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而不思则罔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其中道理也了然于心,遇事不加思考而盲目行善自然不会有好结果。善而不思则罔,要使善意、善行结出善果,须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发挥“善”的作用。
   要做到合情合理的“善”,应当明辨“善”的对象。对谁行善决定了善的意义,并不是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有行善的合理性或必要性。对于弱势群体施予援手,表达自己的善意,更多的是传播“正能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对于身强体壮、好逸恶劳而乞讨的人,就要谨慎行善,稍有不慎,判断失误就会助长其劣根性和不良的社会风气。
   要做有效的善行,应当明晰“善”的正确内容。行正确的善,才能使善发挥它的功效,帮助他人填补漏洞,弥补空缺。比如作弊的行为,就是用错误的手段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这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真正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反而給自己的品行添了败笔。正是这样错误的“帮助”,仅仅做足了表面工作,却忽视了内在的问题。修身修内,修行修外。这样的“善”往往会将漏洞掩盖,久而久之,内里腐坏越发严重,造成了难以扭转的困境。可见,错误的内容使“善”与初衷背离,造成的后果可能比“不善”更恶劣。
   要做到充满“好意”的善,应当注重合适的“善”的方式。善是不求回报的,但当我们赠人玫瑰后,希望的是人们喜爱这朵“玫瑰”,而非不屑或是厌恶。用更易被接受的善意助人,而不是强加于人或是令人尴尬。就如帮助残疾人士或老人、孕妇,都应先考虑自己的这种善意行为是否会无意间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当我们更加顾及到被帮助着的感受时,选择了更加合适的方法,才能将“善”的温暖发挥到最大。
   行善也要量力而行,不应苛刻要求自己行“善”。当你深知无力帮助那些力所不能及的困难时,大可以放弃,不必因此自责。
   行善不只是一种美德,更是一门学问。如果单纯怀有善心,行动时却不加思考,那不单单它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更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善而不思则罔。善良的内心驱动我们去帮助他人,理智地思考将会辅助我们更合理地去行动。将善意与思考结合,才能结出善果。
  点评
  行善历来受人称赞,而作者认为要使善意、善行结出善果必须思考。思考什么?要考虑该对谁行善?在什么方面行善?用什么方式行善?全文论点明确,从明辨“善”的对象、明晰正确的“善”的内容、注重合适的“善”的方式三个分论点详细阐述,条分缕析,思路清楚,具有思辨色彩,给人启迪。
其他文献
秋风萧瑟天气凉,眨眼间又到了秋天。仿佛一夜之间大地像被洒了降温剂,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昨天还摇着蒲扇的人们不知所措。初秋,你总是那么不期而至又善解人意。抬头仰望浩瀚的苍穹,洁净明亮,一尘不染,深邃无垠。蓝色是淡淡的,甚至让你看不清白色云朵的踪迹。   脱去短袖,换上长衫,去公园感受这别是一番滋味的景致。漫步公园,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因是初秋,路旁的行道树虽无“其叶沃若”之绿意,却还不至于“其黄而陨
期刊
文题呈现   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寂静的森林、广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你曾置身于哪一幅画面中?试选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成抒情文字。   阅读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引擎   怎样写好写景状物的文章?   1.要寫出有特色的景物   景物总是各有特色。不同的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
期刊
《战国策》中《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表现出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后面的“扬”,这种写法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人物的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
期刊
美文引路  父亲的家园  ◎杨尚清  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掏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   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
期刊
文题呈现   人生如戏,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请以“那一次,我是________________”为题,从“主角”“配角”“观众”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组成一个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引擎   与一般的半命题作文不同,这道作文题,横线上能填写的词语只有“主角”“配角”“观众”三个。主角,本义指戏剧、影视剧中的主要角色,或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题中借指主要人物;配角
期刊
有一种感情,不像爱情那样刻骨铭心,也不像亲情那样深沉热烈,而是如绵细的春雨,浸入你的身,你的心;而是如点点的星光,洒入你的眼,你的魂;蓦然回首,剩下那无言的回味和留下的一抹残影……   “有咸鸡蛋吗?”你探过头来问我,手里拿着一颗白鸡蛋。   “有,给。”同时,你把白鸡蛋给我。   这是吃早饭时常有的对话。那时候,你细心地发现我喜欢吃白鸡蛋,而又常常买不到,就说:“嗯,那以后我买到白鸡蛋就给你,你
期刊
艰难跋涉之后,终于攀上了传说中的一线天,我站在高高的山巅,极目眺望,绝美景色一览无余,顿时感受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趣。但见四下里沟壑纵横,乱石满山,突兀林立,嶙峋怪异,真是一个“险”字了得。无数黄山松就在这满山石兽中,迎风挺立,从穿空乱石丛中努力拔出枝干,秀出新芽。   黄山之松千姿百态。它们盘根于石,昂头挺胸,坚韧不拔。有的宛如壁虎,有的根似龙爪,有的卧如盘龙。他们高耸入云,或
期刊
浩瀚中国,江山多娇。数不尽的地名,承载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历史,讲述着一个个动听的中国故事。这档大型国家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后,由央视推出的又一档“大会”系列文化综艺,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节目带来了一股新的文化潮流。   聚焦“故土”,以地名知识为载体,全方位探寻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蕴,《中国地名大会》不仅地名背后的
期刊
置身于浩渺的绿意中,你嗅到蒹葭的清香,你赤脚跑起来,没有原因,可能是胸腔中那澎湃的冲动……风极大,刮得你脸生疼,脚下微微刺痛,你仿佛醉了,藏在你醉意深处的,是绵延千年的梦。   蒹葭,蒹葭,那是葳蕤的碧苇,在幽静的河滩边,在微漾的水波里,放肆地长啊,长啊。它不顾忌天在何方,地在何处,只拼命地长啊,长啊,于是水上的,水下的,你目光所及的,你未注意到的,皆有它的影子。它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辽遠而张扬;
期刊
超负荷的作业,名目繁多的课外班,让许多中小学生不堪重负。社会上开始不断有人号召“减负”,却收效甚微。在我看来,减负应该重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从“心”出发才能奏效。   心理压力过大,学生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过重的心理压力会给学生们造成压迫感,仿佛这是一场比赛,不赢就会成为人生输家。这种压迫感让学生开始把学习当作痛苦的煎熬,不再享受学习的过程。在他们眼中,生活的一切就为考上名校。外加父母不断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