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世界末日成了消费品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leo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最杰出的才子型评论家克里斯多福·希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已于2011年底因癌而逝。他生前的说论之一乃是宗教有一种邪恶的本质,把诅咒当成预言,所谓的末日意识就是人类被警吓出来的集体癫狂。
  最大一次末日癫狂是在公元999年,惶惶的人心甚至扭曲了人们的知觉,许多人扬言在深夜看见野狼头上顶着骷髅在月下参拜;有人看见云上有魔鬼在舞蹈;有人看见河水变赤。种种道听途说的星象泛滥成灾,有些人甚至散尽家财等着末日到来能在上帝的身边占个好位子。这年12月31日,教皇广场人潮汹涌,在教皇做完弥撒讲话后,所有的人都匍匐在地,颤栗地等着那最后的钟声响起,等着天地裂开,天火地火一起袭来的末日景象。但钟声响过,停了好久好久,什么也没发生,于是人们遂像大梦初醒般站起来,相互拥抱亲吻,庆幸躲过了末日的考验,获得了重生。
  这种末日的癫狂,后来又产生了好几次。1843年,美国人威廉·米勒 (William Miller)预言,在1843年3月21日至翌年3月20日的一年内,任何一天都可能是世界末日,于是这一年美国人心惶惶,他的信众也暴增,但一年过去了,什么也没发生,于是他说是日子算错了,末日应该是1844年4月18日,接着他再修正为1844年10月22日。他成了说谎最大的放羊的孩子,最后他在1845年承认是自己全都搞错了。他也成了美国信仰史里最大的一则闹剧。
  这种末日笑话,20世纪又来了一次,美国一个小教派的教主查尔斯·罗素(Charles Taze Russell)宣称1914年会有世界末日,预言失灵后,他修正为1918年,由于他没有活到这一年,于是由他的徒弟接班人罗瑟福(Joseph Franklin Rutherford)继任,再修为1925年,三次预言,两次修正,这个教派从此以后也信誉破产了,没得再骗。由这些末日的骗局和闹剧已可看出此前由于民智较低,遂给了信仰骗子玩弄末日预言这种骗术的空间,骗局未拆穿前,他们可以得名得利,骗局被拆穿了又怎么样,反正他们已经荷包满满,这是术士神棍的方法,古今皆然。
  现在大概已经没有人敢再信口开河地用末日来妖言惑众。但末日的癫狂这种现象却仍顽强地继续存在。主因或许就在于现在这个时代无聊乏味的情绪当道。由于日子过得无聊,于是有末日这种话题,许多人也乐得装白痴去凑热闹,而做生意的也乐得去发个小小的末日财。时代变了,大概已很少人会相信世界末日这种鬼话,大家只不过是藉着末日的名号找乐子,做一场好像被骗但又没被骗的集体癫狂秀。在这个无聊乏味的时代,什么都不是真的,任何题目都可以拿来消费。这次的末日说,讲了许久,不过是场大家找乐子的集体消费而已。大家都在消费世界末日这个符号。
  因此,古代希伯来人编造出来的世界末日这种妖言当然不是真的,而只是一种隐喻,在这个隐喻中反映了这个失去了国家的民族对世界的敌意、怨恨和诅咒。这个世界凭什么有个极端自大的家伙可以搞出个世界末日?凭什么别人在末日审判后都该下地狱,只有他们上天堂?早年柏拉图对荷马史诗编出的地狱这种充满了恶意的说法即不以为然,认为它该被删除。基于同理,像世界末日这种把诅咒当成预言的说法岂不更该删除。
  人类的脑袋是个奇形怪状、无所不包的万花筒,有科学、民主、公平、正义这些好东西,但也有迷信、专横、虚无这些坏东西。古代的世界末日这种说法当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用什么也不相信的无聊来消费世界末日,世界末日这种坏东西虽被消费掉了,但无聊和虚无这种新的坏东西却留了下来。由此可见,人类要进步是如何的困难!
其他文献
上一期《南风窗》的封面报道题目很有意思:“总理的突围战”,并将突围的希望寄托于“内生动力”。确实,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内生动力”,一次是说通过改革开放增强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一次是说增长的内生动力尚需加强,即今后经济增长更多地来自内生动力。这里所说的“内生动力”的概念,应是来自自由主义经济大师哈耶克的经典论述。哈耶克把市场秩序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生秩序 (endogenous
过去,在中国南方的山区里,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劳动人民总是看上去比较矮小、羸弱,有时候,背着、挑着重物,几乎要把人压趴在地上,看上去让人辛酸不已;而有闲阶层呢,则大多都长得高大、健壮。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但在很小的时候,目睹到这种巨大的反差,天真的我突发奇想:劳动人民看上去多么可怜,为什么不是高大、健壮的有闲阶层去干这种重活呢?  儿时的这个想法,现在看来肯定要被人认为通往奴役之
在“五四”青年节当日,14岁至28岁(共青团员的年龄限制范围)的人群依法享受半天假期。如果问“谁是青年”,这一年龄跨度恐怕是最方便的答案。  关于青年的年龄界定,各国有所不同。但生物学意义上的年龄只是青年这个概念的一个侧面,而且是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侧面。青年更重要的是一种与未来相关的精神状态和针对统治性的社会结构与思想权威的反叛性,罗伯特·肯尼迪说过,“这个世界需要青年的品质,并非人生的一个时段,而
2013年2月22日晚,众多“五星运动”党的支持者在罗马参加格里洛的竞选宣传活动。  “首脑外交无小事。”日本外务省的官员几次这样说。从语言中能嗅出外务省要强调安倍晋三首相在2月21~23日的访美,具有相当大的“成果”。  不过,除了在安倍访美回来一周后, 《日本经济新闻》忽然在3月1日发了一篇赞美访美硕果累累的官样文章《日中对立,美国总统表明的真意》外,人们在日本的主要媒体、美国媒体上并没有看到
“恐聚族”在2014年春节成为热门词汇,许多人开始抱怨,同学聚会变成了功利化的土豪盛宴,比钱多、比权大、看谁能包干费用、看谁人脉更广,甚至还相互比较谁的孩子成绩更好、谁的岳母更有背景……网上的《恐聚族之歌》这样唱道:“相聚看似甜蜜其实很恐惧,同学情、少年谊都不再提起,就在这次聚会里谁还会珍惜,相聚已没有意义。”  唯钱、唯权的社会价值观渗透到一个个同学圈,聚会里的人好似被划分成了三种:一种是“混得
许多人一定看过梅尔·吉布森和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那部电影《阴谋理论(Conspiracy Theory)》。吉布森是演一个无论什么事都用阴谋论来解释的计程车司机。他这个人歇斯底里,好像很不理性。但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才知道他原来是个中央情报局的杀手,他的记忆已被药物洗掉,他所谓的阴谋原来都是真的!  前几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彼德·耐特(Peter Knight)写了一本《阴谋文化:从肯尼迪遇刺
此次“西门事件”中共有72人死亡。图为枪战交火后倒塌的商场上层停车场。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当地时间9月21日中午刚过,市中心的西门商场(Westgate Mall)内突然闯入一群不速之客,他们身穿黑衣,蒙面,装备着防弹背心、自动武器和手榴弹,一言不发地进入商城走廊。管理人员和顾客最初认为系常见的警方追捕逃犯场景,并未特别在意,但很快,这些人便抢占有利地形,开始向人群射击、投弹,并劫持人质,在军警到
湖南省黄荆乡—这个被称为“无妈乡”的地方,被媒体关注后,突然广泛传播。这可能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统计—其他地方,很少专门统计“失母孩子”的数量。  这样,130多个“失母孩子”的新闻点,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与此同时,一些女权主义者的论坛上,我看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的母亲之所以出走,是因为这些女人们是被拐卖过来的,而且他们的男人好吃懒做。这帮男人还存在严重家暴倾向,经常打老婆。  内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全三册)  【日】冈田武彦 著 杨田 冯莹莹 袁斌 孙逢明 译 钱明 审校  重庆出版社  2015年2月版  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外在的制度、牧师乃至教皇来得救—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与此类似。儒家的最高价值是让自己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人人皆可成圣,意即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它神圣的意义。而无论身处何种时代、
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十三五”规划的草案已经完成,正进入征求地方、部委和专家等意见的阶段。  此前的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召开会议,决定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主要议程即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五中全会讨论下一个五年规划(计划),已成惯例。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后,规划纲要将会在明年全国“两会”上提请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