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三上天梯的改命之路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小说《封神演义》的故事,始于纣王对女娲的一首亵渎诗。从女娲遣三妖入宫,到姜子牙分封诸神,整部《封神演义》中,一直有一股力量凌驾于人界之上,书写、操纵着人间宿命。
  近期在全国上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可能是近年来最贴近封神故事内核的改编作品之一。作为彩条屋影业出品、“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姜子牙》承载了粉丝们非常高的期望,也难免会被拿去和去年的票房神话《哪吒之魔童降世》做比较。
  这种比较,合理也不合理。《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基调截然不同,表达方式上却有一脉相承之处。《姜子牙》的抗争历程,是另一种形式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善恶,公平,神与人,选择与宿命,庇佑与自由……种种复杂的命题,都包裹在姜子牙三次踏上天梯的每一步坚定步伐之中。
  《姜子牙》一开场,用一段非常惊艳的二维动画还原了那场伐纣之战。赢得胜利的姜子牙,本对“诛尽狐妖,天下太平”之说深信不疑,却在斩杀九尾狐妖之际,看到狐妖体内困着一位无辜少女。姜子牙在善念之下放走九尾狐妖,自己被贬北海。而本片的主线剧情,也在姜子牙重遇少女小九后正式开启。
  大叔与少女这趟征程的每一站,都是《姜子牙》的美术效果大放异彩的时刻。北海的雪与雾,归墟的斜阳,玄鸟划过夜空的轨迹,飘摇的骨铃,绽放的黑花……这些空灵宏大的奇观,为观众带来一波又一波震撼的视觉体验。
  这一路,既是探究小九身世、揭开封神大战阴谋的外部求索历程,也是姜子牙内心的成长之旅。看到人间仍疾苦、怨魂无归处之后的姜子牙,开始反思正义与信仰的真正定义。
  原著里高潮迭起的封神大战不是《姜子牙》的重点,大战胜利之后遗留下的创伤与隐痛,和凡人最普世的对于归家的执着,才是《姜子牙》想要探讨与展现的命题。小九想要找到阿父,被牺牲的怨魂想要“回家”,布娃娃与骨风铃的意象,巧妙地串起了全片看似简单却动人的情感落脚点,也直指最终被拔高的主题。
  “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确实是姜子牙一度面临的抉择,但并不是《姜子牙》故事的内核,而是师尊的谎言引出的伪命题。《姜子牙》里还天下太平的封神之战,只是满口“为苍生”的师尊写好的剧本,是天神对人类所谓“最好的安排”。而《姜子牙》中最为重要的动作,就是顿悟后顿生白发的姜子牙,一步步走过当年那个刚拜入师门时天真的自己,去推翻师尊以保护苍生之名实施的操纵,斩断天界与人间那根既是脐带也是锁链的天梯。
  “愿天下再无不公”,这句台词如果摘离语境的话,可能会显得幼稚,但从姜子牙口中说出却再合适不过。在姜子牙身处的“封神宇宙”里,追求公平的终极之举,就是切断绑在提线木偶们身上的线,让三界中的生灵都享有不被操纵的自由。
  虽然《姜子牙》的立意和美术效果非常值得肯定,但它还是有不少较为明显的缺点。首先,《姜子牙》的动画制作不能称得上精细,征途中各个场景的切换和过渡做得比较粗糙,时常会让人产生一种在RPG游戏的各个地图间突兀跳跃的断裂感。重要的打斗戏中,也存在掉帧和不流畅的问题。
  这种断裂感,不只存在于动画制作之中。《姜子牙》的预告片几乎透露了整个故事的脉络,但成片中的叙事方式和节奏,却让整条故事线显得有些涣散。使用旁白和反派角色之口解释来龙去脉,对这两种手段的过度依赖,只会显示出主创们用动画镜头讲故事的功力还有待提高。
  另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出现在人物以及人物关系上。电影对姜子牙的塑造整体上无功无过,只是缺少一丝鲜活感。本来,姜子牙的强迫症可以作为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让人物更加丰满立体,但正片里的姜子牙,可能是由于动作设计得不够流畅,最终呈现的效果反倒没有片尾彩蛋里灵动可爱。
  而《姜子牙》里的小九和申公豹,前者是暴躁“萝莉”,后者承担了重要搞笑任务,但他们有不少类似“跺脚等于生气”的程式化动作,令人略感出戏。主角和配角的人物设定问题,会直接伤害到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和情感关系,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姜子牙与小九之间互动不足,感情略显生硬;而申公豹对姜子牙那份夹杂着敬仰成分的友情,也因为篇幅问题没有达到动人的效果。
  其实,《姜子牙》的这些缺点,也许是因为它没有在商业化与自我表达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小九不够自然的“卖萌”动作,申公豹并不成功的搞笑桥段,萌物四不像的设计……这些细节都略有一种迎合观众的意味,却与《姜子牙》较为冷暗的基调和本身想要探讨的严肃主题兼容得不够好。
  所以,因喜欢《哪吒之魔童降世》而对《姜子牙》抱有同样期待的观众,在观影之后可能会有些失望,认为它过于沉闷,不够有趣;而欣赏它立意表达的部分群体,可能又会体会到一种轻微的割裂感。
  優缺点并存的《姜子牙》,上映后注定会迎来两极分化的口碑。但是,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对于野心勃勃想要铺开“封神宇宙”的彩条屋影业来说,用这样一部作品来探索观众口味、决定未来的方向是非常明智的。毕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钓”起的,可能是一批范围更小、但忠诚度更高的目标观众。
其他文献
出猎图 绢本设色 42×38cm 清 佚名行猎帮手,忠实伙伴  清代帝王为何对犬类情有独钟?这与犬类在满族人的渔猎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关。满族人的祖先原来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他们世代“不知耕种,以捕鱼为生,其来往行猎,并皆以犬”(《清朝文献通考》)。  犬类身姿矫健、勇猛威武,又忠诚可靠、善解人意,是游猎民族的得力助手。清人吴振臣在《宁古塔纪略》中提到,当地“猎犬勇者,能搏猛虎”。在严寒的北方,
↑漆盾牌  出土于椁室南过道西侧  据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介绍,目前已知的盾牌有6块,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2个是普通的盾牌,就是椭圆盾;还有4个称为华盾,长度从脖子一直延伸到腿,护住人体的主要部分。“漆盾的背面有很漂亮的花纹,盾窝结构突出。”张仲立说。  ←秦牍  《元康四年六月》等文字  在海昏侯墓的文物档案库中出土了3000枚竹简,从总体室内清理保护的情况
偶遇帝企鹅冰上的帝企鹅  在去往罗斯海的航行过程中,我找到探险队长塞缪尔:“什么时候可以登陆华盛顿角?”看着我殷切的眼神,他有些不解:“为什么要登陆那里?”“看帝企鹅啊,那里不是南极第二大帝企鹅栖息地吗?”“可现在还没到时候呢,帝企鹅都没有回来。”“哦,这样啊。”我失望地看着茫茫大海,要知道,我和朋友们这趟行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拍摄帝企鹅,如果在帝企鹅的栖息地见不到它们,哪里还能看到呢?  作为唯一一
要说丝绸之路开通2000余年(近年学者们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比张骞凿通西域更早),丝绸之路绵延数千公里,古今数十个民族活跃在这个交通舞台上,哪个地方的饮食最能体现丝路饮食的特点?哪个地方浓缩了丝绸之路饮食的精华?哪个地方成为这个空间和时间范围内饮食的代表?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敦煌!  何为敦煌饮食?就是被记载在卷帙浩繁的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中的饮食,就是被绘画在敦煌及其周边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砖画和敦
2020年8月11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开展。展览共展出作品550余件(套),表现了脱贫致富、生产建设、教育医疗、扶贫救灾、抗疫与复工等主题,其中大部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馆藏。展览还选展了部分来自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作品,和特邀的一批表现上述主题的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等最新创作,力图多角度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脱贫攻
青龙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相传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唐宋时期的青龙镇,北临吴淞江,东濒大海,地处江海要冲,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贸易港口。南宋时期,青龙镇还专设市舶务管理对外贸易,贸易发展促进了青龙镇的繁荣。北宋诗人梅尧臣曾记载青龙镇有三十六坊,烟火万家,一派繁荣景象。南宋末年,由于吴淞江日益淤塞,往来海船已不能溯吴淞江驶入青龙镇港口,其港口功能逐渐被后起的上海镇所代替,曾经繁华的
我去过很多景色优美的地方,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美丽的松花江,因为它一年四季都那么迷人,尤其是在冬天。  春天,春暖花开,松花江的水蓝蓝的,像一面透明的镜子,几只江鸥在水面上自由地飞翔。  夏天,烈日炎炎,游人们躲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乘凉,小朋友们则在江边堆沙堡、打水仗,玩得别提多开心了。  秋天,秋风习习,松花江两岸的树叶都变黄了,一片片落在江水里,像一艘艘小船漂向远方。  冬天,寒风刺骨,江水都冻
摘要: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培育的黑羽番鸭为试验素材,开展高产期笼养组和平养组黑羽番鸭公母鸭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母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肌酐含量笼养组显著低于平养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笼养组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公鸭平养组血清中AST、UA、SOD活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ALP显著低于笼养
鞋不僅能美化装饰我们的脚,还能保护我们的脚。人的脚部皮肤比较娇嫩,光脚走路很容易被地面上的物体弄伤,穿上鞋就好像套上了一个保护层,能使脚掌不被磨损破坏。另外,在寒冷的天气里,厚厚的鞋子也能为脚保暖。
在非洲传统文化中,面具是仪式艺术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人们与神灵、祖先沟通的媒介。围绕着祈雨仪式、婚丧嫁娶仪式、播种丰收仪式、成年仪式、巫术仪式等各种神秘的宗教活动,非洲人民创作了各种各样的面具。其中,男性面具占有很大的比重,充分反映了不同部落族群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  这些形式各样的面具充分展示了生活在非洲大陆的人民对世界和人生的哲学理解,也展现了艺术家和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