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民追求的目标。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健身行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全民健身运动迅速兴起,"互联网+运动"成为潮流,其中运动APP(手机应用程序)备受追捧。
关键词:互联网;全民健身;APP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重视,不断发现各种形式的健身方法。运动APP,随时随地健身成可能市面上的运动APP大致分为四大类:侧重记录运动量、侧重提供健身视频指导、专注养生减脂餐谱、低价预约线下健身体验等,其中记录运动量和健身视频指导应用最为火爆。接下来,我将对这几种APP进行重点分析。
一、运动类APP分析
首先,记录运动量类APP是这几类APP中普及范围最广的APP。在这些APP的运用上主要包括微信运动、支付宝上的记步数插件以及QQ运动、各类手机上自带的测步数插件和一些独立软件。这类APP主要对用户运动时对速度、距离、时间、运动轨迹等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定位系统等进行较为精确的分析,并对此进行一个较为综合性的分析,计算出运动时所消耗的卡路里,然后以图像或数字的方法直观的表现出来。
其次就是专注养生减脂食谱类APP,这类APP的数量不少,只是实用性较差。首先,关注减肥减脂的食谱的大多是年轻女性,而这其中大多是学生党和上班族。先是学生党大多是住校生(尤其是大学生,当然,大多数初高中生也没条件关心食谱问题),根本没办法自己做饭(因为宿舍限电),在食堂里虽然菜品很多可是与APP上的食谱到底有所不同。而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很多都是吃公司食堂或者直接点外卖,可以用到APP的时间只有周末,于是就造成了这类软件下载量高但实际应用次数却不多的现状。
此外还有指导应用型APP。这类APP对用户最大的吸引力还是来源于软件推出各种健身教学视频和学习课程,可往往有些较为精品的课程还需要用户付费,如此一来,那些对软件付费意愿本就不高的用户更是难以对其产生兴趣和依赖。而如果课程全部免费,就需要靠投放大量的广告来维持盈亏平衡,可一旦广告占据页面过多篇幅,又会影响用户體验。而不采取这两类措施又会使开发APP的公司难以获利,甚至亏本,实在是使人左右为难。
二、对运动类APP的改进建议
绝大多数运动类APP都有以下几类缺点:运动数据检测不正确,训练内容同质化,缺乏创新且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训练内容缺乏合理性且用时较长,广告植入不合时宜等等。针对这些缺点,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运动类APP借助手机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带动全民参与健身,深受众多健身者青睐。运动类APP可以从用户需求,视觉设计等给用户以良好的运动体验,通过大数据对用户的运动量进行每周总结,并将用户的运动量与同一个地区的用户进行排名,设置成就、点赞、设置虚拟勋章制度,分享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感,来使用户得到满足,增强运动的粘滞性,使人人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同时APP也要减少广告的植入,要做到软广告,而不是硬植入,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二)发挥创新能力,满足用户需求
由于运动类APP大多处于相互模仿,相互竞争时期,大多数教学内容与运动制定在风格上大同小异,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这些APP可以在运动方法的制定上以健身、户外、减肥、美体、骑行等多方面展开,创建更加高效有趣又安全的训练内容。
同时,APP可以通过对用户的多维数据分析,针对其可能匮乏的点,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针对用户的个人身体情况,日常运动量,运动强度等综合分析,“对症下药”。APP制定的运动方案要具有合理性、多样化,以及科学性。可以做到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强度、个人身体素质等设置科学学合理的运动方案,使用户在运动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最后,则是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层面的硬伤,提高用户使用频次,让用户对其产生情感依赖,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与老牌硬件厂商的合作,在数据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发挥出运动APP身为“助手”应有的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手机健身APP因其满足用户时间片的消费需求、可移动的随地便捷健身服务指导、娱乐性和经济性的健身指导,再加上潜在的大用户群体和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广等五个方面的优势,使其成功占得了健身市场的一席之地。但以智能手机为移动终端带来的限制、软件开发商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缺乏线下活动和个性化的服务等因素,又制约着未来智能手机健身APP的市场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不断加以改进,提高用户体验,真正做到普及全民。
参考文献:
[1]同英,王智平.对不同年龄人群未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01):131-135.
[2]伍子威.互联网视角下健身类App内涵及优缺点研究[J].运动,2018 (20):137-138+123.
[3]赵健.互联网背景下全民健身发展机遇与挑战[J].当代体育科技,2018 (24):160-161.
[4]王加璐.手机健身APP与传统健身房优点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 (22):179-180.
关键词:互联网;全民健身;APP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重视,不断发现各种形式的健身方法。运动APP,随时随地健身成可能市面上的运动APP大致分为四大类:侧重记录运动量、侧重提供健身视频指导、专注养生减脂餐谱、低价预约线下健身体验等,其中记录运动量和健身视频指导应用最为火爆。接下来,我将对这几种APP进行重点分析。
一、运动类APP分析
首先,记录运动量类APP是这几类APP中普及范围最广的APP。在这些APP的运用上主要包括微信运动、支付宝上的记步数插件以及QQ运动、各类手机上自带的测步数插件和一些独立软件。这类APP主要对用户运动时对速度、距离、时间、运动轨迹等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定位系统等进行较为精确的分析,并对此进行一个较为综合性的分析,计算出运动时所消耗的卡路里,然后以图像或数字的方法直观的表现出来。
其次就是专注养生减脂食谱类APP,这类APP的数量不少,只是实用性较差。首先,关注减肥减脂的食谱的大多是年轻女性,而这其中大多是学生党和上班族。先是学生党大多是住校生(尤其是大学生,当然,大多数初高中生也没条件关心食谱问题),根本没办法自己做饭(因为宿舍限电),在食堂里虽然菜品很多可是与APP上的食谱到底有所不同。而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很多都是吃公司食堂或者直接点外卖,可以用到APP的时间只有周末,于是就造成了这类软件下载量高但实际应用次数却不多的现状。
此外还有指导应用型APP。这类APP对用户最大的吸引力还是来源于软件推出各种健身教学视频和学习课程,可往往有些较为精品的课程还需要用户付费,如此一来,那些对软件付费意愿本就不高的用户更是难以对其产生兴趣和依赖。而如果课程全部免费,就需要靠投放大量的广告来维持盈亏平衡,可一旦广告占据页面过多篇幅,又会影响用户體验。而不采取这两类措施又会使开发APP的公司难以获利,甚至亏本,实在是使人左右为难。
二、对运动类APP的改进建议
绝大多数运动类APP都有以下几类缺点:运动数据检测不正确,训练内容同质化,缺乏创新且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训练内容缺乏合理性且用时较长,广告植入不合时宜等等。针对这些缺点,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运动类APP借助手机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带动全民参与健身,深受众多健身者青睐。运动类APP可以从用户需求,视觉设计等给用户以良好的运动体验,通过大数据对用户的运动量进行每周总结,并将用户的运动量与同一个地区的用户进行排名,设置成就、点赞、设置虚拟勋章制度,分享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感,来使用户得到满足,增强运动的粘滞性,使人人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同时APP也要减少广告的植入,要做到软广告,而不是硬植入,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二)发挥创新能力,满足用户需求
由于运动类APP大多处于相互模仿,相互竞争时期,大多数教学内容与运动制定在风格上大同小异,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这些APP可以在运动方法的制定上以健身、户外、减肥、美体、骑行等多方面展开,创建更加高效有趣又安全的训练内容。
同时,APP可以通过对用户的多维数据分析,针对其可能匮乏的点,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针对用户的个人身体情况,日常运动量,运动强度等综合分析,“对症下药”。APP制定的运动方案要具有合理性、多样化,以及科学性。可以做到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强度、个人身体素质等设置科学学合理的运动方案,使用户在运动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最后,则是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层面的硬伤,提高用户使用频次,让用户对其产生情感依赖,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与老牌硬件厂商的合作,在数据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发挥出运动APP身为“助手”应有的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手机健身APP因其满足用户时间片的消费需求、可移动的随地便捷健身服务指导、娱乐性和经济性的健身指导,再加上潜在的大用户群体和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广等五个方面的优势,使其成功占得了健身市场的一席之地。但以智能手机为移动终端带来的限制、软件开发商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缺乏线下活动和个性化的服务等因素,又制约着未来智能手机健身APP的市场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不断加以改进,提高用户体验,真正做到普及全民。
参考文献:
[1]同英,王智平.对不同年龄人群未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01):131-135.
[2]伍子威.互联网视角下健身类App内涵及优缺点研究[J].运动,2018 (20):137-138+123.
[3]赵健.互联网背景下全民健身发展机遇与挑战[J].当代体育科技,2018 (24):160-161.
[4]王加璐.手机健身APP与传统健身房优点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 (2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