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宣教人员的配备难以覆盖众多的辖区居民、单调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层次各异的受众,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着众多难题。笔者在总结多年来教育经验的同时,通过与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全科医学专业协调,在东方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学生实训基地,组织157名该专业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期间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探索一种新型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提供了实践依据。
1 医教结合,建设一支全面过硬的健康教育组织队伍
为了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成好学生实训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笔者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室的多名教师为主体,以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部分医学专业教师为支撑保障,组成了健康教育实训课题的组训队伍。梯队人员各司其职,健康教育室的老师主要负责参训者的选拔、分组、培训、具体实施和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引入,则在管理和理论知识实践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医生、教师结合组训的方式,使参训者从“下课堂”到“进社区”的角色过渡非常合理,理论与实践的互补更增强了参训者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实训所在社区的健康教育[1]工作效果。
2 管训并举,培养面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合格志愿者
在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期间,学生的高效管理是得出有效数据的关键一环。由于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环境不是局限于校园或指定的场所内,而是笔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内的6个社区,学习环境的变化和自由度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在学生正式参训前,笔者通过适当走访调研,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教务部门的管理规定,设立了《健康教育实训班管理规定》、《健康教育实训班下社区工作细则》、《健康教育实训注意事项》、《实训结业办法和奖惩规定》等制度规定。这些条例和规定对实训过程的着装、纪律、仪态和服务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习情况制定了合理的结业办法和奖惩规定,有效地规范了学生志愿者实训期间的言行,以此保证了较高的服务标准和水平。
3 学工互补,完善高校资源在基层健康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参加学校正常教学是学生的本职,笔者以学生课表为参照进行实训分时、分组实施组织,确保学生志愿者社区实践与正常教学时间上不冲突。在实训内容和实训课时安排上,笔者充分考虑到学生期末考试、正常休息和个人意愿,使参训人员在活动中有动力无压力,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创新意识完善健康教育手段,丰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学工互补的科学安排,对今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更加完备的基层医疗实训平台、学生实习平台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4 分析反馈,更新高校体制下社区健康教育实训方案和手段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通过监测社区居民感受和健康状况来核定的。实训期间,笔者使用标准的健康教育知识制作调查问卷,通过监测不同阶段的数据变化折射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得失,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这一阶段,调查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十分重要,数据经过统计和分析[2]后,应能准确表征社区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变化。除此之外,还设计社区居民满意度问卷,借以分析参训者在社区实训期间的服务水平,设计了参训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参训者学生成绩反馈表,借以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实训对参训者[3]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通过阶段分析反馈,及时调整健康教育实训方案,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最终的分析结果作为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性资料。
5 结语
阶段性实训工作已经完成,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体制下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改革的有益探索。全科医学等涉及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人才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从长远和发展的角度看,流动实训的教学资源会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股持续而重要的补充力量。通过本、专科院校师生教学资源的引入、组织团队的整合、管训并举的开展,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存在的梯队结构老化、人员配置相对较弱、教育手段单一等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奚丹,赵冰,田小海.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应用研究[J].科教创新导刊,2010,26:19~20.
[2] 韩红梅,陈伟.合肥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1):42~43.
[3] 刘晓丹,孟颖,周艳,等.长春市社区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绩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4):47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