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山东临沂市热岛效应研究

来源 :沙漠与绿洲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分别反演了2005和2014年临沂市的地表温度和不透水层指数,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临沂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临沂市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热岛效应,2014年表现为强热岛效应.利用地面站点资料统计分析得到,2005—2014年临沂市热岛强度总体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冬季最强,春秋季次之,夏季较弱.分析城市化因子发现,城市经济、人口、用电消耗、城市房屋面积增量等因素对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的影响,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52、0.67、0.81,其中城市经济和房屋面积增量与热岛强度增强密切相关.结合不透水层指数分布的动态变化得出,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筑和硬化路面的增多导致了热岛强度的增加.
其他文献
以一次高原低涡东移造成甘肃河东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为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为背景场驱动WRF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区分是否使用微物理方案和使用何种方案进行了26组试验,结果表明:本案例中开启微物理方案对高原低涡移动路径和强度的模拟能力均有显著提升;通过对各方案对比分析,在降水量级和落区方面Morrison 2-moment方案、WSM5方案排名靠前,降水时间准确性上Goddar方案、Purdue Lin方案、WSM5方案等较好,综合分析WSM5方案最佳,Kessler方案最差.
KS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注水井调剖是常用的稳油控水措施,但是在选井决策方面,存在指标界限不易选择、权重数值不易量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筛选出能够较准确反映水窜特征的单井指标、井间指标和静态指标,构建基于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核函数和Sigmoid核函数的新型核函数,并基于函数形式优化模糊聚类方法,提高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提出适合KS油田高含水后期调剖选井模糊聚类决策方法,提高调剖选井样本集和检测集的识别率.将新型注水井调剖选井决策方法应用于KS油田,从22口注水井中优选出3口进行调剖,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掌握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增长趋势,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以中浅层—中深层为主;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东海陆架盆地等地区,以中深层—超深层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品质变差,丰度变低,埋深变大.中国新增油气探明储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深层油气藏等领域.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2020年2月内蒙古的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下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700 hPa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地面冷高压、地面倒槽和冷锋.在高空下沉气流及1000~800 hPa上东北急流的共同作用下,干冷气流形成“冷垫”,迫使暖湿空气沿冷垫抬升.不断地有干冷空气向中低层暖湿气流下方入侵,与中高层的西南急流形成深厚的锋生区和锋面次级环流,二者的正反馈作用为暴雪提供增幅作用.700 hPa西南急流不断输送水
基于山西省2011—2016年汛期290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结合本地强降水预警业务规定,按照致灾风险程度将短历时强降水分为四级,并分析了各级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主要受地形影响,山西各级强降水的累计降水量和降水时数大值区一般沿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分布;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15—18时(北京时,以下同)为高发时段,第二峰值出现在20—23时,一般性强降水在7月的上午时段还存在一个峰值;城区一般性强降水比乡村区域偏多偏强,特强降水城市化影响作用不明显.
利用WRF数值模式对2019年7月16日发生在东北冷涡底部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及云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西2个暴雨区分别由MCC和MCS活动造成的.MCC发展的环境具有低层更暖湿、高层干冷,对流不稳定更强,垂直风切变更大的特点,有利于酝酿更强的风暴.降水回波与地面辐合线同时出现,共同移动,两者有正反馈作用.与西部回波相对应的辐合线辐合更强,北侧偏北风风速更大,移动更快,对应的强降水范围更小、降水时段更集中.而东部暴雨区相对应的辐合线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2009—2018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塔中地区的风蚀起沙特征,结果表明:(1)塔中地区临界起沙风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临界起沙风速介于4.47~4.92 m/s;(2)春、夏季是风蚀事件的多发季节,春、夏季沙尘水平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638.9、3298.9 kg/m2,起沙持续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291.5、336.7 h,且春、夏季风蚀事件的年际变化比秋、冬季更稳定,波动更小;(3)风蚀事件更容易发生在白天,沙尘水平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10:00
利用常规观测、自动站逐小时观测及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对比分析2018年3月17—18日和4月11—12日(简称“03·18”过程和“04·11”过程)乌鲁木齐两次强雨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两脊一槽的环流背景下,中亚低槽东移影响北疆,乌鲁木齐附近中高层槽前西南气流、低层西北气流及风切变是强降水维持的环流配置,且“04·11”过程中亚低槽及高低空风场强度均较“03·18”过程明显偏强,其强弱可作为降水量级的重要参考.乌鲁木齐微波辐射资料分析表明,两个过程均在1.2~1.5 km温度变化趋势一致,
中国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随着大型风电场的快速建设和投产,风力发电已经成为当地能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测是电网调度、电网安全、电力销售及电场生产的重要依据.实践表明,风电场合理的风机风功率曲线是准确预测风电功率的重要环节.利用甘肃省9家风电场实况风速、实况功率数据,通过分析风速-功率散点图,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重新构建了风功率曲线,并建立优化的风功率预测模型.基于实际风电场业务,对比了各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新建模型的短期风功率预测准确率更高,且偏差积分电量降低,订正效果显著.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北京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河北廊坊地区2020年2月14日强降雪过程中相态转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引入HYSPLIT模式,对强降雪地区气块进行96 h后向追踪模拟.研究发现,零速度线闭合状态反映了低空急流与中高空急流(气流)发展、对峙、消亡等状态,对地面降水相态变化的临近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距离北京多普勒雷达40~80 km的廊坊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零度层亮带高度迅速下降后30 min~1 h先后完成雨雪相态转变;利用HYSPLIT模式得到强降雪地区4个高度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