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室内乐大提琴演奏技法的进程研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世纪的启蒙运动使艺术逐渐走进群众的视野,使古典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次变化不仅让艺术世俗化,也因此让大提琴被广泛普及。由于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在室内乐演奏过程中演奏指法的不断改变,研究者通过对大提琴的深入研究得出重要且独特的结论。本文主要对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在室内乐中的演奏技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典主义时期 室内乐 大提琴 演奏技法
  古典主義时期音乐艺术主打优雅,优雅是当时音乐发展的关键元素,其主张使每一种音乐都精致和完美。室内乐是古典主义时期主要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大提琴是室内乐的表演“常客”,所以,大提琴越来越受关注。
  一、室内乐大提琴在古典主义时期的演奏
  (一)室内乐大提琴右手的演奏
  1.增强大提琴演奏的爆发力
  古典主义时期能改良大提琴的均是在音乐方面有较高造诣的音乐家。贝多芬最擅长的是钢琴,但是他在弦乐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不容忽视。贝多芬在大提琴和小提琴方面有许多作品,例如:在《第二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独奏大提琴开始在舞台上呈现,并占据了一席之地。贝多芬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敏锐感知力,将其作品与大提琴进行结合、改编,组成了一个乐章。前期贝多芬以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思路,后期他逐渐对弓法进行研究并改良,一改以往的演奏技法。在乐谱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力度的记号,这些记号的出现使音乐变得更加有爆发力。在室内乐演奏中,由于室内乐规模较小,所以常常用大提琴独奏或者用小型乐器来演奏。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在发力之余保持肢体处在放松状态,同时,还要有饱满的情绪和熟练的技巧,这样可以给听众在视听上一种美的享受。
  2.严格规范大提琴演奏的节奏
  在演奏中,节奏决定了一次演奏的整体质量。在古典主义艺术时期大提琴右手演奏过程中出现了时值音符,由于它的出现使演奏者要非常细致地注意演奏过程中右手演奏的速度,除了提醒演奏者注意速度外,它还为演奏带来了偏隐性,使演奏者要非常认真地将每一个音符演奏出来。在练习中,演奏者为了达到相对好的演奏效果,不断地练习并提升右手演奏的精准度,在每个弓压弓段的分配中都做到严谨分配,因为一旦在表演中出现分配不均的状况就会大大降低演奏效果。在室内乐演奏时,大提琴常以独奏为主,期间每一个指法的错误都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甚至使整场演出垮掉。[1]所以,在古典主义时期,演奏者更严谨地控制大提琴的演奏速度,较明显地突出大提琴技法。
  (二)室内乐大提琴左手的演奏
  1.改变了演奏的指法
  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左手演奏技法的难度比右手大,所以,在古典艺术时期前,大多数演奏者习惯用一个手指移动,横跨四个把位,这样的演奏方法在当时非常普遍。但古典艺术时期后,随着音乐风格的变化,指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例如:演奏者在模进状态时,把位的幅度应逐渐减小,再变更为一指把位,但当音程关系转换时,大多数演奏者会使用两指进行演奏,虽然后期指法有改变,但演奏时总有演奏者喜欢这种指法。
  2.降低了音域跨度
  在大提琴演奏时,演奏者通常会模仿贝多芬演奏时的风格,尽可能展现出巨大的能量。但是为了避免空弦的使用,一些演奏者就会调整演奏的力度,用对比的模式进行演奏。演奏者常常将指法运用的中低把位选择为相同音的高把位,并搭配快慢结合的方法将其呈现出来。这样的演奏方式虽可以提升大提琴的演奏艺术感,但音域跨度相对较小,对演奏也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3.提高了装饰音频率
  装饰音出现在古典主义时期之前,但在运用过程中装饰音与回转音比较类似,都没能占用节奏时值。进入古典主义时期后,一些创造者无法在相对受限的状态下进行创作,于是在其他把位上进行探索,从而使大提琴的演奏难度更大,对演奏者的演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提琴指法体系中,因按压手和发力点的不同,使得手指的标记点也不同。在同时按压双弦时,拇指和骨骼应该同时发力,并打开肩部用手肘去支撑手腕,这样可以将按压变得相对易操作。
  在学习大提琴前,学习者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在练习中拇指与琴弦的摩擦容易让手指磨损、起泡,甚至可能会引发甲沟炎等,所以,学习者要有一定的耐心和韧性。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手指就会慢慢习惯,可能就不会感到那么疼痛并可以使手指灵活运用。[2]在小拇指的使用中,很多演奏家意见相左,一些演奏家认为不应该使用小指,但就实际来看,演奏中应该适当使用小指,一些欧洲的男性演奏家经常在拇指把位上运用小指。
  4增加了演奏中的表情语言
  在古典主义后期,表情的应用逐渐被重视了起来。因室内乐的表演形式特殊,所以大部分都是为了少数的观众表演,演出场地比较小,观众离演奏者很近,因此,演奏者要非常注重表情管理。在演奏中,演奏者丰富的表情语言能够提高大提琴演奏的观赏价值。贝多芬是应用表情语言最多的演奏者,并且贝多芬在编写曲谱的同时,严格且详细地标定了每一个音符应呈现的表情语言,通过这些标注可以使演奏者更加快速地进入演奏状态中。演奏者可以在阅读曲谱的同时快速浏览整个曲谱的脉络,迅速将演奏者的情绪表达出来。
  二、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在室内乐中的技巧与运用
  (一)大提琴对揉弦技巧的运用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提琴演奏中,演奏者通常会使用揉弦技巧,在揉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技巧的灵活运用将演奏者的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乐曲与情感的融合展现出巨大的感染力,使观众由此有所触动并与演奏者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其他的大提琴技巧相比,揉弦的技巧更加复杂、难度也更大,所以,演奏者在运用时要循序渐进,将手指、手腕和手臂灵活运用,并进行协调、统一的配合以使演奏效果更好。[3]演奏者一定要明确灵活运用手指的重要性以及手指的位置与力度,在演奏之前要适当放松,并对手指的位置进行调整,但也不能过于放松,避免因为过于放松而影响演奏效果。另外,在演奏中要重视手腕的应用,特别是把握好颤动的技巧可以使演奏状态更加完美。在演奏中,一定要确保声音的连续性,在换音时持续揉弦,保证音乐更加连贯。   (二)大提琴对换把技巧的运用
  换把技巧也是大提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在演奏中换把的准确运用决定了演奏曲目的音准高低以及音乐的连贯性。这一技巧主要运用左手,所以,左手的灵活性、连续性都需要非常准确。在演奏不同音乐时,手指的组合也是不同的,在手指变幻的过程中,要保证准确且流畅。一些演奏者没有意识到换把技巧在大提琴演奏中的重要性,甚至对换把的概念模棱两可,演奏时动作过于随意,从而影响演奏效果。所以,在换把时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解决换把的问题。例如:演奏时,演奏者在音域交接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但如果换把距离较远时,就务必注意手肘、手指与手臂的密切配合。此外,平时要多加练习,以免在演奏时出现意外。与此同时,大提琴演奏者一定要适当放松手指,保证换把的顺利进行,避免因换把生疏而导致演出出现失误。平时要注重对换把技巧的训练,准确把握换把的位置,熟记把位间的距离,这样在演奏时才能够更好地把控。最后,要注意同指换把、顺指换把的配合要完美,平时加强练习,将换把技巧熟记于心。
  (三)大提琴对持弓技巧的运用
  持弓技巧运用的好坏会对大提琴演奏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演奏者对持弓技巧要非常重视。在大提琴演奏中,演奏者要熟练地掌握持弓技巧,这就需要演奏者在平时练习中养成良好的持弓习惯并多加练习。要加强对右手拇指的训练,发挥拇指在演奏中的作用。在演奏中要尽量避免限制右手持弓的具体位置,根据自己的手指位置进行安排。[4]很多著名的演奏家总是习惯将拇指放在弓杆尾枕的圈上,这样能够减缓手指的疲惫感,保证持弓技巧的作用。右手食指是大提琴演奏的灵魂,既能调节大小臂运动的幅度,又可以作为小臂和琴弓之间的支柱,从而更好地衔接弦和弓。演奏者在演奏时一定要注意对右手食指力量的把握,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控音色和音量。
  三、结语
  大提琴演奏是脑力与体力配合度较高的一项活动,在演奏中各项的演奏技巧要求非常高,但是如果努力训练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这样演奏起来就会相对容易。大提琴是家喻户晓的乐器,它的音色浑厚、庄重,在演奏中大提琴通常会负责旋律性较强的部分,它可以表达出多样化的情感,使曲子的感情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的演奏进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提琴在室内乐中的技巧与运用。在大提琴演奏中,演奏者要放松心態,与时俱进并不断创新,用长远和变化的眼光学习大提琴的演奏方法,使大提琴演奏水准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雪珂.高师小提琴专业学生提升室内乐演奏技巧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19(22):102-103.
  [2]张坤.大提琴演奏技法在浪漫主义室内乐中的发展进程[J].艺术品鉴,2018(12):133-134.
  [3]张坤.对大提琴在巴洛克室内乐中演奏技法进程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8(08):54-55+84.
  [4]王宁辉.浅谈古典主义时期室内乐大提琴演奏技法的进程[J].艺术评鉴,2019(08):68-69.
  (作者简介:黄婷,女,大专,重庆市歌剧院重庆交响乐团,国家二级演奏员,研究方向:大提琴演奏)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由于不满乏味无趣的婚姻生活,便想要去追求内心期许的爱情生活。爱玛的悲剧命运不仅来源于自身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她的家庭环境以及当时整个法国社会的大环境都有着直接关系。本文拟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和分析爱玛这种理想爱情追求的悲剧。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 爱情 悲剧  福楼拜是19世纪中叶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批
摘要: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陕西民间社火逐渐衰微,怎样保护传统民间社火传承成为陕西的重要研究课题。数字化技术是保护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的一种手段,研究陕西民间社火数字化保护能够为陕西民间社火等艺术可持续发展提供沃土。本文将从陕西社火现状入手,了解其发展历史及传承现状,进而将社火保护与数字化技术联系起来,以互联网为背景为陕西民间社火数字化保护提供方案,希望能够为更好地保护陕西民间社火艺术提供参考。  
摘要:18世纪的英国山水画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保罗·桑德比创作的《阳台上的温莎城堡》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水彩画之一。通过城堡下人们的活动以及天空和水面,它给人一种温暖和谐的感觉,其绘画结合了水彩、水粉画和其他绘画工具。将光感融入画面中,画面简洁、整体,对18世纪的山水画有了新的认识。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更应该遵循自然,加强画面的感染力,更好地投入到水彩画的创作中。  关键词:保罗·桑德比 水彩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方面的应用价值呈现出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优秀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常规技术。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影视制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效率均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不仅工作效率更高,同时还可以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提供空间。对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影视制作持续发展,本文将简要分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摘要:绘画语言在绘画创作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是画家突出绘画主题的重要手段。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思想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本文针对绘画语言、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希望在语言创新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推动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当代中国 水墨人物画 语言创新  一、绘画语言概述  绘画语言主要是指创作者以表达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民歌是指各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其历经千百年来的世代传承而经久不衰。在科技、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它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就当下中国传统民歌面临的形势,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性、地域性、风格多样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和思考,以期打破传承中的瓶颈,推动中国传统民歌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歌 传
摘要:现如今,中国油画进入了一个多元并存的发展时期,在写实油画风格中仍然可见西方古典油画的影子,艺术家可以有选择性地继承传统绘画方式,使其与当下本土文化语境相结合。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选题由来,使读者能进一步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举例分析,引用两位欧洲古典油画大师,通过对其作品的技法材料、绘画方式、作画步骤进行研究学习,更好地总结出古典油画中典雅、理性、宁静等特征。第二部分列举国
摘要:《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传世之作,作品主要描写了主人公乞乞科夫向五个地主购买死魂灵的故事,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官僚、地主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贪婪愚昧,是俄国现实社会文学的反映。  关键词:《死魂灵》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  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之处——以乞乞科夫和普柳什金为例  《死魂灵》的主人公乞乞科夫,相信读过这部书的大部分读者对他的印象都是虚伪、狡诈、唯利是图、毫无怜悯之心,他也的确因为性
摘要:博物馆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博物馆藏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可以在收藏文物、展示藏品、文化研究以及公众教育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于新时期充分发挥其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要明确自身职能定位,加强内部管理;搭建信息化平台,拓宽文化影响范围;提高活动组织能力,发挥文化教育职能;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优质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 传统文化 信息化  博物馆藏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