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钟山尾矿区河流水体硫形态及硫同位素分布特征

来源 :环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fwe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安徽省庐江县钟山尾矿区周边受酸性矿山废水影响的失曹河和黄屯河水体硫形态及硫酸根(SO42-)硫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两条河流河水整体呈酸性;失曹河河水SO42-含量为85.06-1669.04 mg·L-1(均值347.10 mg·L-1),黄屯河河水SO42-含量为79.05-15348.10 mg·L-1(均值673.42 mg·L-1);两条河流河水SO2-含量沿流向呈下降趋势.河流沉积物SO42-占总硫比值超过60%,是硫的主要存在形态.失曹河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AVS)含量为0.58-577.10 μg·g-1(均值5.80 μg·g-1);黄铁矿硫(CRS)含量为3.09-38.14 μg·g-1(均值9.97 μg.g-1);SO42-含量为1.90-129.79 mg·g-1(均值33.20 mg·g-1).黄屯河沉积物中AVS含量为0.43-131.51 μg·g-1(均值2.40 μg·g-1);CRS含量为5.76-206.33 μg·g-1(均值43.54 tg·g-1);SO42-含量为16.42-183.31 mg·g-1(均值42.34 mg·g-1).失曹河沉积物δ34SSO4范围为-2.8‰—5.3‰;黄屯河沉积物δ34SSO4范围为3.7‰—5.4‰,指示河流中的SO42-主要来源于尾矿中黄铁矿的氧化.失曹河S3点位及黄屯河H6、H7点位沉积物的AVS含量高于上游点位,指示了随着河流下游水位增加、还原环境增强,沉积物中部分SO42-发生了还原并生成AVS,但δ34SSO4未有明显变化.本研究表明,失曹河和黄屯河受酸性矿山废水影响明显,庐江钟山尾矿区需进一步加强酸矿水漏排控制.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西藏、青海和全国地区高原常见传染病、常规传染病和高原地方病的现状、流行特征以及致病原因.基于2002-2018年主要疾病流行特征,解析出西藏和青海地区目前主要传
考察生物炭施入土壤后重金属形态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变化是土壤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重金属形态变化是衡量其生物有效性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将生物炭添加到土壤-动植物系统中,
以硫酸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e,AMI)、五水合氯化镉(CdCl2·2.5H2O,Cd)、四水合氯化锰(MnCl2·4H2O,Mn)和七水合硫酸锌(ZnSO4·7H2O,Zn)为研究对象,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pyrenoidosa)为指示生物,采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3组二元混合体系(AMI-Cd、AMI-Mn和AM
土壤汞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森林系统汞循环的基础与关键.为了了解天山雪岭云杉林地土壤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天山雪岭云杉8 hm2林地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总汞在土壤剖面及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利用路径分析探究了土壤总汞与土壤有机碳、海拔高度、郁闭度等的关系.研究表明,天山雪岭云杉林0-60 cm土壤总汞均值为(35.43±24.53)ng·g−1,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样地内土壤总汞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土壤总汞水平空间差异显著,表现出北高南低,
通过向供试土壤(河北黄壤)中添加Pb(NO3)2和K2Cr2O7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研究了Pb(NO3)2和K2Cr2O7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超氧化物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通过对奎屯河流域61组地下水水样、2个钻孔中44组不同深度沉积物样品中化学组分的分析,研究了该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砷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As浓度为未检出−444.40μg·L−1.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下游还原环境的冲积细土平原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HCO3-Na型和Cl·HCO3-Na型.在还原环境的地下水中,无机As(Ⅲ)占总溶解性砷的22.7%.研究区C1、C2钻孔沉积物As含量为8
本文建立了针对水产品中砷元素的不同形态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前处理方法采用乙酸-水(1∶19,V/V)作为水产品中砷元素形态分析的提取试剂,15 mmol·L-
防治陈腐垃圾腐殖土的重金属污染对陈腐垃圾腐殖土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CaO和NaH2PO4作为钝化剂,设置CK、5% CaO、10% CaO、5% NaH2PO4和10% NaH2PO4的处理开展钝化试
由于我国水环境标准与评价方法中未充分考虑环境背景的空间差异性,导致存在环境背景值问题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且难以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要求.因此,针对特殊区域识别存在背景问题及其影响程度以指导完善区域水质管理与评价体系是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全面的评价了黑龙江省源头水保护区2011-2016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识别了主要超标水质项目类别,分析了其浓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超标指标浓度来源明确了研究区存在水环境背景值问题.通过对比全国水资源一级区内源头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几种常见塑料产品的主要成分,并探究了自然光解老化前后微塑料红外光谱的变化情况.通过与标准谱图比对,所选塑料样品分别属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红外结果表明,微塑料老化基本都伴随苯环、羰基与羟基的生成.此外,微塑料自然光解老化后表面发生龟裂,比表面积增加,亲水性增强.微塑料表面结构的变化势必造成微塑料环境行为的改变.因此,探究不同微塑料光解老化过程可以为分析其潜在的环境行为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