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灌注指数和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评估脓毒症复苏后乳酸清除的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soft_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脓毒症复苏过程中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比值、外周灌注指数(PI)与乳酸清除的关系,初步探讨PI和Pv-aCO2/Ca-vO2比值评价乳酸清除失协调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2013年11月—2014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放置了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导管)进行复苏的脓毒症患者,在入科和复苏8 h后监测PI、并行中心静脉、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Ca-vO2、Pv-aCO2,计算8 h乳酸清除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酸清除<10%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

结果

共纳入84例脓毒症患者,复苏8 h后,PI≥1.4者45例,乳酸清除≥10%者32例;0.6<PI<1.4者20例,乳酸清除≥10%者11例;PI≤0.6者19例,乳酸清除≥10%者7例;复苏8 h后PI≥1.4者乳酸清除≥10%例数多于PI≤0.6者(P=0.01)。PI≥1.4者、0.6<PI<1.4者、PI≤0.6者间Pv-aCO2/Ca-vO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0比1.8±1.2比1.8±1.0,P>0.05),PI≤0.6者具有显著升高的Pv-aCO2。复苏8 h后PI≥1.4乳酸清除<10%者Pv-aCO2/Ca-vO2比值高于乳酸清除≥10%者(1.9±0.7比1.3±1.0, 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苏8 h后Pv-aCO2/Ca-vO2比值[Exp(B)2.235,95% CI 1.232~ 4.055,P=0.00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Exp(B)1.087,95%CI 1.022~1.156,P=0.008]是乳酸清除<10%的独立危险因素。复苏8 h后PI与Pv-aCO2呈负相关(r=-0.311,P=0.004),与Pv-aCO2/Ca-vO2比值无相关性(r=-0.094,P=0.385)。

结论

脓毒症复苏过程中,纠正异常的Pv-aCO2/Ca-vO2比值和PI有助乳酸清除。联合Pv-aCO2/Ca-vO2比值和PI有助于评价乳酸清除失协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髓细胞肉瘤(M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5月—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allo-HSCT的16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孤立性MS, 10例为伴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MS, 1例为伴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的MS。结果16例患者均经局部肿块病理活检确诊为MS,
目的分析腹腔镜技术在ALPPS术中的应用对围手术期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廇医院自2015年4月—2017年12月完成的15例ALPPS治疗CRLM(包括9例腹腔镜ALPPS和6例开腹ALPPS)。结果在15例接受ALPPS治疗的CRLM患者中,8例(53.3%)为同时性肝转移。腹腔镜与开腹ALPPS分别在9例和6例患者中实施(3例Ⅰ期应用腹腔镜,6例完全腹腔镜手术)。8例(53.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GTN)包括妊娠绒癌、胎盘滋养细胞肿瘤和上皮滋养细胞肿瘤。肺是GTN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X线胸片和CT胸部平扫在肺部转移灶的诊断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肺部转移灶的诊断和随访价值还存在争议。对于高危的GTN患者,肺部转移灶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耐药的潜在相关因素,对患者的预后有着不良的影响。手术治疗对于复
目的研究PTEN及其下游AKT信号通路在肝细胞肝癌(HCC)骨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89例HCC病例,其中包括22例肝门部淋巴结转移、35例骨转移、32例无转移的患者标本,进行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PTEN、总AKT(t-AKT)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行log-rank分析其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RNA-34a(miR-34a)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miR-34a的表达在维吾尔族及汉族CLL患者中均显著高于同民族健康对照,而这两个民族CLL患者miR-34a表达无明显差异;和已知预后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并绘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34a对于CLL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miR-34a相对表达水
目的初步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筛查法(旧"ABC"法)和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17筛查法(新"ABC"法)在胃癌及其癌前状态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278例受试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水平。分别根据两种血清学筛查方法的分组标准将受试者进行分组,以胃镜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胃癌及其癌前状态筛查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拟观察CD52单克隆抗体对IL-10基因敲除克罗恩病模型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揭示其可能的机制。结果显示,CD52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治疗模型小鼠结肠炎症,降低Th1/17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同时能增加结肠固有层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功能。提示其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h1/17介导的炎症及诱导调节性T细胞反应相关。
目的评价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YunSRobot进行远程内镜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由3位已接受机器人培训的医师分别采用3种方法对同一上消化道仿真模型进行内镜检查,即直接使用胃镜进行检查、现场操控机器人检查、远程操控机器人检查各3例,共完成27例次上消化道内镜模型检查操作。其中,远程操控机器人内镜检查步骤如下:安装YunSRobot机器人主端于解放军总医院内科楼消化病区办公室(北京),机器人从端、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