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咕嘟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utn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玉米面倒在盆里,加水搅成糊状;再把搅好的面倒在开水锅里,快速顺时针搅成糊糊;等糊糊煮熟冒泡,就可以关火。
  蛤蟆咕嘟是一种郧阳地方小吃,虽然它看起来难登大雅之堂,也入不了满汉全席,但这并不影响它鲜香顺滑的味道和郧阳人世代为之自豪的传承。“不到长城非好汉”,套用一句,没吃过蛤蟆咕嘟和三合汤你就没到过郧阳。
  我的家乡郧县,地处秦岭余脉、鄂西北崇山峻岭之中,3000里汉江穿腹而过。大山大河给予了郧阳人无限丰富的馈赠,也赋予了郧阳人特有的智慧。
  蛤蟆咕嘟这种小吃,最初就是家乡人采集自然界的树叶制成的。在我小的时候吃到的蛤蟆咕嘟多数都是用凉粉叶做成的。六月的山林,燥热而葳蕤,山上各种树木竞相展现着生机与活力。山泉汩汩,晨曦里勤劳的人们开始在山上寻找一种家乡人称之为“凉粉叶”的灌木。褐红色的枝干上,长满椭圆的绿叶。把叶子摘下来洗干净,在水里揉搓直到树叶变碎,水开始变得浑浊和粘稠起来,这就是树叶中的淀粉被“洗”出来了。捞起水上面的叶子和渣渍,让下面的淀粉慢慢沉淀,然后进一步过滤,剩在盆底的灰白色糊糊就是做蛤蟆咕嘟的上好原料。
  因为是采自树叶,做出来的蛤蟆咕嘟就是透明的墨绿色,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随着岁月的变迁,人们发现用高山玉米面做成的蛤蟆咕嘟色泽和香味都更胜一筹,渐渐地变成了采用玉米面制作蛤蟆咕嘟。
  我吃着姥姥做的蛤蟆咕嘟长大,一直没有亲自动手做。今天,机会来啦——正宗的蛤蟆咕嘟是用玉米面做原料。取玉米面倒在盆里,加水搅成糊状;再把搅好的面倒在开水锅里,快速顺时针搅成糊糊(这一步很关键,面糊搅得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否则不容易漏成均匀的蝌蚪状);等糊糊煮熟冒泡,就可以关火。
  接下来就是漏蛤蟆咕嘟。葫芦瓢(将葫芦一劈两半,在其中一半钻上拇指大小的洞)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等锅里的玉米糊凉至温热,把它盛在葫芦瓢里,下面用一盆清水接着;用勺子挤压瓢里的糊糊,一个个蝌蚪状的蛤蟆咕嘟就从瓢下鱼贯而出,落在凉水里;细细视之,清水之中,一个个面团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恰似憨态可掬的小蝌蚪。有人称之为“蝌蚪面”,大概也是外形相像的缘故。
  祖辈流传下来的吃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冷食法,一种是热食法。先说冷食法,这冷食法最讲究的是调味。取新鲜独蒜、花椒、藿香叶捣碎,放上盐、味精、五香、陈醋、酱油、芝麻油、油泼辣椒面,这是调料。从盆里捞起冰凉的蛤蟆咕嘟,浇上调料,配上荆芥,一碗蛤蟆咕嘟就做好了。
  还有一种热食法。先把郧阳人特制的老坛酸菜切条,待油热锅红时把蒜、花椒在油锅里炝一下,立即倒入切好的酸菜翻炒,放入盐、青椒、陈醋、鸡精和少许清水就可以起锅了。把蛤蟆咕嘟放在开水中轻煮一下,立即盛起,浇上做好的酸菜汤汁,就可以开吃啦。一样的鲜香顺滑,一样的柔嫩爽口,不同的是那热腾腾的酸辣味会让您吃得胃口大开,大汗淋漓,连声说痛快!
其他文献
传统理念下,很多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建成考试的“加工厂”,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受到注入式教学的压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不断发掘学力,为学生留余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开启思维、丰富情感.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知识的呈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物理学习如果离开了情境就无法参与社会实践,教师要关注学情,从满足学生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绪的关注,教师注重说教,愿意花时间去研究“题型”,而忽视了基础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甚至会出现过度批评的行为,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部分学生“无心向学”,在数学学习中不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性未能得以张扬,因而参与积极性低,越来越讨厌数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情感迁移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真诚地关爱
期刊
摘要:高考新制度背景下,物理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关注,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物理教师素养及课堂教学方式面临着挑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弊端逐渐突出,物理课堂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应当分析物理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物理教学挑战实施策略  在高考新制度的背景下
期刊
中国学生在国际性奥赛中均能获得金奖,但高端的科学研究却難以取得好的成绩,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薄弱,创新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以“教”替“学”,只关注结论的获得,学生探究的时间被无情挤压.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多流于形式,被动接受教材上的结论,缺乏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机会,难以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一、预设:依情选择,问题导引  预习是学生
期刊
在解物理习题时,要具备三种解题的能力.只有具備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够正确地理解物理问题,找出解决物理问题的概念,分析影响物理现象运动状态的各项因素,从而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一、学会明晰命题对象  在思考物理习题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命题,理解它在考核哪个知识概念.然后根据知识概念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思考物理习题时,必须正确地分析该物理习题的研究对象,以及让研究对象产生变化的已知条件,然后
期刊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適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是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素养,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数独、桥牌、趣味数学等内容,能增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乐趣体验,促进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数学之美,让学生在欣赏、感受中提
期刊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物理教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理论教学上,忽视了实验教学.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教师.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对于实验教学,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做,学生只能在旁边观察,并没有真正投入进来.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仅仅掌握了一些基
期刊
一、找空气,认识空气无处不在rn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和空气交朋友,你知道空气的哪些小秘密?rn生: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rn生:看不见摸不着,空气无处不在.rn生:空气是透明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敢于质疑,提出猜想,并验证问题的过程.真正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等全面发挥出来,在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关系着学生积极心理和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