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脾脏一例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l9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女,5岁.因进行性阵发性腹痛1个月余,伴呕吐1 d入院.患儿1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腹痛,以脐周为主.当时未予特殊处理,后患儿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一日患儿开始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就诊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后转至我院,检查发现患儿盆腔可及包块,故拟"盆腔包块"收住,病程中,患儿无发热,有轻度咳嗽,咳痰。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2级~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基础综合课程考试成绩与试卷分析结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试卷和加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和Excel软件统计处理相关数据,对考试成绩、试卷难度和区分度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3个级次医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范围为48.9分~54.0分(满分75分),平均及格率88.7%,考试成绩比较满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试卷整体难度、区分
临床医学教育评价方式主要可以归结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通过比较2种评价方式的异同,明确两者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探讨在临床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不同优势和权重,以期有助于临床医学教育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本科生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武汉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8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骨科学临床教学中,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教学结束后,以出科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骨科学临床教学的评
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了患者对疾病和就医行为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患矛盾、医疗不平等问题。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跨文化医学教育逐渐兴起,并出台了一系列标准,与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积极互动,探索出"概念教学方法""以病人为中心教学方法"等,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培训,力图培养具有文化胜任力的医学生。我国也是多民族国家,可以根据本国国情,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借鉴美国跨文化教育的经验,制定相应的标准,开设跨
目的 观察α-干扰素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探讨干扰素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 用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分别用1×104U,1×105U,1×106Uα-干扰素干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继续培养24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变化.结果 α-干扰素作用24 h后血管瘤内皮细胞G1期前出现二倍体凋亡峰;1×104U、1×105U、1×106Uα-干扰素组G1期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