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院2005~2010年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了105例成人腹股沟疝,效果满意,但有部分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105例中,男96例,女9例;年龄45~85岁,平均61.4岁。10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单侧疝103例,双侧疝2例。年龄45~60岁38例,61~85岁67例。斜疝98例,其中双侧斜疝1例,嵌顿斜疝4例,复发斜疝3例;直疝7例,其中复发直疝1例。均是传统术式术后复发。
修补材料:采用泰科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和Bard公司产品,包括网状锥形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材料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不可吸收。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相容性。
手术方法[1]: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疝切口5~7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打开至外环,适当游离两侧,能容补片即可,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先游离精索,打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剥离至疝囊颈部(以见到腹膜外脂肪为好),如疝囊较小,可不切开,将疝囊由内环口直接推入腹腔,将网塞也填入翻转的疝囊内,如疝囊较小,可适当修剪,填入后将网塞边缘与腹横筋膜缝合6~8针;如疝囊过大则行疝囊中部横断,近端荷包缝扎后推入腹腔,远端疝囊口敞开锁边缝合后游离。直疝则将疝囊由直疝三角推人腹腔,充填物的填入疝囊后边缘缝合固定。再将平片置于精索后方,精索由预留孔通过,平片并与周围的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缘、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表面的腱膜等固定6~8针。彻底止血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术后切口沙袋压迫12小时左右。
结 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16.2%。其中,术后尿潴留4例,发生率3.8%;补片周围水肿1例,发生率0.9%;切口感染1例,发生率0.9%;远端游离疝囊积液3例,发生率2.9%;阴囊血肿1例,发生率0.9%;腹股沟区异物感4例,发生率3.8%;慢性腹股沟疼痛2例,发生率1.9%;疝复发1例,发生率0.9%。
讨 论
术后发生尿潴留。本组术后发生尿潴留4例,大部分为老年男性,主要与硬膜外麻醉有关[2],也可能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有关,采用导尿治疗后治愈。
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3]。植入的生物材料在术后早期引起的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表现为其周围组织水肿。本组1例术后4~5天切口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渗出,早期应用激素、抗生素治疗,局部理疗等措施,水肿吸收,无菌性炎症反应消失。对于无菌性的疝修补术来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仍然存在争论。但早期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无菌性炎症反应,促使组织水肿的消退。
阴囊血肿和远端疝囊积液。创面渗出或渗血渗入阴囊和游离突入阴囊内的远端疝囊内引起。预防尤为重要,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早期通过压迫切口,止血药处理。如出血或积液不多,先不作处理,待形成血肿后,术后15天左右行穿刺抽液2~3次就能痊愈。严重者宜在阴囊底部置引流管引流;如出血不止的,应再手术探查止血。本组共4例阴囊血肿和疝囊积液者。均在术后15天后,待血肿或积液已形成包裹,局限再行穿刺抽吸2~3次后痊愈,如过早穿刺抽吸,往往出血或渗出液体多,穿刺次数增多,易导致局部感染。
腹股沟区异物感和慢性疼痛。可能体质有关,补片的组织相容性相对差引起;也可能与患者体瘦,皮下脂肪少或补片质地较硬引起;也有可能将补片置于腹股沟区的神经上,形成的瘢痕组织压迫引起,或手术损伤神经引起。因此尽量选择比较柔软,大小适中,品牌信誉好的补片为佳;同时手术操作要精细,注意保护好神经,仔细止血,补片缝合固定要可靠。本组术后发生共6例(腹股沟区异物感和慢性疼痛)患者,3例未作处理,一年后症状逐步消失;2例经理疗配合活血止痛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经治疗未愈,仍有右下腹不适感。
疝复发与下列因素有关[4]:①手术者对腹股沟解剖结构不熟悉,修补不到位;②疝环口过大,网塞过小;③网塞未与腹横筋膜固定,术后脱出;④补片过小,未完全修补腹壁的薄弱处;⑤患者腹压增高的原因未解除(如慢性支气管炎复发、便秘)或术后过早有增加腹压的体力劳动;⑥术后切口感染,不得不取出补片所致。本组1例术后3个月复发,原因是该患者消瘦,腹壁缺损大,又有老慢支。术前重视不够,因此术前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和消瘦的患者,术前注意控制炎症、血糖和血压,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也很重要;对有便秘、排尿困难者均应积极治疗,待症状改善后再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手术适应证较广,手术不作广泛的剥离,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预后情况好,已经成为腹股沟斜疝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3]。但若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不精细,术后处理不恰当,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重视其防治,可进一步提高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进展.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9):560-561.
2 成西霞,张在旺,宋铁鹰,等.0.2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河北医药,2009,31:1319-1320.
3 康骅.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山东医药,2010,4:1-2.
4 蒋志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18例复发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2(6):667-668.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105例中,男96例,女9例;年龄45~85岁,平均61.4岁。10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单侧疝103例,双侧疝2例。年龄45~60岁38例,61~85岁67例。斜疝98例,其中双侧斜疝1例,嵌顿斜疝4例,复发斜疝3例;直疝7例,其中复发直疝1例。均是传统术式术后复发。
修补材料:采用泰科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和Bard公司产品,包括网状锥形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材料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不可吸收。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相容性。
手术方法[1]: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疝切口5~7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打开至外环,适当游离两侧,能容补片即可,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先游离精索,打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剥离至疝囊颈部(以见到腹膜外脂肪为好),如疝囊较小,可不切开,将疝囊由内环口直接推入腹腔,将网塞也填入翻转的疝囊内,如疝囊较小,可适当修剪,填入后将网塞边缘与腹横筋膜缝合6~8针;如疝囊过大则行疝囊中部横断,近端荷包缝扎后推入腹腔,远端疝囊口敞开锁边缝合后游离。直疝则将疝囊由直疝三角推人腹腔,充填物的填入疝囊后边缘缝合固定。再将平片置于精索后方,精索由预留孔通过,平片并与周围的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缘、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表面的腱膜等固定6~8针。彻底止血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术后切口沙袋压迫12小时左右。
结 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16.2%。其中,术后尿潴留4例,发生率3.8%;补片周围水肿1例,发生率0.9%;切口感染1例,发生率0.9%;远端游离疝囊积液3例,发生率2.9%;阴囊血肿1例,发生率0.9%;腹股沟区异物感4例,发生率3.8%;慢性腹股沟疼痛2例,发生率1.9%;疝复发1例,发生率0.9%。
讨 论
术后发生尿潴留。本组术后发生尿潴留4例,大部分为老年男性,主要与硬膜外麻醉有关[2],也可能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有关,采用导尿治疗后治愈。
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3]。植入的生物材料在术后早期引起的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表现为其周围组织水肿。本组1例术后4~5天切口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渗出,早期应用激素、抗生素治疗,局部理疗等措施,水肿吸收,无菌性炎症反应消失。对于无菌性的疝修补术来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仍然存在争论。但早期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无菌性炎症反应,促使组织水肿的消退。
阴囊血肿和远端疝囊积液。创面渗出或渗血渗入阴囊和游离突入阴囊内的远端疝囊内引起。预防尤为重要,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早期通过压迫切口,止血药处理。如出血或积液不多,先不作处理,待形成血肿后,术后15天左右行穿刺抽液2~3次就能痊愈。严重者宜在阴囊底部置引流管引流;如出血不止的,应再手术探查止血。本组共4例阴囊血肿和疝囊积液者。均在术后15天后,待血肿或积液已形成包裹,局限再行穿刺抽吸2~3次后痊愈,如过早穿刺抽吸,往往出血或渗出液体多,穿刺次数增多,易导致局部感染。
腹股沟区异物感和慢性疼痛。可能体质有关,补片的组织相容性相对差引起;也可能与患者体瘦,皮下脂肪少或补片质地较硬引起;也有可能将补片置于腹股沟区的神经上,形成的瘢痕组织压迫引起,或手术损伤神经引起。因此尽量选择比较柔软,大小适中,品牌信誉好的补片为佳;同时手术操作要精细,注意保护好神经,仔细止血,补片缝合固定要可靠。本组术后发生共6例(腹股沟区异物感和慢性疼痛)患者,3例未作处理,一年后症状逐步消失;2例经理疗配合活血止痛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经治疗未愈,仍有右下腹不适感。
疝复发与下列因素有关[4]:①手术者对腹股沟解剖结构不熟悉,修补不到位;②疝环口过大,网塞过小;③网塞未与腹横筋膜固定,术后脱出;④补片过小,未完全修补腹壁的薄弱处;⑤患者腹压增高的原因未解除(如慢性支气管炎复发、便秘)或术后过早有增加腹压的体力劳动;⑥术后切口感染,不得不取出补片所致。本组1例术后3个月复发,原因是该患者消瘦,腹壁缺损大,又有老慢支。术前重视不够,因此术前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和消瘦的患者,术前注意控制炎症、血糖和血压,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也很重要;对有便秘、排尿困难者均应积极治疗,待症状改善后再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手术适应证较广,手术不作广泛的剥离,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预后情况好,已经成为腹股沟斜疝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3]。但若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不精细,术后处理不恰当,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重视其防治,可进一步提高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进展.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9):560-561.
2 成西霞,张在旺,宋铁鹰,等.0.2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河北医药,2009,31:1319-1320.
3 康骅.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山东医药,2010,4:1-2.
4 蒋志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18例复发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2(6):66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