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育中的遗憾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d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总会有些遗憾之事,教师的遗憾多与学生有关。
  一位年轻的中学教师刚接手一个新班,课上让一女孩回答问题。不知为什么,这个女孩死活不肯站起来。教师气火了,厉声说道:“你不站起来,明天就别来上课!”第二天,女孩果真没来。等到了第三天,女孩还是没有来。教师有些着急了,给女孩的哥哥打电话询问原因。哥哥说他们家境困难,他长期在外打工,父母年老多病需要人照顾,妹妹不愿意上学了。既然是这样,教师也就把这件事情放下了。
  事后教师偶遇女孩,通过交谈才知道,当时女孩认为教师是故意跟她过不去——因为全班那么多同学,教师却偏偏叫她这个“差生”,她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放学后,想要自杀的她在河边徘徊了很久很久……教师听后内疚极了。后来女孩在商场里做了收银员,这位教师在那里购物碰见后想要跟她说话,可女孩把脸转向别处,看也不看教师一眼。教师的心一下子被刺痛了,这成为教师心中最遗憾的事情。
  显然,这位教师本不是要跟女孩过不去,因为不了解学生情况,才导致这般结果。如果课前教师能像老中医那样望闻问切做足功课,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活动的脉搏,那么令人遗憾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教师发火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是女孩不肯站起来回答问题,实际上是教师认为是学生的行为挑战了教师的权威,惹怒了教师。教师的内心想法是:“我叫你站起来,你居然敢不听!”不听话的后果是严重的,惩罚立刻兑现,那就是明天别来上课。这本来只是教师一时的气话,女孩却当真了。女孩的命运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彻底改变了。
  整个事件中,如果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是非得顾及自己的面子,就完全可以改由其他同学来回答问题。正是由于教师方法简单粗暴,才导致了矛盾的激化,乃至让女孩绝望得想到了自杀。这是令人痛心的某种“毁灭”。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重来,有很多错误可以弥补,唯独教育不行。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生成长的不可逆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给学生造成的某些伤害可能永远无法消除,影响学生的一生。正因如此,很多这样那样的失误成为教师心中永远的的遗憾,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伤痛。
  一个优秀的教师绝不会任由遗憾空留心间,而会善于通过深刻的剖析与反思,能从遗憾或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案例中的那位教师从遗憾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教育永远比教学更重要!这样的思考让遗憾有了一些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当年的遗憾之事升华为一种教育思想。从那以后,这位教师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则,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带着问题回家。至此,遗憾转化成一种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表现为一种对学生充满关爱的教育行为。十几年后,这位教师成长为一名省特级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回顾自己早年担任教师的经历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拯救。” 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们总想着怎样让学生快乐,总想着怎样鼓舞学生,总想着怎样拯救学生,总想着怎样让学生进步,令人遗憾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作者单位: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山东淄博255400)
  责任编辑余志全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怎样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呢?  创新,在许多人眼里似乎高深莫测。其实,它不过是发挥了每个人应有的创造能力的结果而已。运用我们所获得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所突破,得到新思想、新意思、新观念、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称得上是创新。  一、要培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