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韬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些都是古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注解。而现代,也有“鞋子穿在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的老话。爱情是需要去亲历的,那些历经风雨、带着生活的痕迹却依然初心不改、历久弥新,便是愛情在婚姻中最美好的样子。
   “如果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可以去申请‘世界上在一起说话最多的夫妻’。”媒体纪录片创作者左韬和姚远,既是工作搭档又是夫妻,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一部作品,他们常常需要24小时在一起不间断地打磨细节、处理情景,长期的合作也让两人的配合愈发默契。“一开始都有各自的坚持和想法,会经常互相较劲,但因为方向和目标一致,最终结果是相互促进的。”左韬认为艺术创作方面彼此是相互影响和成就的。在他们身上,婚姻是艺术的催化剂,也是艺术表达的课堂,“在婚姻中我们学会了很多,而这些也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被拍摄者的状态和心境,更好的与他们交流。”
  谈到相恋的过程,姚远说,“旅行可能是认识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在同一部门的不同栏目工作多年的左韬和姚远,恰遇单位组织去青岛休疗,却不巧在途中遇到意外,突发事故反而让两个年轻人有了认识对方的机会,也因此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之后左韬和姚远作为搭档,共同创作《走进火红大凉山》系列片,在合作的过程中,随着了解的深入和艺术创作上的不断契合,对彼此的欣赏渐进。随后,二人又一起创作了反映四川藏区百姓美好生活的系列人物纪录片《逐梦前行》、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背景的《熊猫与少年》系列微视频、四川脱贫攻坚工作纪录片《前进吧!少年》……对艺术的共同认知和理念让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而这些共同创作的故事,从某种角度看就是他们两人相伴相守的故事。“姚远这个人很善良也很勇敢,讲义气。在工作中冷静而克制,对作品有坚持有追求,在生活中也有成都人的趣味和幽默。”左韬说姚远身上那种温暖而阳光的气质,以及直面世界的态度最为吸引他。而左韬的才华横溢、幽默风趣以及对创作的独特见解、对作品细节的追求也深深吸引着姚远,“他是一个很讲仪式感的人,跟他在一起绝不会无聊。”相恋多年,左韬觉得最感动的就是两人之间那份真实的信任,这让彼此可以毫无顾忌地投入到艺术的创作中。
  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忠实写照,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作为纪录片制作者,左韬和姚远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信念感,他们希望自己拍摄的题材和主角都是那些能够帮助人世间的人穿越困境并且给世界带来希望的人,也因此,他们对拍摄的作品力求有情感、有温度,“我们总是在生命中的一段时间与被拍摄者交织、陪伴、度过。如果说拍摄是记录下别人的故事,那一次次生命的重叠、时间的对冲,就是我们自己的成长故事。”左韬和姚远希望一代一代的纪录片人能够把时代的故事记录下来,讲下去,愿生命不息,故事不止。
  出生书香门第的左韬和姚远受家庭影响颇深,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很多对文学、诗歌和艺术的感知。“可能我们血液中就流淌着对浪漫的追求和感知吧。”关于七夕,姚远觉得和爱人在家里做一顿饭,听听音乐看看书,下午再熬上一壶老茶,在茶香四溢中窝在沙发上看场电影,就很好。
  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其实快乐很简单,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做想做的事,就是最好的状态。
  左
其他文献
曾伟平《白彝族的记忆》国画 180cm×98cm 2017年  曾伟平  1988年生于湖南省邵陽市,现就职于四川轻化工大学(教师)。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画院特聘画家,成都九三学社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会员。
龚学敏的笔触善于以曲写直,以柔证刚,以点凸面,用小细节阐述大道理,以小笔墨烘托大场面,娓娓道来地诠注出那一场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征的悲壮与刚烈,他的诗章可圈可点的段落比比皆是。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诗人在文学版图上所占据的坐标和历史典籍中所拥有的地位,皆由他(她)个人本身的实力、才气、成果来支撑、定论,并非他口鼓噪、他手抬举所能凭空左右的,否则,即使令人感受到“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短暂春风,终也将成为一
何红英  笔名锦亭东,副高级研究员职称,成都现代风景油画院、四川省油画学会会员,现任成都市某市属艺术机构负责人。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文博、艺术管理以及美术馆策展等工作。曾先后参与策划、组织叶毓中《国画.汉魂·全图三国》《百年陈子庄作品展》等展览工作。近期参加了《丝路艺语——中国白俄罗斯艺术家交流作品展》“走进新时代”2018东湖之春跨年美术作品展、“大匠之路一农工党四川省诗书画院届展”“天府百年美术
被春光包围的椅子上趴着一条沙皮狗。它一动不动,像狮身人面像似的趴在椅子上——耳朵舒适地耷拉在头的两侧;八字眉下面一圈浓黑,看不清眼睛是睁是闭,是睡着了,还是醒着;嘴巴上拱,還不时哼哼唧唧,颇有一些猪八戒的味道;脸颊上肉皮集体下垂,一层一层地,像半山梯田一般,让狗的整张脸看起来特别好笑。  我悄悄走过去,淘气地狠狠拍了一下巴掌!“雕像”忽地一抖,昂起脑袋四处张望,像是一只被入侵领地的迷你狮子。它潇洒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贵州省美术家协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了《大国脊梁·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2020年全国巡展。全国巡展的学术研讨会在文化底蕴厚重的国画大省——陕西和山东进行,主题为“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转型及其群体现象”以及“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地域特征及笔墨创新”。研讨会汇聚秦、鲁、川三地的理论名家与学者,紧扣地
芙蓉花作为成都市市花和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它既是城市地域人文特征的浓缩和象征,更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特色名片。芙蓉花,蓉城,天府文化,息息相依,交相辉映。  英格兰玫瑰,意大利雏菊,法国鸢尾,韩国木槿。洛阳牡丹,昆明茶花,广州木棉,成都芙蓉。国家或城市以花为形象代言,有属于自己的一朵花,一种花语,似乎更添魅力和情致。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芙蓉花原产
阴沉沉的天,像一个人冷着脸。乌云密布,很闷热,热得我心烦意躁。  天灰灰的,雷电交加,无一缕的阳光,一切变得死气沉沉的。地上奔跑的鸡也回了窝,停止了它那咕咕的叫声;天上飞翔的鸟儿也回了巢,鸟巢里的幼鸟躲在了鸟妈妈的怀抱,生怕雷电劈着它弱小的身躯;对面忙碌的阿姨拿着衣叉收着阳台上随风飘摇的干衣服,关好门窗,只听见外面的风在咆哮,在跳跃。就连树也干燥得没有一点水分,时刻准备着预防这场即将爆发的“灾难”
下雨天待在家里可真无聊呀,对了,我可以教我的小狗学知识呀!我要教它识字、学数字、学加减乘除……  马上开始行动吧!我先把椅子摆好,再把小狗抱到椅子上,没想到,它一坐上去就立即跳了下来,一溜烟儿跑走了。  “啊,你别跑呀!”听见我焦急的喊声,小狗终于停下了脚步。  我把椅子调高了许多,再把它抱过来坐下。这次它也想跳下去溜走,但它低头一看,哇,好高啊,就不敢下来了。我趁着这个机会,用拴狗绳把它固定住,
徐菁   1986年生,四川成都人,自幼跟随胡真来先生学习传统中国画技法,现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在现代流行文化兴起时依旧热爱传统文化,保持传统的人文品味,认真学习传统笔墨画风,渴望通过传统艺术陶冶情操,提高艺术品位。   中华文化辉煌璀璨,博大精深,而中国画作为几千年來当仁不让的国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国画之美,在于它不需要斑斓绚丽的色彩,几抹素雅的淡墨,便可以勾勒出空灵绝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