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整治如何重塑治理主体?

来源 :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L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格局大背景下,农地整治开启了由管理向治理转型升级的进程,农地整治重塑治理主体的路径和机理值得深入挖掘.遵循“整治—产权—主体”的逻辑理路探究农地整治对治理主体的重塑路径,即土地产权配置决定治理主体结构关系、土地产权流转建构治理主体弹性互动和土地产权重构增进治理主体价值共识.农地整治重塑治理主体的核心机理在于,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三条路径之间联动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 目标、能力提升和价值共识是其关键影响因素.这揭示了公共利益生产和分配塑造治理主体的根本逻辑.
其他文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绿水青山”可在“实体”“产品”“服务”三个层次转化为“金山银山”.本文构建村庄发展两阶段“钻石模型”,分析了一般性村庄的生态建设过程及“两山”转化机制,并依据浙江省滕头村案例分析“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分析表明,自确立“生态立村”发展战略以来,滕头村传承“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滕头精神,在村庄内部积极布局产业,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实现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在村庄外部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转出户容易由于流转双方的地位差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利益受损,而中介组织在信息搜集、权衡利益主体、节约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文中提出中介参与土地流转是否有助于保障转出户的利益?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广东、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五个省份农户问卷数据,基于地块样本的研究视角,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Logit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介参与土地流转提高了农地租金水平,推动了土地流转期限的明确,促进了流转合同形式趋向规范化,从而有助于保障转出户的利益.据
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三个模式”的核心是农业产业化,潍坊三农的优势在产业.三年来,潍坊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条主线,聚焦科技创新、品牌农业、产业融合、开放发展四个关键点进行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2020年潍坊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
期刊
村庄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聚居地.部分村庄因长期缺乏完善的村庄空间规划引导,存在人居环境“脏乱差”、房屋建设“越红线”、农村产业“小散慢”、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等突出问题,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道而驰.随着“十四五”规划实施,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村庄空间规划,助力乡村振兴追在眉睫.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改厕工作十分关心,在正定工作时,就提出在农村治脏方面,要着重抓好改造“连茅圈”;2013年在河北调研和参加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进一步重视农村厕所改造.河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国家相关要求,省委书记、省长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连续三年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20项民心工程”,作为省政府重点工作大督查和省级环保督查重要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决定》,将农村改厕纳入法治化轨道.经过持续努力,在全面消除“连茅圈”基础上,农村卫生厕所普
期刊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入户察看改厕情况.2020年11月,胡春华副总理在甘肃调研期间,也进村入户了解和指导甘肃农村改厕工作.甘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农村改厕作为一项基础性、民生性工程来抓,着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019年以来,全省共实施农村户厕改造113.7万座,普及率从2018年底的10%提高到2020年底33%.今年计划改厕50万座,截至6月底已完成22.25万座.
期刊
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对农民工群体的落户意愿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身份认同的8个指标中提取了“认同意愿”和“内心认同”两个公因子,构造了农民工个体的“身份认同度”.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于“本地人”的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对落户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认同度越高越愿意在当地落户;此外,农民工对于城市的满意度与制度的支持均对落户意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农民工对于城市的身份认同感与满意度;二是提升农民工综合
宅基地制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目前,“三权分置”作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三权分置”的内涵及权利关系不清,二是不能有效解决农民进城失败返乡问题,三是不能很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用地需求.宅基地发展权制度是在中国独特的央地关系与发展模式约束下,在“双保”矛盾和“三农”问题的挤压下,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不断创新和渐进演化形成的,兼容了宅基地稳定与效率、保障与财产的功能,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需要,具有典型的内生演化特征.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当实现内生演化与人为设计
基层治理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困境,难以有效动员农民.恩施市基层政府以公共品供给为切入点,提供了一种行政激活自治的新路径.研究发现,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行政的规范化与公开化程度提高,基层干部通过为农民办实事重塑基层公信力,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进而,基层政府以不完全竞争型分配秩序、效率导向型供给规则激发农民主体性,在行政引导下充分激活村民自治,从而农民以组织化方式低成本地进行内部动员、成本分摊、矛盾协商,实现农村公共品治理成本内部化.研究表明,基层政府以行政手段激活村民自治,有利于优化国家资源下乡的路径
研究消费的空间网络关联结构特征,有助于揭示消费动力分布和传递路径.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农村消费的网络空间关联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农村消费空间网络关联结构.实证发现:农村消费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明显,省际间空间联系日益密切,全国消费统一的大市场基本形成;据聚类特征和收发关系各省可划分为四个板块:北京等发达地区构成净受益板块Ⅰ,浙江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构成经纪人板块Ⅱ,内蒙古等边、穷地区构成双向溢出板块Ⅲ和净溢出板块Ⅳ;板块内部自反式溢出效应不明显,板块间互惠效应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