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最主要的就是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观,以现代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学生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做到放手,怎样放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必须清醒认识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放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c)-0161-01
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的必要性
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的影响,中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舍不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敢也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就使课堂教学改革仍然停留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水平上,素质教育难以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些教师顾虑重重,放手让学生讨论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解题不放心,放手让学生思考不放心,总是畏首畏尾怕影响教学质量,怕担上不负责任的罪名。应该说,这样的顾虑在某种意义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实质上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而且对进行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心中无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宝,双手和大脑。”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探究知识,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掌握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和技能,成为创新型人才。而这些,只有教师的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舍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师放手,不是要教师放手不管,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自主学习是在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导下的自主学习,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这种放是有明确目的的放,是收放自如的放,是该放的时候放,是该收的时候收。让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路途中的引路人。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应真正的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抓住关键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
2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放手的方式方法
2.1 将教师的导入新课变为“放手让学生自主摸索”
导入新课,教师惯常的做法是结合旧知导入新课,而且有意识地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唯恐学生不得要领。让学生自主摸索就是要抛弃教师的这种做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发现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这不是教师给予的现成的东西,而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己发现的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是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得出的结论。
(1)明确任务,自主摸索。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本节知识点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先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成果做准备。
(2)预设问题,引入探究。如《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这节课学习中,教材中把正弦、余弦、正切混在一起一共提了三个问题,如果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问题进行探究会远远达不到老师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可以借鉴旧教材的处理方法进行归类,在黑板的一个版块上画一个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含有30°,45°,60°角)。在这三个直角三角形下面附加四个问题:①你能求出30°,45°,60°角的正弦值吗?②请你观察以上三个函数值,你能找个窍门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它吗?③请你总结一下正弦值是随着角度如何进行变化的?④请同学们比较以下函数值的大小。下面的余弦、正切仍然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问题。
2.2 将“学生的孤军作战”变为“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将学习任务明确之后,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学生和学习小组完成,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集体智慧克难攻坚。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组内展示, 组与组之间相互展示和交流,在不断的学习进程中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2.3 将“教师的展示”变为“放手让学生展示成果”
(1)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加油喝彩”。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是将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展现出来,就是让学生登上讲台面对全体学生讲解,教师只是观众,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全班同学在研究教师所给展示问题的基础上,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认真研讨和准备,并指派一名或者几名同学进行表演。只要学生讲的真有道理,只要展示的水平有进步,教师就要给予鼓励,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加油喝彩。
(2)鼓励学生发现和反馈不同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当一个同学讲解完以后,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其他学习小组的同学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可以随时提出。如果有不同看法持不同意见,允许发表和相互切磋甚至批驳。教师的态度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张扬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潜能。
(3)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评与互评。
最后一个“放”,就是别忘了放手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自评与互评:①知识点。②解题的关键。③注意事项。④容易出现的错误。⑤辅助线的添加,辅助线的添加规律。⑥做题时出现的错误。⑦一题多解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有收有放收放有度的课堂教学,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体现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放手的同时,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放手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发掘和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他们在教师放手的过程中,不仅通过自己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学得了知识,而且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展示自己最精彩的地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放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c)-0161-01
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的必要性
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的影响,中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舍不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敢也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就使课堂教学改革仍然停留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水平上,素质教育难以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些教师顾虑重重,放手让学生讨论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解题不放心,放手让学生思考不放心,总是畏首畏尾怕影响教学质量,怕担上不负责任的罪名。应该说,这样的顾虑在某种意义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实质上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而且对进行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心中无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宝,双手和大脑。”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探究知识,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掌握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和技能,成为创新型人才。而这些,只有教师的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舍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师放手,不是要教师放手不管,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自主学习是在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导下的自主学习,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这种放是有明确目的的放,是收放自如的放,是该放的时候放,是该收的时候收。让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路途中的引路人。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应真正的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抓住关键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
2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放手的方式方法
2.1 将教师的导入新课变为“放手让学生自主摸索”
导入新课,教师惯常的做法是结合旧知导入新课,而且有意识地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唯恐学生不得要领。让学生自主摸索就是要抛弃教师的这种做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发现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这不是教师给予的现成的东西,而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己发现的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是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得出的结论。
(1)明确任务,自主摸索。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本节知识点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先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成果做准备。
(2)预设问题,引入探究。如《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这节课学习中,教材中把正弦、余弦、正切混在一起一共提了三个问题,如果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问题进行探究会远远达不到老师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可以借鉴旧教材的处理方法进行归类,在黑板的一个版块上画一个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含有30°,45°,60°角)。在这三个直角三角形下面附加四个问题:①你能求出30°,45°,60°角的正弦值吗?②请你观察以上三个函数值,你能找个窍门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它吗?③请你总结一下正弦值是随着角度如何进行变化的?④请同学们比较以下函数值的大小。下面的余弦、正切仍然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问题。
2.2 将“学生的孤军作战”变为“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将学习任务明确之后,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学生和学习小组完成,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集体智慧克难攻坚。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组内展示, 组与组之间相互展示和交流,在不断的学习进程中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2.3 将“教师的展示”变为“放手让学生展示成果”
(1)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加油喝彩”。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就是将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展现出来,就是让学生登上讲台面对全体学生讲解,教师只是观众,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全班同学在研究教师所给展示问题的基础上,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认真研讨和准备,并指派一名或者几名同学进行表演。只要学生讲的真有道理,只要展示的水平有进步,教师就要给予鼓励,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加油喝彩。
(2)鼓励学生发现和反馈不同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当一个同学讲解完以后,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其他学习小组的同学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可以随时提出。如果有不同看法持不同意见,允许发表和相互切磋甚至批驳。教师的态度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张扬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潜能。
(3)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评与互评。
最后一个“放”,就是别忘了放手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自评与互评:①知识点。②解题的关键。③注意事项。④容易出现的错误。⑤辅助线的添加,辅助线的添加规律。⑥做题时出现的错误。⑦一题多解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有收有放收放有度的课堂教学,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体现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放手的同时,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放手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发掘和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他们在教师放手的过程中,不仅通过自己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学得了知识,而且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展示自己最精彩的地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