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使教师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全方位的转变。现在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必然要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习的动力,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和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近几年来,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兴趣教学的实施策略、方法做了初步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故事教学法
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希望教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历史。据历史组的教师对初一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很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教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做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掌握知识。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事件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身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久远的历史,从而增进学习效果,产生浓厚的兴趣。
运用这种教学法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要把历史通俗化,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历史,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学生在平时受一些“演义”、“话说”以及杜撰的野史的影响,并不了解历史真相,教师必须纠编。
2.不要把历史过分趣味化。激发兴趣是方法、手段,最终要把知识体系梳理出来。
3.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历史事件中的每一个用词都要斟酌,防止“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抽签法提问具体做法可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
第二步是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
第三步是抽签提问,让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
第四步是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
第五步是教师归纳总结。
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想问题,不敢懈怠。
三、对抗式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教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笔者从电视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动效应而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到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欢迎。
每次讨论前,笔者都会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反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笔者,笔者批改后把稿子发回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互相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然后正方和反方各推荐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决并具体分析双方的。
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的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对比》。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主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笔者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
四、漫画教学法
利用漫画启迪学生思维。漫画内容生动,活泼,形象,寓意深刻,回味无穷,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思考。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大量使用漫画教学,充分发挥漫画作用。
例如,苏联冷战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中,华盛顿正把一枚炸弹装扮成一只和平鸽。这幅漫画反映出冷战时期的史实,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课文加以印证,从而揭示出冷战的实质。
让学生欣赏大跃进时期的《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等漫画,可以体会到当年浮夸风的盛行。
作为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漫画,在课堂上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应是最简便直观的教具。不论是利用漫画导入课堂,还是利用漫画引发思考,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验证明,以上四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作用是明显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使之更完善,操作手段更成熟。同时积极进行其它方法的探索,希望为素质教育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故事教学法
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希望教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历史。据历史组的教师对初一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很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教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做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掌握知识。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事件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身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久远的历史,从而增进学习效果,产生浓厚的兴趣。
运用这种教学法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要把历史通俗化,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历史,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学生在平时受一些“演义”、“话说”以及杜撰的野史的影响,并不了解历史真相,教师必须纠编。
2.不要把历史过分趣味化。激发兴趣是方法、手段,最终要把知识体系梳理出来。
3.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历史事件中的每一个用词都要斟酌,防止“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抽签法提问具体做法可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
第二步是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
第三步是抽签提问,让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
第四步是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
第五步是教师归纳总结。
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想问题,不敢懈怠。
三、对抗式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教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笔者从电视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动效应而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到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欢迎。
每次讨论前,笔者都会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反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笔者,笔者批改后把稿子发回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互相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然后正方和反方各推荐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决并具体分析双方的。
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的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对比》。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主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笔者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
四、漫画教学法
利用漫画启迪学生思维。漫画内容生动,活泼,形象,寓意深刻,回味无穷,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思考。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大量使用漫画教学,充分发挥漫画作用。
例如,苏联冷战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中,华盛顿正把一枚炸弹装扮成一只和平鸽。这幅漫画反映出冷战时期的史实,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课文加以印证,从而揭示出冷战的实质。
让学生欣赏大跃进时期的《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等漫画,可以体会到当年浮夸风的盛行。
作为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漫画,在课堂上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应是最简便直观的教具。不论是利用漫画导入课堂,还是利用漫画引发思考,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验证明,以上四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作用是明显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使之更完善,操作手段更成熟。同时积极进行其它方法的探索,希望为素质教育尽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