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与数学教学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拓展反思”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所谓问题情境,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自信。
  下面结合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体会与认识。谈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利用名人事迹和数学史话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文化,可以揭示数学科学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原动力。这是新课标的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趣的名人事迹和数学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
  在教“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可创设如下情境: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2005年以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的欢乐,高谈阔论,只有他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而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间,非常美丽大方。主人看到他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问他。谁知他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回家了。同学们,我们也来观察下面图中的地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是否也和大哲学家有同样的发现呢?
  通过这些有趣的名人事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展。
  二、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有些是由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有些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实践。如果将数学问题改编为实际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去思考,便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注意到学生在游戏时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们主动参与游戏,性质勃勃,在这过程中游戏的趣味性是诱发兴趣的关键。如果我们将一些数学问题改造为有趣的学生游戏,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教“有序数对”一节时,可先让学生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本班确定的告诉同学们你的好朋友的位置。学生们都会踊跃的参加,学生活动完后,教师出示如下的问题:①只给一个数据如:“第三列”你能确定你朋友的位置吗?为什么?②给两个数据如“第三列”,“第二排”你能确定你朋友的位置吗?为什么?③你认为需要几个数据能确定一个位置?
  四、为加强概念理解,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
  “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物体的直观形象本身,能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同时能看得见,听得着,感受的到并进行思考,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情感记忆。如果不形成发达的,丰富的情感记忆,就谈不上有充分的智力发展。所以,形象化的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讲授“数轴”时,利用温度计来导入新课,在讲授“等式的性质”时,利用天平来演示,这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利于知识的掌握。
  五、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层次性
  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就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使学生易于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依次提出一些适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心理水平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认识能力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问题的设置坡度适中,排列有序,形成有层次结构的系统,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不仅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登高”的成功感,而且体现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六、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发散性
  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他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揭露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数学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进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制造矛盾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去思考,逐步引入佳境。
  如在讲授“有理数乘法”时,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有理数的乘法:4+4+4=4×3,4×3就是3个4相加,接着,提出问题,问题1:4×(-3)是什么意思呢?总不能说是负3个4相加吧?那又该怎么理解呢?问题2:前面学习的有理数加法是在数轴上进行的,如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2米,即5+(-3)=2,那么,有理数乘法是否也能在数轴上进行呢?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教师开始讲授有理数的乘法。
  七、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利用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学生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能理解“轴对称”的定义。
  八、创设问题情境的特点
  第一,现实性。一方面,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学习的对象,因而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良好数学观的养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现实的问题情境也可能提供了一个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而要求学生通过所学数学知识获得解决,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具体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第二,一致性。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工具素材,这样的问题背景应该引发学生对某个数学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应该指向某个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
  第三,趣味性。创设的问题若能生动有趣,则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要认真仔细的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参考书,把握知识分布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就能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冬季,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今天又是星期一了,家长们像昔日一样,按时送孩子来幼儿园。突然一个孩子高声喊道:“快看,喜羊羊!”“还有灰太狼!”孩子们奔走相告,不一会儿壁画前围满了家长与孩子。有的孩子一会儿摸摸喜羊羊的脚,讲一段喜羊羊智斗大灰狼的故事;一会儿摸摸喜羊羊的手,模仿喜羊羊聪明伶俐的样子;个子较矮的孩子有的跳着脚去摸,学大灰狼凶恶的样子;有的踮脚去摸,唱上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歌》;还有的干脆叫家长抱着去摸去亲,与家长
摘 要:英语基础知识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在英语学习中能够走多远;也是能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以本文针对教师自身,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挖掘、吃透教材两方面入手,介绍本人在英语基础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基础知识  兴趣  挖掘教材  英语学习成为很多同学在成功道路上走的远近的砝码。完形阅读天天做,篇篇错;单词背了忘,忘了背,看不到尽头;自己写的作文总是那么不堪回首。其原因在
目的: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辛夷脂素在心肌细胞膜色谱(CM/CMC)有明显的色谱保留,提示辛夷脂素可能具有改善缺血心肌的作用,本课题进一步研究了辛夷脂素的作用部位、作用靶点及对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的抑制作用,并且较全面的评价了辛夷脂素对心肌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分离大鼠的心肌细胞和高表达β1-AR中国仓鼠卵巢S亚型(β1-AR/CHO-S)细胞的细胞膜,分别利用这两种细胞
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政治课,“思想”两字首当其冲,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习惯。但纵观今天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不少老师把它当“纯政治学科”来教。仅从教材到教材,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不紧扣时代,不挖掘教材思想、人文精神,把学生当成考试的机器。这样的课堂,只能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灵沉睡于心。这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相违背,也是与以人为本的时代背道而驰的
摘 要:研究影响高中地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他们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影响程度,找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方法,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以及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和要求我们重视地理学习。由于智力因素是先天形成的,因此而在地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解决地理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地理学习 心理  1 授之以渔,培养地理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特别是差
摘 要: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今,体育教育对于培育新型技术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的中职体育教育现状,分析了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现状 对策  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一线技能人才为目标。体育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目的:以抗前列腺癌类药物—LHRH拮抗剂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酸碱性基团的引入与其活性及组胺释放副作用之间的关系及规律,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LHRH拮抗剂打下基础。根据LHRH拮抗剂的组胺释放研究进展,以及多肽类组胺释放剂多具有一个或多个碱性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提出假设,在LHRH拮抗剂的某些敏感位点引入酸性基团,有可能在保持其高活性的同时,降低其组胺释放副作用。选择实验室前期工作中活性及代谢稳定
在小学教育中,困扰老师、家长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在教育中对一些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是否可以运用一些惩罚手段来改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近年来,老师惩罚学生事故频频发生,有的甚至酿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过程,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那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呢?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谈在情境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用活动来创造问题情境  我认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