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子天人观在汉代知音难求的原因

来源 :管子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的自然天道观在汉代知音难求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汉代的科技仍不发达,无力对天人关系做出正确的认识。第二,认为天有人格意志是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这一传统的"历史惯性"遮蔽了荀子的自然天道。第三,在专制权力日益巩固的汉代,士人没有足够的现实权力制衡世俗权力,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宣扬天道权威,促使世俗权力特别是专制皇权信仰天道、敬畏天道,进而形成弃恶从善、改善民生的心理机制,而荀子的自然天道观解构了人们的形上信仰,不利于汉代士人上述政治目标的建立,故遭士人集团的抛弃。第四,汉代士人强化的天道权威被统治集
其他文献
《鲁邦大旱》强调祭祀河川对为政者起自我检讨、管束的作用,发扬道德自觉,作者将道德与鬼神、人民和为政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简文记录孔子与子贡对于祭祀河川的不同意见,委
利用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沉积物毒性测试可以为沉积物质量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在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进行环境相关水平铅加标沉积物(39~433μg.g-1)的42 d暴露,以评价该物种在Pb污染沉积物慢性胁迫下的繁殖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敏感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铅对铜锈环棱螺的繁殖力没有影响,当Pb浓度在中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能力的教育。它提倡主动探索,自我创新。要通过课堂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两个条件:参与和预见。  一、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思辨能力、开发想象力。比如学习苏教版《离骚》一文时,为了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上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而让学生配合古典音乐来大声诵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描述出
采用过冷却点、低温暴露死亡率、冷识别温度和致死中低温累积等指标评价不同季节松突圆蚧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各季节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波动在-22.4~-3.1℃之间,以冬季雌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14.83℃),显著低于夏季雌成虫、冬季1龄若虫和初孵若虫(P<0.01),但其它发育阶段在冬、夏季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冬季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和种群总体在-20~0℃下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