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阶梯电价等当前重点关注事件的实施基础,系统建成后将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电费收缴的全面预控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为“SG186”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将对营销工作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国网公司提出利用5年时间(2010~2014)建成“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采集系统(即覆盖公司系统全部用户、采集全部用电信息、支持全面电费控制)。
一、采集系统工程简介
1、主站建设
主战建设包括:营销系统主站、采集系统主站软、硬件功能升级与改造、主站硬件设备安装调试。
主站系统按照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要求,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实现数据采集管理、有序用电、预付费管理、电量统计、决策分析、增值服务等各种功能。主站软件集成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数据交互由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统一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等)进行交互,充分满足各业务应用的需求,并为其他专业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主站软件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 1 主站系统结构图
主站软件从物理上可根据部署位置分为主站、通信信道、采集设备三部分,其中系统主站部分单独组网,与其它应用系统以及公网信道采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隔离,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
2、远程通信信道建设
远程通信信道建设以光纤信道为主,在光纤信道暂未到达的地区利用GPRS无线公网信道辅助通信,现有230MHz无线专网信道、GPRS无线公网信道继续保持,在光纤信道建成后转换成光纤通信。
图 2 主站通信信道示意图
3、采集方案
3.1楼栋局部集中方案
在集中表箱安装的低压用户区域,在不具备将全部表箱施放电缆到配变时,采用“楼栋局部集中方案”。
图 3 楼栋局部集中方案示意图
根据现场的情况,连接尽可能多的表箱,一个台区分多个集中器上传,对零散的工商业户以RS485线缆连接,配变安装带GPRS模块的智能(无线)电能表。此类用户约占城网用户的70%。
3.2 全RS485电缆台区集中方案
对具备电缆井、沟道等施工敷设电缆容易的区域,如高层楼宇等,采用“全RS485电缆台区集中方案”。
图 4 全RS485台区集中方案示意图
从各个表箱敷设RS485电缆到配变,在配变侧安装集中器和配变总表。如果配变在地下室等无GPRS信号的地区,可将集中器安装在某一表箱旁。此类用户约占城网用户的15%。
3.3光纤到户
光纤通信—光纤敷设到表箱以及居民户内。
图 5 光纤到户集中方案示意图
适用于新建居住区。以配变台区为单元组建EPON子网至居民楼栋单元内集中表箱的附加通讯箱,箱内安装ONU。ONU输出信号通过光纤(或者以太网电缆)到居民户内。表箱内安装简易集中器,通过ONU通信端口,直接连接到主站实现用电信息采集。
二、淮安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经验和体会
江苏省电力公司2010年度(一期)下达给淮安供电公司23万户的工程建设任务。对此公司提出把“三全“作为工程建设的主线,把狠抓质量作为工程的生命线,切实做到建成一片应用一片,充分发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营销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市共建成26万户,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目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之初,江苏省电力公司提出工程总体目标是建成“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采集系统,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整个工程涉及用户数量大,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工程的有施工、监理等大量外部人员,在公司内部牵涉营销、生产、多经等众多部门。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就无法做到步调一致,工程的实施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此我们在工程的各類会议上反复强调省公司的要求,对提出的疑惑及时进行解答,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环节均紧紧围绕此项要求来开展。通过去年的宣传和实践,工程建设、施工和监理等相关人员已充分理解和掌握工程的相关要求,业务能力大大提高。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工程建设之初公司就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营销部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同时成立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改造工程组,明确了由计量中心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的工作流程。
各县(区)公司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采集系统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采集系统建设顺利推进。
(三)适时培训,提升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的生命线。而质量是靠人来保证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队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干这样的活,对业务不熟悉,为此我们首先组织他们认真学习省公司相关文件、规定。其后,在淮阴区开展试点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建立我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样板小区工程,并召开现场会,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明确了下一步施工要求,使他们对施工工艺和方法有了明确的概念。工程全面展开后,我们组建了质量验收组,和监理共同对施工质量进行把关。对省公司数次飞检提出的问题,结合平时我们现场督察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整理汇总,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工艺要求,并召开全体施工人员培训会议,及时进行培训宣贯。年初针对新加入的施工队,我们再次组织了培训,并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使新施工队及时掌握了工艺要求和方法。
(四)全程控制,确保三全
公司及时召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启动会,成立相应组织,抽调专人负责工程过程控制、检查验收工作。按照省公司统一部署,开展现场勘察工作,提出计量箱条形码勘察法,施工人员在抄收班成员的配合下到现场勘察,逐个表箱打开,对照用户清单核对箱内的电表,建立箱表关系,测量表箱间的距离,做好记录,并及时录入到营销系统,此方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在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督促各施工队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确保施工作业和工艺的标准化。实行任务工单化,勘察、施工和验收任务均以工作任务单形式派发,管控组、施工方和验收组分别签字确认,使工作任务十分明确。以施工区为单位建立起工程档案,设专人负责收集,对工程档案不齐全的施工区坚决不予验收,从而确保了档案的完整。建立问题处理机制,发现无法采集的用户以内联单形式移交施工队和终端厂家处理,对移动信号不好的问题定期进行汇总,以书面形式递交给移动公司进行处理,移动公司无法处理的及时上报省公司协调处理。从客服、电费和计量抽调专人,每天到现场检查施工工艺质量,对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移交施工队,限期整改,整改后施工队也以书面形式反馈,保证了施工质量问题得到及时整改。推行“一图一表法”,有效解决了工程质量、进度的控制问题。具体做法就是将现场用户的表箱安装位置和营销系统中导出来的用户清册对应做施工勘察,将现场的箱号、位置在图上标注出来,把箱间连线勾划好,让人一目了然,同时要求用户清册与图对应。这样口径一致,不易出现漏项,工程往往能一次保质保量地完成,从而提高效率。强化建设效果运用,做到建成一片,应用一片。建成投运的终端次月进入采集成功率和数据发行率统计。加强工程监督,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由施工队定额缴纳到固定账户,杜绝各类违法、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五)排名通报,有序推进
自工程开工以来,省公司一直重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为加强工程的控制,我们建立了周报制度,每周通报各单位工程进展情况,实行排名,及时提出工程相关要求,有效促进了工程有序高效开展。对特别重要的指标如:质量指标、过程综合对标指等等,每天单独编发通报,发送至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信箱内。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了解掌握全市工程进展情况,交流经验,解决问题,明确下一阶段工作要求。市区每日7:45召开工程例会,总结前一天的工程进展情况,讨论存在的问题,布置和督办当日工作,有力推动了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等管理工作。
(六)依靠政府,强力推进
工程实施后,与各方的协调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特别是与小区物管协调尤为突出。要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单靠我们供电公司去协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认识到这点后,公司领导亲自出马,访机关、跑政府,宣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表明工程建设难度,恳请政府出台文件支持。为情所动,淮安市政府从支持淮安供电公司和关心民生的角度以淮办发[2010]177号文下发了《关于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由淮安经信委牵头,淮安供电公司负责实施,为本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之后我们依据市政府文件,与各小区积极开展协调工作,个别协调仍然困难的小區,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出面联系,有效的解决了协调配合问题。通过共同努力,与小区物管的协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七)严格验收,及时投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正式施工后,我们就开始落实工程验收工作,我们要求施工队对已建成的小区开展自验收工作,按照“三全”目标和省公司验收标准及时解决工艺、采集率等问题,自验收合格后方可报管控组进行验收。管控组和监理组建成两个验收小组,认真执行验收标准,制订了验收流程,从主站、资料和现场三个方面开展验收工作,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小区,坚决不予通过验收,并要求其限期整改问题,直到问题全部解决,达到验收标准,方可通过验收。我们利用早会、周报等形式及时通报和督办验收工作,有效提高了验收进度和质量。截至2月10日全市已完成12万多户的验收工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运维跟上,系统稳定
工程施工之初,各施工队均安排了主站人员,负责现场信息录入,运行维护等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运维方式的弊端已日显突出,一是人员工作量不平衡,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各自为政,工作质量和标准无法统一。为此我们对主站实行统一管理,让主站全部脱离施工队,单独组建成主站组,安排供电公司人员进行管理。之后又安排了主站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大大提高了主站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目前已建户的运维工作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来操作。长远我们已着手考虑成立运维队伍,与施工力量较强,人员素质好的施工队签订运维协议,以解决长远运维问题。
(九)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施工方案变化也较大。其中电能表的检定和配送将是工程建设中间的又一大难题,对此我们如何及时了解需求,做到早谋划、早准备,从检定人员和检定场地以及仓储和配送等方面着手,我们首先应根据不同的特点从工程的组织体系、流程、方案、施工队伍和施工方案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三全”的思路、紧紧围绕省公司的建设方案和要求开展工作,组织好队伍、充分利用农电等相关人员采取集中优势、团结协作、逐点“歼灭”、典型引路、培植骨干、百分之百、全面实用等方法全面彻底地完成2011年度的建设任务。
注:文章中所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
一、采集系统工程简介
1、主站建设
主战建设包括:营销系统主站、采集系统主站软、硬件功能升级与改造、主站硬件设备安装调试。
主站系统按照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要求,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实现数据采集管理、有序用电、预付费管理、电量统计、决策分析、增值服务等各种功能。主站软件集成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数据交互由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统一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等)进行交互,充分满足各业务应用的需求,并为其他专业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主站软件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 1 主站系统结构图
主站软件从物理上可根据部署位置分为主站、通信信道、采集设备三部分,其中系统主站部分单独组网,与其它应用系统以及公网信道采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隔离,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
2、远程通信信道建设
远程通信信道建设以光纤信道为主,在光纤信道暂未到达的地区利用GPRS无线公网信道辅助通信,现有230MHz无线专网信道、GPRS无线公网信道继续保持,在光纤信道建成后转换成光纤通信。
图 2 主站通信信道示意图
3、采集方案
3.1楼栋局部集中方案
在集中表箱安装的低压用户区域,在不具备将全部表箱施放电缆到配变时,采用“楼栋局部集中方案”。
图 3 楼栋局部集中方案示意图
根据现场的情况,连接尽可能多的表箱,一个台区分多个集中器上传,对零散的工商业户以RS485线缆连接,配变安装带GPRS模块的智能(无线)电能表。此类用户约占城网用户的70%。
3.2 全RS485电缆台区集中方案
对具备电缆井、沟道等施工敷设电缆容易的区域,如高层楼宇等,采用“全RS485电缆台区集中方案”。
图 4 全RS485台区集中方案示意图
从各个表箱敷设RS485电缆到配变,在配变侧安装集中器和配变总表。如果配变在地下室等无GPRS信号的地区,可将集中器安装在某一表箱旁。此类用户约占城网用户的15%。
3.3光纤到户
光纤通信—光纤敷设到表箱以及居民户内。
图 5 光纤到户集中方案示意图
适用于新建居住区。以配变台区为单元组建EPON子网至居民楼栋单元内集中表箱的附加通讯箱,箱内安装ONU。ONU输出信号通过光纤(或者以太网电缆)到居民户内。表箱内安装简易集中器,通过ONU通信端口,直接连接到主站实现用电信息采集。
二、淮安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经验和体会
江苏省电力公司2010年度(一期)下达给淮安供电公司23万户的工程建设任务。对此公司提出把“三全“作为工程建设的主线,把狠抓质量作为工程的生命线,切实做到建成一片应用一片,充分发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营销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市共建成26万户,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目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设之初,江苏省电力公司提出工程总体目标是建成“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采集系统,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整个工程涉及用户数量大,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工程的有施工、监理等大量外部人员,在公司内部牵涉营销、生产、多经等众多部门。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就无法做到步调一致,工程的实施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此我们在工程的各類会议上反复强调省公司的要求,对提出的疑惑及时进行解答,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环节均紧紧围绕此项要求来开展。通过去年的宣传和实践,工程建设、施工和监理等相关人员已充分理解和掌握工程的相关要求,业务能力大大提高。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工程建设之初公司就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营销部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同时成立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改造工程组,明确了由计量中心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的工作流程。
各县(区)公司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采集系统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采集系统建设顺利推进。
(三)适时培训,提升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的生命线。而质量是靠人来保证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队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干这样的活,对业务不熟悉,为此我们首先组织他们认真学习省公司相关文件、规定。其后,在淮阴区开展试点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建立我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样板小区工程,并召开现场会,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明确了下一步施工要求,使他们对施工工艺和方法有了明确的概念。工程全面展开后,我们组建了质量验收组,和监理共同对施工质量进行把关。对省公司数次飞检提出的问题,结合平时我们现场督察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整理汇总,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工艺要求,并召开全体施工人员培训会议,及时进行培训宣贯。年初针对新加入的施工队,我们再次组织了培训,并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使新施工队及时掌握了工艺要求和方法。
(四)全程控制,确保三全
公司及时召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启动会,成立相应组织,抽调专人负责工程过程控制、检查验收工作。按照省公司统一部署,开展现场勘察工作,提出计量箱条形码勘察法,施工人员在抄收班成员的配合下到现场勘察,逐个表箱打开,对照用户清单核对箱内的电表,建立箱表关系,测量表箱间的距离,做好记录,并及时录入到营销系统,此方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在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督促各施工队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确保施工作业和工艺的标准化。实行任务工单化,勘察、施工和验收任务均以工作任务单形式派发,管控组、施工方和验收组分别签字确认,使工作任务十分明确。以施工区为单位建立起工程档案,设专人负责收集,对工程档案不齐全的施工区坚决不予验收,从而确保了档案的完整。建立问题处理机制,发现无法采集的用户以内联单形式移交施工队和终端厂家处理,对移动信号不好的问题定期进行汇总,以书面形式递交给移动公司进行处理,移动公司无法处理的及时上报省公司协调处理。从客服、电费和计量抽调专人,每天到现场检查施工工艺质量,对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移交施工队,限期整改,整改后施工队也以书面形式反馈,保证了施工质量问题得到及时整改。推行“一图一表法”,有效解决了工程质量、进度的控制问题。具体做法就是将现场用户的表箱安装位置和营销系统中导出来的用户清册对应做施工勘察,将现场的箱号、位置在图上标注出来,把箱间连线勾划好,让人一目了然,同时要求用户清册与图对应。这样口径一致,不易出现漏项,工程往往能一次保质保量地完成,从而提高效率。强化建设效果运用,做到建成一片,应用一片。建成投运的终端次月进入采集成功率和数据发行率统计。加强工程监督,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由施工队定额缴纳到固定账户,杜绝各类违法、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五)排名通报,有序推进
自工程开工以来,省公司一直重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为加强工程的控制,我们建立了周报制度,每周通报各单位工程进展情况,实行排名,及时提出工程相关要求,有效促进了工程有序高效开展。对特别重要的指标如:质量指标、过程综合对标指等等,每天单独编发通报,发送至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信箱内。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了解掌握全市工程进展情况,交流经验,解决问题,明确下一阶段工作要求。市区每日7:45召开工程例会,总结前一天的工程进展情况,讨论存在的问题,布置和督办当日工作,有力推动了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等管理工作。
(六)依靠政府,强力推进
工程实施后,与各方的协调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特别是与小区物管协调尤为突出。要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单靠我们供电公司去协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认识到这点后,公司领导亲自出马,访机关、跑政府,宣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表明工程建设难度,恳请政府出台文件支持。为情所动,淮安市政府从支持淮安供电公司和关心民生的角度以淮办发[2010]177号文下发了《关于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由淮安经信委牵头,淮安供电公司负责实施,为本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之后我们依据市政府文件,与各小区积极开展协调工作,个别协调仍然困难的小區,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出面联系,有效的解决了协调配合问题。通过共同努力,与小区物管的协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七)严格验收,及时投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正式施工后,我们就开始落实工程验收工作,我们要求施工队对已建成的小区开展自验收工作,按照“三全”目标和省公司验收标准及时解决工艺、采集率等问题,自验收合格后方可报管控组进行验收。管控组和监理组建成两个验收小组,认真执行验收标准,制订了验收流程,从主站、资料和现场三个方面开展验收工作,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小区,坚决不予通过验收,并要求其限期整改问题,直到问题全部解决,达到验收标准,方可通过验收。我们利用早会、周报等形式及时通报和督办验收工作,有效提高了验收进度和质量。截至2月10日全市已完成12万多户的验收工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运维跟上,系统稳定
工程施工之初,各施工队均安排了主站人员,负责现场信息录入,运行维护等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运维方式的弊端已日显突出,一是人员工作量不平衡,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各自为政,工作质量和标准无法统一。为此我们对主站实行统一管理,让主站全部脱离施工队,单独组建成主站组,安排供电公司人员进行管理。之后又安排了主站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大大提高了主站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目前已建户的运维工作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来操作。长远我们已着手考虑成立运维队伍,与施工力量较强,人员素质好的施工队签订运维协议,以解决长远运维问题。
(九)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施工方案变化也较大。其中电能表的检定和配送将是工程建设中间的又一大难题,对此我们如何及时了解需求,做到早谋划、早准备,从检定人员和检定场地以及仓储和配送等方面着手,我们首先应根据不同的特点从工程的组织体系、流程、方案、施工队伍和施工方案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三全”的思路、紧紧围绕省公司的建设方案和要求开展工作,组织好队伍、充分利用农电等相关人员采取集中优势、团结协作、逐点“歼灭”、典型引路、培植骨干、百分之百、全面实用等方法全面彻底地完成2011年度的建设任务。
注:文章中所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