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后汉口重建中的国家与社会

来源 :史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eb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昌起义后,政府主导了汉口城市的重建,全体市民尤其是商界广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汉口市民阶层不断成长,公民财产所有权意识日渐增强,城市共同体意识觉醒,分享政治权利诉求和城市自治愿望高涨,汉口市民社会国家本位意识逐步为地方本位意识、城市本位意识所取代.
其他文献
东京奥运会期间,央视频以全量赛事直播、“云奥运”报道矩阵和个性化会员定制成为移动客户端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的翘楚.本文认为,在海量信息传播和互动游戏狂欢中,央视频守正价值导向,传递团结拼搏的人文奥运竞技精神;强化媒体议程设置,从版面创新、内容矩阵上突破,书写引以为豪的奥运国家记忆;推举优质资源,以核心价值和平台优势固本,形成深刻、立体的全媒体奥运传播.
片头标题是影视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影视作品视觉>中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元素,具有亮明主题、提示剧情、渲染情感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影视片头标题创作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影视作品标题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共疫感是对当前疫情进行经验性实践反思的有效概念性工具.共疫感一方面涉及国家权力机构在疫情过程中努力建构的有保证或保障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涉及个体在疫情当下努力恢复日常生活秩序感所进行的本体性安全建设与调适的生活状态.通过身体感研究视角探讨疫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检视疫情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发现共疫感就是一场以医学卫生话语为导向、由共疫体内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在疫情不确定性处境下,为维护并建构一种集体性安全感氛围所进行的一系列基于身体感项目技术的医学化社会实践.同时,以“共感”为基础的民族志材料不仅呈现社会/
《荔轩词》中《曲游春·耶赫河边梨花》暗含悼亡之意,推究本事,曹寅在数次接驾康熙南巡之前就已于康熙十年、康熙二十一年两次扈从东巡,君臣少年时已相得;再将“梨花词”与《吊亡》诸诗共证当知同属悼亡性质,对象指向曹寅原配,亡故于康熙二十一年东巡前夕.诗证表明,亡妻当亦系旗人身份或即叶赫世家女,词中故有“断肠之地,且又经过”(耶赫)语;梨花一阕,咏物之中寄寓身世之感,风格哀婉深致,于荔轩词中十分罕见,作者可谓多于情,深于词者.由这一扈从时间、人物身份的确定,不但消除朱淡文首提“续娶李氏说”庶几孤证的嫌疑,更为周汝昌
非遗题材纪录片担负着促进文化融通与文化认同的重要使命.本文围绕传者国际化身份标签运用、传与受结构性纠偏、复合价值彰显、人类共同价值传播、娱乐基因的源头植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立体化国际传播网络建构等,探讨了中国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
法治类电视节目肩负着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使命和提高全民法治素养的社会责任,是主流媒体舆论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媒体融合时代,法治类电视节目应发挥优势,以媒体融合实践带动节目叙事手段创新,更好地履行普法使命.
巴蜀对于专擅东晋朝廷和占据荆襄的门阀大族而言,是关系其存亡的重要地域.收复巴蜀,不仅是东晋对巴蜀的军事行动,而且是涉及北方胡族政权的军事和政治较量,同时也是荆州方镇门阀势力和北府将帅稳固自身战略后方的政治军事行为,具有集团性、投机性、征服性、排他性.收复巴蜀打破了东晋荆扬地域以及各主要门阀家族之间的权力平衡,也打破了南北政权之间的政治军事平衡,北方胡族南侵和江南政权北伐势在必行.东晋收复巴蜀,以及随后的北伐,属于地缘政治下中国南北政权及巴蜀三方角力的结果,传统观点将北伐归结为个别门阀权臣的政治野心和统治集
1933年察省事件爆发后,为转移中央军事压力、维持存在,孙殿英提出屯垦西北、远离政治旋涡的设想;而国民政府基于稳定华北局势、分化冯孙的目的 ,意欲引祸西去.西北三马因此掀起声势浩大的拒孙运动,晋绥系更因之坐立不安.为策动孙部西开,阎锡山恩威并施,孙殿英无奈之下决定破釜沉舟,冀图依靠晋系援助,利用中央无力西顾的契机,率部西进宁夏,孰料晋系突又转向与国民政府、西北三马合作,东西夹击之下,孙部土崩瓦解.阎锡山更以此为契机,不仅将孙殿英礼送出境,并成功要挟中央将宋哲元驻晋部队调离,此前张学良冀图利用西北军旧部与晋
晚清上海租界为维持猎物种群和保证食品卫生,施行季节性野味禁卖令.本地士绅商民和外来侨民,因民族、阶层、文化造成的身份差异,对这一禁令态度不一,或接受或反抗,或遵守或违背;而租界管理者针对违禁行为,或严格惩治或宽纵对待.野味禁卖令的推行,展现出租界对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众经济生活进行控制的强势形象.而中文告示则借由殖民与本土话语、传统与现代话语的互动,回避矛盾,改换面目,进行本土化的解读与传播,显示了外来话语冲击下地方官员等本地精英阶层的特殊文化身份.同时,中西报纸上的相关案件、评论、读者来信的不同声音,呈现出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供应商—客户的环境表现数据,试图考察供应链背景下企业之间进行环境治理的动机和效果.针对环境风险会沿着供应链向下游企业传染的现实,论证并测度了客户对供应商的环境诉求和环境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客户环境表现对供应商环境表现存在正向影响,且这一作用在客户相对于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时更显著;客户可以通过契约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促进供应商改善环境治理.此外,客户积极推动上游供应商改善环境表现后,能够得到下游客户和市场投资者的良性反馈.本研究尝试探讨市场化环境治理的新路径,对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