让学生借由别人书写的故事获得生命能量,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解忧杂货铺,重构生命故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八年级学生经常受困于人际交往、学业压力和亲子矛盾等方面的烦恼,不知如何应对。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困惑与苦恼,我通过举办“寄给解忧杂货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烦恼书写下来,并对烦恼进行评分和说明理由,这其实就是重新叙事。通过这样的叙述方式,学生会发现问题是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重述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念: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在经历困苦时,我们其实一直在想办法面对自己生命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生命中的烦恼,从而找到自身的积极力量。 学生A写道:“害怕回到班级,害怕成绩一落千丈,害怕一切不在控制之内。我给自己的烦恼打了3颗星,理由是:我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在意料之中。”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学生通过书写自己的烦恼,正视了自己的情绪;通过对理由的阐述,将问题聚焦在学习成绩上,从而针对“意料之中的成绩”这个问题,去努力解决。
学生B写道:“最近虽然考得不怎么样,但人好像逐渐宽心了。考试其实就是一件小事,找老师分析错题并抄上去,好像有种可以盖过成绩差的快乐!(突然就佛系了)”似乎在写下烦恼的同时,就如释重负,压力也得到了缓解。
(三)记录生活点滴,丰富生命故事
笔者十分注重班级归属感的培养,鉴于叙事疗法能鼓励人们根据不同的倾向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笔者鼓励学生以“我的生活”为主题,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通过制作班刊的方式,将这些生命故事结集成册。书写的过程就是用叙事疗法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故事。
就这样,讲述生命故事成了班级的常态,在班级的管理中应用的场景更为广泛。小章同学小时候没有跟父母一起生活,由爷爷奶奶带大,因初中入学的关系,才来到城市和父母一起生活。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生活,难免有诸多理念的冲突。一次,妈妈因为一双鞋子的问题,和小章大吵一架。妈妈认为孩子过于注重打扮,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孩子则认为自己已经与父母协商与沟通,但是得不到理解和尊重,父母总是强迫自己接受他们的意见。妈妈将问题反映给我,希望我与她站在统一战线,教育孩子。就在我找小章了解情况时,他却早准备了一份1000多字的“说说”,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加以陈述。从这篇叙写故事,我带着不评判的态度深入了解小章的家庭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帮助小章重新建构生命故事,理清“问题是问题、人不是问题”的理念。在肯定了小章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和父母进行的积极沟通、提出的合理的方案(如在非体育课期间,可以把鞋子穿到校园里)的同时,我也为小章生命中蕴藏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欣喜;同时我鼓励小章去挖掘自己身上的积极力量,学会用积极正向的态度去改善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以更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四)述说榜样故事,汲取他人生命养分
当代中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独立意识更强,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广泛,但面对纷繁的信息和多元价值时,容易迷失自我,缺乏客观的判断。如何帮助学生抉择和明晰价值观?我让学生选取网络上颇具代表性的人物,通过述说他们的生命故事,構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如针对近期网络盛传的中科大博士致谢一文,学生以“不坠青云志·不枉青春勇”为主题,结合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词,通过讲述他的生平故事,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和持续努力的动力。以故事打动学生,以故事滋养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坚定学习的信念,全面发展。
四、叙事疗法的育人价值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尝试应用叙事疗法,总结出了几类学生发展性问题对应的解决策略(见表1),在问题中发现例外、重构生命故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找到自身的积极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笔者通过应用叙事疗法进行班级管理,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起班级的归属感;同时也引导学生用多元视角看待自己面临的问题,并学会将问题“外化”,寻找例外,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量,走出问题困境,塑造健康的人格。叙述故事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生命故事进行丰厚的过程,叙述过程中,不断建构人、人生和身份认同,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