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典诗词互文性解读的教学价值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123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价值层面探讨古典诗词互文性解读,本文主要是从修辞角度分析优劣,包括修辞的定义、如何进行修辞分析以及其教学价值这三个方面,也结合中学教材中具体诗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修辞;修辞分析;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修辞的定义
  修辞即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辞,后引申为一切言辞。在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夸张等,绝大多数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修辞分析
  本文所说的修辞分析,是在众多文本构成的互文性空间里比较诗词的修辞利钝和高下优劣,并不是单纯的修辞分析。更多的是对具有互文性关系的两首或两首以上的诗词进行修辞比较分析。如李清照词《一剪梅》,主要表达词人对新婚不久就离家的丈夫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诉说了其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教师在讲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时,可以将其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使用修辞这个角度,分析其优劣高下。通过细读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李词把“愁”比作一个能上能下的物体,体现出运动速度之快;愁的运动轨迹也清晰可见,才从眉头下来,又再上心头。诗人不仅将心中抽象的、无法排遣的缠绵愁苦,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东西,而且对愁苦挥之不去的描写,表达得极具层次感。把相思之苦、孤独寂寞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回味无穷。而在范词中,作者写“愁”,是“眉间”“心上”不加区分地一起写出来,远没有李词“才下”“却上”有层次感,“愁”的挥之不去这层意思就明显缺失了。经过如此细致的互文性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完成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实际上由“愁”指涉的互文性网络中,还能发现各种各样愁的表现形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分析。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通过对上述诗词的修辞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愁有形态。李白将“愁”转化为三千丈白发,写出愁之多。李煜的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白发三千丈”更广阔,不仅有形态,还可以流动,愁就像这江水滔滔不绝。愁有重量。李清照的愁,船也载不动,可见愁之深。愁有数量。秦观的愁之多,如海一样广阔无垠。贺铸的愁就更具体,多如连天的烟草、杂乱如满城飞舞的柳絮、连绵不绝如黄梅时节的细雨。相信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愁不是一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情绪,但是经过诗人的巧妙构思,愁就变成了有形态、重量、数量以及可描述的物体,诗人的情感也被赋予了极其真实的形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实现课内知识的有效迁移、灵活运用。这正是古典诗词教学互文性解读的意义之所在。
  三、修辞分析的教学价值
  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修辞的讲授。运用互文性进行修辞分析,比如李清照、范仲淹之例,通过相互参照,相互阐发,得出的结论就比单独分析其中一首更准确、深入,也因此更具有说服力。互文性解读通过文本的相互比较,彰显出修辞手法的优劣高下,感受诗人如何对语言进行锤炼,如何将思想感情付诸诗词文字。古诗词所描绘的时代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对于诗歌的意境也难以理解,以修辞分析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如叶绍翁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脍炙人口。钱锺书先生認为此句脱胎于陆游的《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折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新警。张良臣《偶题》说:“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不及叶绍翁来得具体。唐人中也有描写这种景色的,温庭筠的《杏花》中的“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李建勋的《梅花寄所亲》中的“云鬓自粘飘处粉,玉鞭谁指出墙枝”都不及宋人写的醒豁,或是与其他情景掺杂排列,或是没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
  显而易见,通过具有互文性关系的诗歌之间的相互参照和对比,叶绍翁诗句与其他诗句在修辞手法上的优劣一目了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其他几首诗歌,扩大了知识面,而且通过比较分析,也进一步培养、提升了他们的文学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中仅仅对单一文本进行分析所达不到的。
  参考文献
  [1]钱锺书.宋诗选注[M].北京:三联书店,2002.
  附 注
  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互文性解读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HSCX17_005)
  作者简介:王益丹,女,1992年生,重庆人,江苏师范大学与淮阴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教师。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本课例从文本和学生本位出发,在朴实、扎实、真实的听、说、读、思中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同学、与教师之间的深度对话,课堂酣畅淋漓,学生乐在其中。语文教学就应该像花生一样,简单朴实才别有滋味。  【关键词】学生本位;多元对话;简单朴实  【中图分类号】G633 【文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也是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不应只是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还应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高中语文课堂全面地提升作文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水平;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一直是高中
隐性课程资源是“4R”课程模体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课程资源是课程模体建构的关键,因而“4R”课程模体对课程资源中流失的隐性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呼吁也越来越强烈。隐形课程资源的流失主要表现在:对教学中出现的“干扰”的处理不当;对教学情境的忽视以及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缺乏。为促使“4R”课程模体的建构,本文主要从干扰、对话、情境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并提出“4R”课程模体下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课程资源
【摘要】新课程理念着重提出学生的生活世界同科学世界的联系,个人感受与文本间接体会的统一,实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本文主要研究了该理念下语文课堂结课设计。  【关键词】结课;形式;功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黄政枢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如何设计一堂课的结课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语文课程标准》点明“
【摘要】语文课堂渐渐失去了语文的味道,有的求新,有的求异,其实,语文应该带着 学生用 心去读,细心去品,潜心去悟,拥有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回归;用心读;细心品;潜心悟;语文真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来翻阅一些书籍,颇多语文教学方面的探讨。尤其是针对语文课堂的模式,真是百家争鸣,也多有见地之说,诸如生命语文、理趣语文、生态语文等等,这些理念给我们的语文课改带
母亲节这天,老师要求同学们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贝贝拿起笔,写下了下面的这些话。  亲爱的妈妈:  今天是母亲节,我本来想为您买一大束康乃馨,可是您每月给我的30元零用钱实在太少,我昨天买了本漫画书就花掉了一半,剩下的15块,花店的姐姐说她只能卖给我两朵。两朵就两朵吧,妈妈,祝您节日快乐。  妈妈,您还在生我的气吗,我知道早上是我不好,我不该把没有喝完的牛奶倒掉。可是,就为了这半杯牛奶,您竟然动手
摘要 深入理解和把握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价值,能提升教学价值,助力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长。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科学素养;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4-0065-02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而忽略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价值。对
【摘要】阅读的本质不仅是技能训练,还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大量获取语言信息的阅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小学语文科目作为小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通过阅读教学课堂有力构建,可以实现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考,并把这些思考通过写作表述出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述、学会运用,并运用具有创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如今备受瞩目的新型教学策略,在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当中占据重要地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与学习规律,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将任务型教学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通过一系列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学习体验。本文将着重就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探讨。 
【摘要】集体备课,是教师备课的一种形式,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备课方式。但就怎样通过集体备课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众说纷纭,本文主要就集体备课的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为集体备课的开展与推广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集体备课;整体教学水平;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它们的主阵地都在课堂,而课堂效益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