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贝美前列素滴眼液与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降眼压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0.03%贝美前列素滴眼液与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降眼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研究者设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5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随机分配接受0.03%贝美前列素和0.005%拉坦前列素治疗,观察治疗42天后降眼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0.03%贝美前列素和0.005%拉坦前列素均能显著降低眼内压(P<0.001)。6周治疗后,贝美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降低眼压分别为5.92~9.18mmHg(26.3%~36.1%)和7.25~9.85mmHg(31.3%~38.9%),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贝美前列素和拉坦前列素均有较好的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结膜充血。结论0.03%贝美前列素滴眼液和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均能显著降低国人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而且安全、有较好的耐受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患者男21岁未婚因突发右眼视力下降8h,加重3h,于2004年8月7日16时急症入院.患者于晨5时起床时觉右眼视力下降,未予在意.午饭后13时觉右眼突然视物不见,仅有光感,分辨不清眼前物休无任何伴随症状.发病3小时后就诊.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病前无服药史.入院检查:T 37℃,P 84次/分,R 20次/分,BP 100/70mmHg,身高1.73m,体重58kg,神志清,精神好,全身检体无异常
期刊
2013年4月Ophthalmology杂志发表了韩国首尔St.Mary医院的Park等研究者利用谱阈OCT(海德堡公司,Spectralis OCT)对筛板厚度进行测量,并评价其青光眼诊断价值的文章。
期刊
目的 了解颞侧蒂角膜瓣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角膜知觉和泪膜的影响.方法 将双眼屈光度相近的近视患者194例的左右眼角膜瓣蒂部随机置于角膜上方或颞侧,随后进行常规LASIK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d、1周、1月、3月及6月时询问干眼症状,检测中央角膜知觉、荧光素试验、虎红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和Schirmer's Ⅰ试验.结果 干涩感:在术后1周和1月时,上方蒂组的干涩感明显严重
原发性眼内恶性淋巴瘤[1]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特殊类型,甚少见,仅占眼内肿瘤的1%或更少.国外文献报道仅百余例[2],国内也罕有报道.极易导致误诊为其它眼内肿瘤.近年我院遇到1例原发性眼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依据组织病理学改变,设计一种有利于眼表健康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方法 翼状胬肉病人50例(54眼),用乙醇分离联合曲安奈得标识方法,去除翼状胬肉组织.结果 术后角膜创面光滑透明,泪膜形成良好,结膜平整,部分病人视力有一定提高.随访2年,51眼未复发,2眼胬肉区结膜增厚,但未浸入角膜内,有1例并发结膜囊肿.结论 本手术方法创伤少、安全、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不破坏眼部正常生理功能,能恢复健康眼表结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也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是目前防止DR进一步发展、恶化,保护必要的中心视力的一种有效方法[1],但其并发症应引起医生的重视.为了了解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的并发症,我们对856例1428眼的DR氩激光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近年来我院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的构成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5785眼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61%,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占99.32%.以表皮葡萄球菌(66.67%)和微球菌(24.49%)为主.92.2%的结膜囊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
患者 男 15岁 右眼视物不清2年于2006年10月25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好,肝肾肺功能检查正常.右眼视力0.09,小孔矫正0.6,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下方深度浅,约1.5CT,虹膜表面见广泛的色素加深,下部尤甚,虹膜纹理欠清,表面粗糙不平,未见新生血管,虹膜下部3:00~9:00左右明显隆起,瞳孔区可见一黑色肿物裸露部分约3 mm × 2.5 mm,肿物向前顶起虹膜(图1),
期刊
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自问世以来,以其无创、非接触、高分辨率的优势,迅速在眼科领域推广应用,检查部位从眼后节黄斑、视神经,发展到眼前节结构的观察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为临床诊疗与科研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临床资料.近年来,前节OCT技术被应用于球结膜的参数测定(如球结膜厚度测量)、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评估,以及结膜松弛症、翼状胬肉、睑裂斑、结膜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