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节ji qi xi的读音误区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aaaa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少部分地方电视台的文艺节目主持人把ji、qi、xi读作zi、ci、si或者舌尖音,社会上的年轻女性误以为这是一种时尚,一种俏皮,争先摹仿,导致年幼的一代或者没有接受正规语音训练的人在语言自然习得中,产生偏离规范、偏离传统习惯的语音缺陷。
  
  一、音节ji、qi、xi的正确发音
  
  大家知道,像b、p、f、d、t、g、k、h、zh、ch、sh、z、c、s、j、q、x这17个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实际上不容易听见。为了教学的需要,一般在讲课时都要给每个清辅音配一个元音,读出来的是一个一个的音节,我们把这种读法叫“呼读”,读出来的是“呼读音”,本文实际上是讨论j、q、x的呼读音。
  j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方法:舌尖抵住下门齿背,使前舌面贴紧前硬腭,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在阻塞的部位后面积蓄气流,突然解除阻塞时,在原形成闭塞的部位之间保持适度的间隙,使气流从间隙透出而成声。
  q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方法:成阻阶段与j相同。与j不同的是当前舌面与前硬腭分离并形成适度间隙的时候,声门开启,同时伴有一股较强的气流成声。
  x舌面前清擦音
  发音方法:舌尖抵住下齿背,使前舌面接近硬腭前部,形成适度的间隙,气流从空隙摩擦通过而成声。
  
  二、读音中出现的两种误区
  
  1、ji、qi、xi与zi、ci、si
  20世纪50年代,在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热烈争论中,有人主张,北京话没有入声,不分尖音团音,应在标准音中加入声,并区分尖音、团音,如将基ji、欺qi、希xi读成积zi、妻ci、西si等。历史证明,区分尖音、团音的论断没有群众基础,不符合语音发展规律。
  普通话里没有尖音,只有团音。所谓“尖音”,是指声母z、c、s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团音”是指声母j、q、x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即在普通话里,z、c、s和g、k、h都不能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而j、q、x三个声母则可以和它们相拼。
  比如把“jiao”误读成“ziao”,把“xiang”误读成“siang”,把“xiao”误读成“siao”,把“qiao”误读成“ciao”等,都属于不分尖团音,导致发音错误的现象。方言区的人要尽量防止和克服这种不纯正的语音习惯。
  2、ji、qi、xi与舌尖音
  
  如图所示:1号位置是上齿后背,2号位置是上齿龈,3号位置是硬腭前端,4号位置是硬腭。正确的舌位应是3号位置,如果偏前或偏后,都造成发音上的错误。
  发j、q、x时,舌面可以抬起,抵住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其中,利用舌面6号位抬起抵住硬腭3号位,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叫做舌面前音。
  在发j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面前部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q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j相同,只是在发q时,冲出的气流比发j时要强许多。在口腔中造成阻碍之后,让气流在阻碍后面积蓄起来,然后在阻碍中留一窄缝,让气流从这条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兼有塞音和擦音的特点。在发x时,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窄缝里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可见x的发音部位和j、q相同,但它的发音方式没有塞的成分,是纯粹的擦音。
  如果舌位偏前,就是用舌尖抵住1号位或2号位,气流在口腔里成阻、除阻的部位太靠近舌尖,或者太靠近上门齿背,位置偏前,产生不正确的音,带有“刺刺”的舌尖音味道,听起来让人感觉刺耳、不舒服。这类尖音现象在港、澳、台同胞中尤其普遍,由于地域之间相互影响,粤、闽、吴方言区的人逐步出现类似“时髦”的语音面貌,部分北方方言区的人争先效仿,在地方电视台、广播台中偶露端倪,虽不易察觉,听着却实在别扭,影响人们在语言习得中的自然状态。
  在发以上各音时,软腭的位置也是不可忽视的。软腭上升,是为了堵住气流的鼻腔通道;软腭下垂,是为了堵住气流的口腔通道。如果软腭的位置不好,气流总是同时从鼻腔和口腔中泄出,发出的音就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声母。
  
  三、部分方言区的ji、qi、xi方音辨正
  
  1、北方方言区内的东北官话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有三组塞擦音和擦音z、c、s,zh、ch、sh和j、q、x。少数地区前两组不分,将舌尖后音声母读成舌尖前音声母。由于发舌尖前音时,舌尖要前伸,上翘的姿势不明显,舌面平直,因此在部分地区,这两类音和舌面前音j、q、x也不分。学习普通话,要注意这三类音的区分。
  2、湘方言区。部分zh、ch、sh声母与合口呼韵母构成的字,念成j、q、x声母,出现声母zh、ch、sh与j、q、x混用的情况,如把“zhi”读成“ji”,“shao”读成“xiao”等。
  3、吴方言及湘方言区中的一些人,常常把j、q、x发成z、c、s,把团音发成尖音。如把“jiǔ”读成“ziǔ”,练习发音时,切记普通话不分尖团音。声母z、c、s不能和i、ü或i、ü起头的韵母相拼,而j、q、x则可以。
  4、粤方言区及闽方言区。北方方言区部分读作j、q、x声母的字,粤方言区读作g、k、h。这两个方言区的舌面音是由舌叶和上牙床接触形成阻碍成音,往往既不像翘舌音,又发不像平舌音,大多数情况下发为舌叶前音。
  语言总是要不断地发展、演变的,面对听不惯、说不惯的“毛病”,需要更多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对语言现状作全面的考察、细致的分析。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语言的创造者,不能让ji、qi、xi的误读在普通话语音中取得“合法”地位,应该有意识的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自觉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单位: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黄昏在天上  泼了一杯滚烫的奶茶  云彩泛起泡沫  翻卷、交织,色彩斑斓的纱巾  冒着飘香的蒸汽  夜還没到  月亮已从西天露头  犹如馋嘴女孩难过的眸子  核实任性的一泼  有多少损失  容器  为了远离恶,涉过一条黑色河流  断绝滚滚红尘,以及所有的念想  如果写诗也是一种修行  日子也可以是一种容器  我就把自己装在一个修行的容器里  河流蜿蜒,犹如生活界碑,谁也不知道起止  在这容器的余生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发下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没有体会到自我修改作文的重要意义。其实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
我们在作文评改中经常发现,学生作文雷同的多,缺少创新,究其原因,是思维封闭凝滞,不能对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为了构筑学生开放鲜活的思维形态,应经常进行多维发散思维训练,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或问题时.能横向思维,也能纵向思维,可正向思维,又可逆向思维,甚至能更多方向思维,以实现思维角度、层次、途径和结果的多样化。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使文章思路开阔.内容丰富新颖。
盛可以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2001年开始写作,以一篇爆炸性的作品亮相文坛,赢得一批新潮作家和批评家的赏识。2002年开始写小说,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出版了三部长篇,还有一大堆短篇,来势凶猛。但坦率地说,盛可以以大胆的身体修辞为特色的小说,并没有能够征服我,因为这些小说还不足以使我将她与其他70后写家区分开来。但当我读了她的《心藏小恶》、《归妹卦》和《淡黄柳》之后,我真的喜欢上她了,她到底是个有个性
在春天,一朵花和另一朵花相认  必须经过月光照耀的秘境  沿途所见蚂蚁,都有熟悉又生动的表情  遵照植物生长的秩序,可以如期获得雨水和黎明  如果足够幸运,一朵花邂逅另一朵花  只需要,一个早晨  刺槐  你以为春深日暖,槐花要从远处一直开过来  不需要动用心思和力氣  你以为搅动空气的不仅仅是花香  还有其他什么东西  比如尘土和杂音  这些蛰伏在街道和楼宇间的暗器  令人唏嘘。你如常经过长虹路
柏杨先生在21世纪到来之初,提到生命个体中“尊严”这一话题,同时强调指出“健康”和“阅读”是个体生命中谁也无法替代的。笔者认为习作与健康、阅读一样都是生命的活动,都是生命个性化的行为,它的第一要义是自主,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开启心智、打开心窗从而认识自我、认识自然与社会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为此必须建构学生独特性的习作方式,回归
黎明時醒来  睡在白云上的人  心如雪山那滴水的纯净  窗外的鸟鸣清脆  如一抹新绿泛着莹亮的晨露  迎春花开了,玉兰花开了  它们嘬嘴亲吻春天的样子  仿佛小姑娘一样肆无忌惮  一只口罩捂住我太久  是时候摘下了吧  到春天的野外呼吸  成长  那时我家后院有一棵不大的桂花树  小时候的我受了委屈  就拿小刀在树干划痕  父亲发现后,抚摸着我的头说  孩子,你和这棵树都是要长大的  日子在撕去一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形成感情的共鸣,在愉快中受到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操,获得知识的满足和愉悦。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将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我通过以下方式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    一、自然情境    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教学挂图、投影仪、多媒体先后走入我们的课堂。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设备优势,也为我们创设审
高处  是我在尘世的短暂缺席,是一次  生命演练——从繁华闹市转入  曲折山路,婴孩般被松脂的香气  吸引,在挫伤我的崖壁前,以及  辨不清方向的迷途中,我相信我哭过  也笑过。如今生活已经把它们撕成碎片  像游走在松林间的小鹿,记忆里  环抱过的小树,被众多的绿色遮盖  曾经爱过的人,已然消失无踪。这里  只有風和硕大无边的寂静,它们  映照我的老年,一切都是过往  白云轻轻飘过——  黄昏,拜
从一片落叶的叹息开始  到另一朵花蕾的遗迹  那些虛空,是多么辽阔,深邃,高远  路上滴落的汗水,脚印里长出尖锐的针  走啊,走啊,那些深夜或者烈日下的半途  马蹄踩碎了薄薄的乡愁  曾经两岸猿声,守望成隔世的寓言  悬空是一种绝世之美  一寸一寸延伸,一下一下试探  触摸到的夜色,握不住的露水  让眺望的目光慢慢温热  想象与虚构睁开眼睛  以同样的试探,去回应陌生人的问候  数百年前,他们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