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温柔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yt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送给我一幅她亲手绣的十字绣。这幅十字绣堪称艺术品,是一幅翠竹图。翠绿的竹子栩栩如生,整幅图精致而富有雅趣。我把它挂在书房的墙壁上,时不时抬头望望,觉得赏心悦目。苏东坡诗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有君子之风。与这样一幅图相守,好像真的与竹朝夕相对了。
  这幅十字绣,是朋友在花掉很多个日日夜夜后,一针一针绣出来的。我想象着,她端坐在椅子上,轻轻挑动绣花针,静静地把美妙和灵秀一点点绣进去。她面容平和,嘴角的微笑一定如花朵般静美。朋友说,那样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作品里融入了人的创作灵感和感情,细密的丝线间,满是手的热度和心的温度。
  只有纯手工的东西,才可以称得上“作品”。如今,手工制品越来越少了。环顾我的周围,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流水线上的东西,带着千篇一律的刻板,仿佛面无表情的人一样,冷漠乏味。在这个讲究高效的机械化时代,有谁会静下心来,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手工的东西,就像用时光熬制出来的一味中药,有深厚的感情和醇厚的味道在里面,会慢慢地滋养着你。我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年都给我们做棉衣。长大后,我嫌棉衣穿在身上显得臃肿,就再也不穿母亲做的棉衣了。有一年,天特别冷,我得了一场重感冒,竟然缠绵了一个多月还不见好。母亲说:“天冷,你穿得单薄,感冒才反复的。我给你做件棉袄吧。”她拿出漂亮的花布和新棉花,开始做起来。我靠在床头,静静地看着母亲做棉衣。她剪布料,絮棉花,飞针走线,动作娴熟,得心应手。只见花布、棉花在她手里翻飞,那一瞬间,我觉得母亲像一位诗人,为女儿做一件棉衣何尝不是在写一首诗,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就是在进行着艺术创作啊!时间不长,棉袄就做成了。我穿上棉袄,暖暖的,感冒真的很快就好了。母亲亲手做的棉袄,胜过商场里所有的棉衣和羽绒服。我知道,棉袄的千针万线里藏着母亲深深的爱,母亲的爱才是一剂良药。
  我也喜欢自己亲手织毛活儿。年轻时,我给心上的他织过一条白围脖。那時候,他还是我的恋人。我在飞雪飘落的冬夜里,把长长的毛线织成长长的围脖,想要拴住他的心。冬夜寒冷,我的手却是热的,心也是热的。我憧憬着牵着他的手,走过一生的温暖岁月。他带上我织的白围脖,高兴极了,兴奋地说:“你亲手织的,温暖牌的!”我想,只有手工打造出来的东西,才配得上叫“温暖牌”。多年后,我帮他收拾旧物,看到他的箱底居然珍藏着我为他织的白围脖。他珍藏的不仅是围脖,还有我的心意和那段美好的岁月。
  我想,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发展,手工制品永远不会消失。手工是一种温柔的艺术,我们的指尖之上,会开出最美丽最动人的花朵。
  (编辑之之)
其他文献
冬季寒气最重,容易损伤肾中阳气。如果肾阳亏虚,就会出现一系列人体机能衰退和老化的现象。冬季正是养肾补虚的最佳时期。冬季补肾的最好办法当属温补肾阳的中医药膳,不仅能滋补肾阳,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防病强身,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而且药膳用料价廉易得,制作方便简单,且效果甚佳。现简单介绍几则,以飧读者。  山药核桃仁猪肾粥:山药100克(干品30克),核桃仁20克,猪肾1对,
期刊
目的 观察转染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因诱导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系的分化,探讨NGF在NB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取本院住院NB患儿新鲜手术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并分离纯化,建立细胞系,作为细胞模型.通过脂质体法介导含有NGF基因的载体质粒转染NB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及有丝分裂指数测定细胞
自调 一方面自我调整,积极地调整角色,提早做好“角色退场”的心理准备。面对“角色退场”,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备有一份淡化自我的坦然与从容,精心设计此后的人生历程,及时更换自己的角色位置,为精彩的晚年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进行自适。生活中难免遇有不顺心的事,而要作出调适的,必定是自己,自己要去适应变化,适应新事物,适应新环境。敢于丢掉男子汉、长者、文化人的标签,心中仅留四个字:舍得放下。  自省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满桌的美味佳肴,孩子们欢蹦乱跳,亲朋们欢声笑语。但常常看到有些儿童在大家未就座时就用脏兮兮的小手抓拿自己喜欢吃的食品,抢先大快朵颐,父母长辈也不管教,认为小孩子不懂事无需责怪;也常常看到聚餐时老人把菜肴夹给儿孙们吃,以示对晚辈的疼爱;有一次我还看到老母亲为儿子儿媳多次夹菜,而没有看到他们为老人夹一次菜,他们似乎认为这是母爱的具体体现,理所当然
期刊
49岁的刘运岭一家人租住在沧州市区城中村,靠收废品每月不过两三千元的收入生活,上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儿子。当刘运岭得知一家公司每次将卖几百上千塑料瓶子所得都变成了善款后,他悄悄地抬高了瓶子的价格,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润当作善款。  读完故事,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瞬间被击中了,这不是壮举,但很感人。联想到朋友和同事做的一些“微慈善”,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有“小瓶大爱”,只要你愿意。  有一次,和朋友走在
期刊
兴趣,好似一束阳光,射进漆黑的深渊;兴趣,好似一位益友,给人无私的帮助;兴趣,好似一双无形的手,将她从黑暗中拽了出来。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我从未想过她会喜欢她母亲给安排的补习班和特长班。她总是被迫去补习、去学特长,可在这些学习中,没有一个是她喜爱的,也没有一样是她做得最好的。虽然她知道,母亲都是为她好,可她受够了这种木偶般的生活,受够了丰衣足食却没有自由的生活。  这天,她又极不情愿地被她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