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融合理论的机床圆度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来源 :工程设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度误差是评价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指标。为实现机床圆度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对基于球杆仪测量的机床圆度误差的贡献因素及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least sqaure method,LSM)对圆度误差进行评定。然后,基于黑箱理论提出了多源融合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接着,根据球杆仪测量机床圆度误差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机床圆度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最后,利用球杆仪对某加工中心ZX平面的圆度误差进行多组重复测量实验,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圆度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计算,并与基于蒙特
其他文献
土壤污染危害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治理土壤污染问题尤其重要.本次以某化工厂危废埋设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物探方法圈定了埋设物的平面位置及深度范围.此次危废埋设物主
为了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环境中准确模拟用户的放置任务和避免由交互设备抖动等因素导致的放置精度低的问题,利用自然手势进行交互,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itts定律的面向VR放置任务的自然手势交互时间的预测方法。首先,构建了“手势交互-VR环境-VR交互任务”的交互逻辑,建立了自然手势与交互任务之间的语义映射关系;其次,根据自然手势设计原则,进行了面向VR放置任务的自然手势交互实验;然后,结合VR放置任务的特点,将移动距离、目标物容差和移动物体大小融入经典Fitts定律,建立了基于改
螺杆马达是螺杆钻具的动力源,其定子与转子之间过盈量的合理设计对马达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首先,建立了螺杆马达定子与转子的二维啮合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工作压力和井下温度对定子廓形的影响。然后,基于密封性能评价准则,对不同过盈量下定子与转子的接触应力进行计算,并提出定子大、小径处采用不同过盈量的非均匀过盈量设计方法。最后,以螺杆马达转子为基准,设计了考虑压力与温度影响的定子廓线,在理论上实现了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有效密封和良好接触。螺杆钻具整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过盈量设计方法,考虑压力和温度影响
以莞深高速公路专项养护工程为例,分析了原SMA沥青路面的旧沥青和级配,通过修正新料添加百分率与车辙深度的计算公式,估算了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料的掺量;然后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结合室内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等试验结果,确定了具备工程可行性的SMA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配合比。
在零件自顶向下的设计过程中,随着领域知识的不断引入,其设计状态不断递进转换。为构建零件从功能到结构规范化的演化过程,分析了零件功能和结构约束的映射关系,完整表达了零件设计状态的转换过程,定义了从功能到结构语义、零件约简结构至详细结构的渐进式的零件多域视图模型。通过对零件模型的功能约束、拓扑结构及作用关系的分析,以及对零件构成单元的功能时序、功能单元、几何结构、形位、装配与进化序列的分析,建立了基于功能约束和结构约束的零件关联约束模型,并将抽象语义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构建了由功能视图模型、功能结构过渡语义描
两段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能够实现大传动比、宽传动范围的无级变速,并且可以降低液压元件的额定功率,提高全程的传动效率。该传动机构的运动特性关系着整车工作模式的设定及其性能的发挥。分析了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机构分矩汇速型、分速汇速型和分速汇矩型三种类型的分汇流形式。利用杠杆法分析了外力构件位置对机械点分布、液压元件正反相位和功率流类型的影响,获得了两段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机构的可行分汇流形式。总结了各个段内液压元件转速与输出转速的关系,并基于无速差换段理论对段间输出转速的衔接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液压元件正反相位的往返
为解决纠偏传输时纸塑复合袋易产生褶皱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磁力压紧纠偏装置。首先,综合利用磁压紧皮带、传送带和磁铁位置调整装置等零部件,完成了纸塑复合袋磁力压紧纠偏装置的结构设计,并根据纸塑复合袋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动态磁力压紧纠偏数学模型。然后,对纸塑复合袋磁力压紧纠偏装置进行有限元建模,并根据纸塑复合袋纠偏过程设置边界条件及接触参数,采用显示动力学分析方法对其动态纠偏过程进行仿真。接着,基于仿真结果,结合BP(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GA(genetic algorithm,遗
为提高灌注桩施工质量,避免桩基出现质量问题,减少损失,根据桥梁基桩检测的实践经验,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桩基质量问题的几个关键工序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及应对措施。
串联式机床整机的刚度受到刚度最小的薄弱模块的制约。为了提高机床整机的刚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床薄弱模块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机床进行模块划分。然后,将包含主轴的最小模块作为基础模块,逐一添加同一串联结构中的模块,通过分析添加某个模块后结构变形量的增量来确定机床的薄弱模块。最后,对识别出的薄弱模块进行结构改进,并以机床的整机质量,X、Y、Z向变形量和动态特性为评价指标,利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结构改进前后机床的性能进行对比,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C型搅拌摩擦焊机床薄弱模块识别实例的结
为解决人工矫直线缆时矫直精度和标准化水平低的问题,对一种新型电力线缆的矫直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分析,研究了线缆矫直过程中线缆挠度的变化规律。利用ANSYSworkbench软件建立半圆状线缆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时动力学仿真分析压入量为0.5 mm时线缆矫直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在相同进给速度、不同线缆内径和相同线缆内径、不同进给速度下线缆的矫直过程,研究线缆挠度与线缆内径和进给速度的关系;制备了弯曲线缆试样,进行线缆矫直实验。结果表明:在0.5 mm给定压入量下,线缆矫直结果符合预期;线缆内径和进给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