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蓝图,为迈向教育发展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各省市也将发展教育事业列入了今年的重点任务和民生实事。
“公平”与“质量”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词。“十三五”规划把“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确立为教育发展的两大战略主题,而“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没有公平就没有高质量。”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
在他看来,教育公平本身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过去提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凸显了公平。现在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公平,而是继续高举公平的旗帜,并且把公平作为高质量的必要条件。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朱永新认为,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教育公平,当社会能够为所有的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教育公平历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关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仍然应该继续加大推进教育公平的力度。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质量高低不是看几个尖子校、不是看几个发达地区的教育,要看整个中国的教育,要看整个人群的教育。”朱永新表示。
他认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它是不是面向所有人,是不是面向所有方面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与坚持立德树人是高质量教育的两个重要基点。更多地关注农村、关注西部、关注弱势人群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特征。
振兴乡村教育将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朱永新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可以从阅读这个关键点突破,可以通过阅读公平来推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
“其他的公平都需要加大投入,比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但是阅读的公平是最容易做的。”朱永新说,“只要把那些好书送给孩子,让农村的孩子、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他们人生最需要的时候能够读到那些最好的书,那么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就站在了很好的精神起跑线上。”
他建议,在给农村地区送书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孩子的阅读指导,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各省份的“十四五”规划中,都绘制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我们将锚定2025年湖南教育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全面进入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的目标,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表示。
“十三五”以来,湖南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这为湖南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据蒋昌忠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南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引领,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发展更有质量、供给更加公平、体系更加完备、保障更加充分、服务更加优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重点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将昌忠表示,“十四五”期间,湖南将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本科層次职业教育试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作为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教育评价改革近年来备受关注。“我们将以教育评价改革为龙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蒋昌忠表示,湖南还将统筹做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展教育,要注重保障支撑。”蒋昌忠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湖南坚持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确保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增强师资保障能力与整体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并且大力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将昌忠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紧密对接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全方位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各省市也将发展教育事业列入了今年的重点任务和民生实事。
公平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公平”与“质量”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词。“十三五”规划把“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确立为教育发展的两大战略主题,而“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没有公平就没有高质量。”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
在他看来,教育公平本身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过去提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凸显了公平。现在提出“高质量教育体系”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公平,而是继续高举公平的旗帜,并且把公平作为高质量的必要条件。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朱永新认为,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教育公平,当社会能够为所有的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教育公平历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关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仍然应该继续加大推进教育公平的力度。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质量高低不是看几个尖子校、不是看几个发达地区的教育,要看整个中国的教育,要看整个人群的教育。”朱永新表示。
他认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它是不是面向所有人,是不是面向所有方面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与坚持立德树人是高质量教育的两个重要基点。更多地关注农村、关注西部、关注弱势人群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特征。
振兴乡村教育将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朱永新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可以从阅读这个关键点突破,可以通过阅读公平来推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
“其他的公平都需要加大投入,比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但是阅读的公平是最容易做的。”朱永新说,“只要把那些好书送给孩子,让农村的孩子、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他们人生最需要的时候能够读到那些最好的书,那么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就站在了很好的精神起跑线上。”
他建议,在给农村地区送书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孩子的阅读指导,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绘制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各省份的“十四五”规划中,都绘制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我们将锚定2025年湖南教育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全面进入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的目标,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表示。
“十三五”以来,湖南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这为湖南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据蒋昌忠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南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引领,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发展更有质量、供给更加公平、体系更加完备、保障更加充分、服务更加优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重点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将昌忠表示,“十四五”期间,湖南将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本科層次职业教育试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作为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教育评价改革近年来备受关注。“我们将以教育评价改革为龙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蒋昌忠表示,湖南还将统筹做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展教育,要注重保障支撑。”蒋昌忠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湖南坚持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确保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增强师资保障能力与整体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并且大力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将昌忠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紧密对接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全方位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