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各类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党报想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并深入人心,就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树立自身在媒介方阵中的中心地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准确的宣传方向,坚持权威、主流和准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新闻宣传报道的必然要求和努力方向。
引导舆论中心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的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真正为群众所了解。同时要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掌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呼声,努力使宣传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要发挥好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加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促进政府对群众需求的深入了解,加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引导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当代社会,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因此党报在宣传报道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决不能有丝毫偏差,也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大力倡导和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新风尚。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当前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文明道德评判体系,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使新闻宣传成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号角和旗帜,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典型报道,以点带面引导舆论典型报道是党报宣传路线、方针、政策最为生动的形式。比起生硬地将政策罗列在报纸上,典型报道在宣传政策上显然具体、灵活得多。因此,近年来,党报在引导舆论方面非常重视典型报道的运用。作为海西州委机关报,《柴达木报》也因时因她,结合海西实际加强典型报道。如2005年,推出了系列报道——时代先锋。先后报道了晁生玉、王芊、张绍军、王洛、才项吉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后又相继推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柴达木精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柴达木青春风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等栏目,对海西在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当前的中心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有效引导了当地舆论,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发挥了舆论的引导作用。
关注新闻热点,引导社会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形成的社会热点逐渐增多,面对种种热点问题,党报不能避而远之,也不能蓄意炒作,而要进行积极稳妥的报道。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是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关系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到来。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有什么样的想法,社会舆论呈现出哪些特征,都是各级党报关注的焦点,都应该给予及时、全面、准确的反映。
对各级党和政府的实实在在的政绩,党报理应重视,给予宣传。但政绩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好大喜功;既要着眼手长远发展,更要宣传眼前实绩,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对各地改革发展中的新动态、新成果、新经验,要用简短的篇幅、简明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报道,以达到传递信息、交流经验之目的。而包括衣食住行、升学就业、医疗保障等在内的民生新闻,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应充分利用党报的政治优势,在介入社会生活和突出服务性上下工夫,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报道。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实施正确的舆论监督,必须做到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要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得当,增强舆论监督的说服力;事实要十分准确,要坚持舆论监督的客观性,让群众自己独立判断是非曲直,要客观公正,出以公心,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信力,着力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确保舆论监督的正确,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舆论监督的特点是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因此,要尽量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尽量选择有普遍性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以增强舆论监督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舆论监督的战斗力,使舆论朝着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担当起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压器”职责,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要把握事物的主流和本质,多找出些正面的启示意义,以推动社会实践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舆论监督就能在批评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党和政府对待这些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正确政策和鲜明态度,揭露的现象是消极的,而舆论监督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
做好理论宣传
理论宣传承担着引导、教育和提升人的素质的功能,因而始终成为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理论宣传首先应该围绕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来抓选题。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的生命力所在。党报理论宣传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大局服务并为之鼓与呼,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党委和政府的大局,一是重大决策,二是中心工作。前者是方向和思路的“运筹”,后者是思路的展开和实施。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服务大局,立足新的实践,分析新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应该成为党报理论宣传孜孜追求的境界。
其次,理论宣传要关注前沿问题、针对社会热点,要善于破解社会疑点。理论宣传要与时俱进,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就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是一个 开拓未来的时代。过去认为合理的东西却不合平实际,过去认为经典的东西现在需要创新,过去认为离经叛道的东西现在看来却包含合理内涵。实践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必然导致观念的碰撞,面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结构转换、体制创新,人们还有几多顾虑、几多困惑、几多疑问,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很多,所有这一切正是理论宣传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媒体,党报应从自身的特点和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出发,选择那些政府想解决、群众期望解决而又确实能解决的问题,作为理论宣传的重点,并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来诠释,这样既能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降低热点问题的热度,宣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大力传播先进文化
党报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先进文化传播的方向指南。先进文化传播、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仅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思想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科学理论既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行动指南。只有坚定不移地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文化建设才能有助于人民冲破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的束缚,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党报舆论宣传进行先进文化传播、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党报先进文化传播、建设要大力彰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要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着重增强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要积极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害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行为,并在全社会弘扬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鼓舞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勇敢去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党报先进文化传播、建设要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传播、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党报先进文化传播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反对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倡导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扶正祛邪,击浊扬清,逐渐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
党报先进文化传播、建设要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要做到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努力挖掘集中反映时代精神、鼓舞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优秀新闻作品。
党报先进文化传播还要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文化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所以党报先进文化传播与建设要始终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为个人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及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基础上,让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追求、创造、享受和发展幸福生活的能力。党报既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也要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致力于先进文化传播、建设,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柴达木报社)
引导舆论中心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的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真正为群众所了解。同时要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掌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呼声,努力使宣传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要发挥好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加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促进政府对群众需求的深入了解,加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引导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当代社会,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因此党报在宣传报道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决不能有丝毫偏差,也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大力倡导和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新风尚。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当前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文明道德评判体系,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使新闻宣传成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号角和旗帜,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典型报道,以点带面引导舆论典型报道是党报宣传路线、方针、政策最为生动的形式。比起生硬地将政策罗列在报纸上,典型报道在宣传政策上显然具体、灵活得多。因此,近年来,党报在引导舆论方面非常重视典型报道的运用。作为海西州委机关报,《柴达木报》也因时因她,结合海西实际加强典型报道。如2005年,推出了系列报道——时代先锋。先后报道了晁生玉、王芊、张绍军、王洛、才项吉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后又相继推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柴达木精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柴达木青春风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等栏目,对海西在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当前的中心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有效引导了当地舆论,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发挥了舆论的引导作用。
关注新闻热点,引导社会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形成的社会热点逐渐增多,面对种种热点问题,党报不能避而远之,也不能蓄意炒作,而要进行积极稳妥的报道。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是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关系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到来。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有什么样的想法,社会舆论呈现出哪些特征,都是各级党报关注的焦点,都应该给予及时、全面、准确的反映。
对各级党和政府的实实在在的政绩,党报理应重视,给予宣传。但政绩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好大喜功;既要着眼手长远发展,更要宣传眼前实绩,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对各地改革发展中的新动态、新成果、新经验,要用简短的篇幅、简明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报道,以达到传递信息、交流经验之目的。而包括衣食住行、升学就业、医疗保障等在内的民生新闻,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应充分利用党报的政治优势,在介入社会生活和突出服务性上下工夫,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报道。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实施正确的舆论监督,必须做到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要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得当,增强舆论监督的说服力;事实要十分准确,要坚持舆论监督的客观性,让群众自己独立判断是非曲直,要客观公正,出以公心,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信力,着力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确保舆论监督的正确,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舆论监督的特点是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因此,要尽量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尽量选择有普遍性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以增强舆论监督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舆论监督的战斗力,使舆论朝着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担当起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压器”职责,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要把握事物的主流和本质,多找出些正面的启示意义,以推动社会实践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舆论监督就能在批评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党和政府对待这些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正确政策和鲜明态度,揭露的现象是消极的,而舆论监督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
做好理论宣传
理论宣传承担着引导、教育和提升人的素质的功能,因而始终成为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理论宣传首先应该围绕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来抓选题。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的生命力所在。党报理论宣传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大局服务并为之鼓与呼,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党委和政府的大局,一是重大决策,二是中心工作。前者是方向和思路的“运筹”,后者是思路的展开和实施。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服务大局,立足新的实践,分析新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应该成为党报理论宣传孜孜追求的境界。
其次,理论宣传要关注前沿问题、针对社会热点,要善于破解社会疑点。理论宣传要与时俱进,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就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是一个 开拓未来的时代。过去认为合理的东西却不合平实际,过去认为经典的东西现在需要创新,过去认为离经叛道的东西现在看来却包含合理内涵。实践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必然导致观念的碰撞,面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结构转换、体制创新,人们还有几多顾虑、几多困惑、几多疑问,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很多,所有这一切正是理论宣传必须回答的问题。作为媒体,党报应从自身的特点和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出发,选择那些政府想解决、群众期望解决而又确实能解决的问题,作为理论宣传的重点,并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来诠释,这样既能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降低热点问题的热度,宣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大力传播先进文化
党报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先进文化传播的方向指南。先进文化传播、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仅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思想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科学理论既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行动指南。只有坚定不移地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文化建设才能有助于人民冲破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的束缚,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党报舆论宣传进行先进文化传播、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党报先进文化传播、建设要大力彰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要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着重增强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要积极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害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行为,并在全社会弘扬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鼓舞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勇敢去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党报先进文化传播、建设要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传播、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党报先进文化传播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反对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倡导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扶正祛邪,击浊扬清,逐渐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
党报先进文化传播、建设要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要做到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努力挖掘集中反映时代精神、鼓舞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优秀新闻作品。
党报先进文化传播还要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文化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所以党报先进文化传播与建设要始终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为个人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及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基础上,让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追求、创造、享受和发展幸福生活的能力。党报既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也要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致力于先进文化传播、建设,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柴达木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