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该病主要危害猕猴桃的主干、枝蔓、新梢和叶片,一般造成枝蔓枯死,发病严重时,植株整株枯死。
该病1980年在日本的静冈县首次发现,1983年后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等地陆续发现。1984年以前,我国没有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分布,1985年最早发现于湖南东山峰农场,并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迅速扩散蔓延到我国多数猕猴桃栽培区域。据报道:湖南石门县东山峰农场,1986年发病面积仅13公顷,至20世纪90年代初,133公顷以上的猕猴桃栽培基地已濒于毁灭。陕西省主要分布在西安(长安区、灞桥区、蓝田县、户县、周至县)、宝鸡(陈仓区、眉县、太白县)、商洛市(商南县)、咸阳市(武功县)。陕西产区从红阳品种开始发病。已感染到海沃德、金香、徐香、秦美等品种。
该病来势凶猛。常大规模暴发,导致大面积毁园,直接威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1996年。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1 发病症状
(1)叶片:①叶片上产生1~3毫米褐色不规则病斑。在高温条件下,病斑呈红褐色;②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水渍状晕圈;③病斑边缘因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叶片向内外反卷;④主脉发病后病部有菌脓溢出。
(2)主干和枝梢:①病菌先在芽眼周围、叶痕、皮孔、枝干伤口处及表面侵染发病;②皮层组织呈水渍状,褐色,变软,稍隆起。当病斑扩大成1厘米宽、数厘米长的条斑后,病斑龟裂,皮层和木质部分离,病斑周围变暗褐色或黑色;③如遇高湿,病都及周围的皮孔溢出白色水滴状的茵脓。春季伤流期。皮层渗溢出铁锈红色的胶状病菌,随分流液扩展,直蔓延至木质部变褐腐烂。髓部充满乳白色菌脓;④病斑不断向上下延伸,严重时,绕干1周,受害茎蔓上部枝叶萎蔫死亡。基部发病,则上部枝条枯死后,近地面部位或砧本部,又可萌发新枝。
2 传播途径
病原菌的自然传播依靠雨水滴溅完成,而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人为调运接穗等活体实现。
3 发病规律
枝干于1月中、下旬开始发病,2月上、中旬以后的树体汁液活跃流动期,病情发展迅速,潜育期亦短。尤其在发育不成熟的夏秋梢上更加严重。菌脓溢出量以从新梢顶端迅速伸长期开始到4月的这一时间内最多。5月中下旬极少溢出。罹病枝条和树于溢出的菌脓是枝、叶、花和春梢的初侵染源。花蕾受害,不能张开。叶片病斑和未成熟枝条病部在雨期、雨后和早晨高湿时溢出的菌脓是再侵染源。7月下旬见不到新发病的枝叶。
病菌浸染,通常7~10天后明显表现症状。9~10月。寄主均可产生暗褐色愈伤组织。11月以后感染则产生红褐色或暗绿色水渍状病变,并有白色菌脓溢出。
旬均气温低于15℃。枝条发病率高。冬季修剪后伤口不易形成愈伤组织,发病率增加。病原菌在病组织、土壤表层和野生猕猴桃上越冬。
4 流行因素
(1)修剪、春季绑缚拉伤枝条、大风吹断枝梢、虫害严重区及人为田间操作等造成的伤口,为病原菌入侵传播造成有利途径;(2)掠夺式经营,超量生产,造成植株发育积累受到影响。枝干过早衰败老化。营养失调,抗病性减弱;(3)春季大水漫灌易增加田间湿度,加大伤流,加快病害发生流行;(4)低温高湿,多雨天气,气温突降遇冻后,树体抵抗力下降,易染病原菌。8~10月低温高湿(多雨),易引起第2年的大流行;(5)高氮肥使用区,枝叶旺长不健壮,硼磷肥双缺,发病也严重。
5 防治措施
(1)入冬早浇防冻水,增强树体抗寒适应能力。田间灌水以冬灌为好,尽量避免春灌,减轻伤流和田间空气湿度,避免病原菌的传播蔓延;(2)禁施未腐熟的生粪,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料3~5方、喜盛菌肥10~15千克、乐吧大颗粒硼0.4千克,同时配施适量的磷肥、钾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树体对多种元素的吸收利用。增施钾肥的发病比单施氮肥的要轻:(3)严格疏果,限制挂果量,慎用“大果灵”;(4)修枝剪消毒。特别注意剪有病树后,不能用同一把剪剪无病树。要剪先消毒,可用酒精或火烧。一个果园先剪无病树,后剪有病树,也可用两把,一把剪有病树。一把剪无病树;(5)夏季修剪以摘心、疏枝为主,摘除夏梢,控制秋梢生长,可显著减轻溃疡病的发生。冬季修剪应在落叶1周后开始,最迟不晚于1月中旬,要少留枝多留芽;(6)修剪伤口发现菌脓的即从健部剪除。或喷布专治10~50倍液。修剪后伤口喷布专治10倍液。整株染病挖除烧毁,并对树坑土壤灌1000倍诚朴氨基寡糖素水剂消毒。在冬季把带病菌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冬季涂白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7)彻底防治害虫,减少因虫害引起的伤口感染,如大青叶蝉等,在深秋降霜前1-2天选用江苏宝灵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8)落叶后和春季发芽前,用5%辛菌胺水剂800倍液喷洒树体;(9)在新梢萌芽到新叶簇生期进行第1次用药,以后每隔10天左右用药1次。用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0.5%诚朴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等防治。如发现树干上溢出菌脓时,可用专治或诚朴氨基寡糖素500倍液喷施;(10)春季经常检查。一经发现可用专治、辛菌胺、氨基寡糖素、过氧乙酸等药剂10~20倍液喷涂病部。禁止刮治,以防病原加速传播;(11)8月开始,尤其9月病菌侵入,要从源头上控制,可选用辛菌胺500倍液 果尔靓美乐1000倍液,或选用宁波中化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 0.5%诚朴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 果尔靓美乐1000倍液喷布。连喷2次,每隔15天1次;(12)采果后或入冬前,结合果园修剪。普遍喷施1~2次0.5%诚朴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防病菌侵染;(13)冬剪后,及时喷施专治水剂800倍液。喷施部位为主枝、枝条及剪锯伤口,防止病害侵入。
该病1980年在日本的静冈县首次发现,1983年后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等地陆续发现。1984年以前,我国没有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分布,1985年最早发现于湖南东山峰农场,并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迅速扩散蔓延到我国多数猕猴桃栽培区域。据报道:湖南石门县东山峰农场,1986年发病面积仅13公顷,至20世纪90年代初,133公顷以上的猕猴桃栽培基地已濒于毁灭。陕西省主要分布在西安(长安区、灞桥区、蓝田县、户县、周至县)、宝鸡(陈仓区、眉县、太白县)、商洛市(商南县)、咸阳市(武功县)。陕西产区从红阳品种开始发病。已感染到海沃德、金香、徐香、秦美等品种。
该病来势凶猛。常大规模暴发,导致大面积毁园,直接威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1996年。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1 发病症状
(1)叶片:①叶片上产生1~3毫米褐色不规则病斑。在高温条件下,病斑呈红褐色;②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水渍状晕圈;③病斑边缘因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叶片向内外反卷;④主脉发病后病部有菌脓溢出。
(2)主干和枝梢:①病菌先在芽眼周围、叶痕、皮孔、枝干伤口处及表面侵染发病;②皮层组织呈水渍状,褐色,变软,稍隆起。当病斑扩大成1厘米宽、数厘米长的条斑后,病斑龟裂,皮层和木质部分离,病斑周围变暗褐色或黑色;③如遇高湿,病都及周围的皮孔溢出白色水滴状的茵脓。春季伤流期。皮层渗溢出铁锈红色的胶状病菌,随分流液扩展,直蔓延至木质部变褐腐烂。髓部充满乳白色菌脓;④病斑不断向上下延伸,严重时,绕干1周,受害茎蔓上部枝叶萎蔫死亡。基部发病,则上部枝条枯死后,近地面部位或砧本部,又可萌发新枝。
2 传播途径
病原菌的自然传播依靠雨水滴溅完成,而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人为调运接穗等活体实现。
3 发病规律
枝干于1月中、下旬开始发病,2月上、中旬以后的树体汁液活跃流动期,病情发展迅速,潜育期亦短。尤其在发育不成熟的夏秋梢上更加严重。菌脓溢出量以从新梢顶端迅速伸长期开始到4月的这一时间内最多。5月中下旬极少溢出。罹病枝条和树于溢出的菌脓是枝、叶、花和春梢的初侵染源。花蕾受害,不能张开。叶片病斑和未成熟枝条病部在雨期、雨后和早晨高湿时溢出的菌脓是再侵染源。7月下旬见不到新发病的枝叶。
病菌浸染,通常7~10天后明显表现症状。9~10月。寄主均可产生暗褐色愈伤组织。11月以后感染则产生红褐色或暗绿色水渍状病变,并有白色菌脓溢出。
旬均气温低于15℃。枝条发病率高。冬季修剪后伤口不易形成愈伤组织,发病率增加。病原菌在病组织、土壤表层和野生猕猴桃上越冬。
4 流行因素
(1)修剪、春季绑缚拉伤枝条、大风吹断枝梢、虫害严重区及人为田间操作等造成的伤口,为病原菌入侵传播造成有利途径;(2)掠夺式经营,超量生产,造成植株发育积累受到影响。枝干过早衰败老化。营养失调,抗病性减弱;(3)春季大水漫灌易增加田间湿度,加大伤流,加快病害发生流行;(4)低温高湿,多雨天气,气温突降遇冻后,树体抵抗力下降,易染病原菌。8~10月低温高湿(多雨),易引起第2年的大流行;(5)高氮肥使用区,枝叶旺长不健壮,硼磷肥双缺,发病也严重。
5 防治措施
(1)入冬早浇防冻水,增强树体抗寒适应能力。田间灌水以冬灌为好,尽量避免春灌,减轻伤流和田间空气湿度,避免病原菌的传播蔓延;(2)禁施未腐熟的生粪,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料3~5方、喜盛菌肥10~15千克、乐吧大颗粒硼0.4千克,同时配施适量的磷肥、钾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树体对多种元素的吸收利用。增施钾肥的发病比单施氮肥的要轻:(3)严格疏果,限制挂果量,慎用“大果灵”;(4)修枝剪消毒。特别注意剪有病树后,不能用同一把剪剪无病树。要剪先消毒,可用酒精或火烧。一个果园先剪无病树,后剪有病树,也可用两把,一把剪有病树。一把剪无病树;(5)夏季修剪以摘心、疏枝为主,摘除夏梢,控制秋梢生长,可显著减轻溃疡病的发生。冬季修剪应在落叶1周后开始,最迟不晚于1月中旬,要少留枝多留芽;(6)修剪伤口发现菌脓的即从健部剪除。或喷布专治10~50倍液。修剪后伤口喷布专治10倍液。整株染病挖除烧毁,并对树坑土壤灌1000倍诚朴氨基寡糖素水剂消毒。在冬季把带病菌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冬季涂白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7)彻底防治害虫,减少因虫害引起的伤口感染,如大青叶蝉等,在深秋降霜前1-2天选用江苏宝灵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8)落叶后和春季发芽前,用5%辛菌胺水剂800倍液喷洒树体;(9)在新梢萌芽到新叶簇生期进行第1次用药,以后每隔10天左右用药1次。用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0.5%诚朴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等防治。如发现树干上溢出菌脓时,可用专治或诚朴氨基寡糖素500倍液喷施;(10)春季经常检查。一经发现可用专治、辛菌胺、氨基寡糖素、过氧乙酸等药剂10~20倍液喷涂病部。禁止刮治,以防病原加速传播;(11)8月开始,尤其9月病菌侵入,要从源头上控制,可选用辛菌胺500倍液 果尔靓美乐1000倍液,或选用宁波中化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 0.5%诚朴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 果尔靓美乐1000倍液喷布。连喷2次,每隔15天1次;(12)采果后或入冬前,结合果园修剪。普遍喷施1~2次0.5%诚朴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防病菌侵染;(13)冬剪后,及时喷施专治水剂800倍液。喷施部位为主枝、枝条及剪锯伤口,防止病害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