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土壤Cu污染风险预测

来源 :土壤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重金属来源广泛,其污染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常与影响因素存在非线性关系.Logistic回归法可克服普通线性回归法的应用限制,对土壤污染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和污染风险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以浙江某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坡向、海拔、人口密度、道路距离、非矿工业加权距离和到矿区距离为自变量,以土壤Cu污染风险分类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土壤Cu污染风险影响因素并预测污染风险.结果 表明:土壤Cu污染风险受到人口密度、矿点距离、道路距离和非矿工业加权距离的影响显著,但土壤Cu污染风险与人口密度、矿点距离和道路距离均无简单线性关系,密集矿点的叠加作用显著改变了距离对土壤污染风险的影响.区内土壤Cu污染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铜矿采选及其尾矿库影响区域,中风险区位于破碎带金矿、铁矿区及交通运输影响范围内,低风险区位于低密度人口和高密度人口区域.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搅拌机的分类、机构工作原理,同时指出应根据物料选择合适的搅拌机,才能提高拌料质量及效率;规范操作,做好日常保养与维护工作,可有效延长搅拌机的使用寿命.
首先用无水乙醇从灵芝中提取三萜,残渣再用热水提取多糖,提取液浓缩后分别得到灵芝三萜提取浓缩液(三萜质量浓度为3.065 mg/mL)和灵芝多糖提取浓缩液(多糖质量浓度为4.870 mg/mL).将灵芝提取液与面膜基质成分搭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灵芝面膜精华液的最佳配方为灵芝三萜提取浓缩液6%,灵芝多糖提取浓缩液10%,甘油10%,黄原胶0.2%,透明质酸钠0.2%,1,3-丁二醇5%,蓖麻油1%,尿囊素0.2%,EDTA二钠0.03%,香精0.02%,加水补足至100%.此配方制得的面膜精华液p
城中村的宅基地盘活利用已成为社会热点与共识,本研究选取广州市X区3个宅基地改革试点村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宅基地低效利用成因.研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和实地调研法,研究发现:(1)低效宅基地面积占比约为12%,主要原因是报建不合要求.一户多宅的村民占比约20%,主要原因为继承或私下购买.(2)X区宅基地管理前期主要问题为管理手段落后于社会发展,后期为管理政策强度高压于社会需求.(3)多数村民认为没有必要分配宅基地给新增本村成员,并且认为资格权以及分配面积落实到个人更为合理.经济发达地区的村民易接受超标宅基地有偿使
食用菌作为绿色循环产业,能很好地与农业产业融合,既能解决原有的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为当地增加经济收益.分析榆林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的优势,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榆林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建议.
分析石漠化地区三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撂荒地,AL;玉米地,CF;果树地,FD)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地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同一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样品,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进行团聚体分级,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结构稳定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FD各土壤养分均高于AL和CF,其中FD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较AL和CF显著提高25.45%和21.86%,全氮含量显著提高22.42%和19.76%.FD>5mm机械性和水稳
探究废弃宅基地复垦为杨树林地在不同管理措施下的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特征,为科学指导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建立废弃农村宅基地复垦为杨树林地的试验区,试验设对照(未扰动)、灌溉、施肥灌溉和自然生长4个处理;自各处理区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机械组成,探讨不同管理模式下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结果 表明,土壤黏粒、粉粒、砂粒含量对照分别为14.58%、81.21%、4.22%,自然生长处理为14.08%、79.92%、5.99%,灌溉处理为15.17%、81.19%、3.64%,施肥灌溉处
以太原万柏林生态园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旅游干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旅游干扰强度增强,景区土壤<1mm粒级团聚体数量逐渐升高,而>1mm粒级团聚体数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则均逐渐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旅游干扰强度增强而逐渐降低,且0~ 20 cm土层、>1.0mm粒级团聚体降低幅度高于20~ 40 cm土层、<0.5 mm粒级团聚体;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2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而<
研究秸秆覆盖、紫云英覆盖及两者协同覆盖对西南旱地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对于维持农田土壤养分平衡、优化西南旱地保护性耕作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以“小麦压米/大豆”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的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玉米秸秆覆盖(S)、紫云英覆盖(A)、玉米秸秆+和紫云英协同覆盖(S+A)、对照(CK).结果 表明,与CK处理相比,S、S+A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A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影响明显,但是对磷、钾的促进效果不明
以典型东北黑土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2016-2018)开展田间定点试验,研究生物炭施用量0、10、30和50 t hm-2(分别简称为B0、B10、B30和B50)对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DOM)含量及其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B0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土壤饱和导水率和DOM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土壤DOM的腐殖化指数;B10处理显著降低激发波长为355nm时,发射波长为440~470nm范围内最大荧光强度(Fn (355))和有色溶解有机质,降幅分别达18.7%和33.1%;
为探究一种更利于提高山东烤烟种植区烟叶质量的施肥方式,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增施不同量生物炭(3 t hm-2,OFB1;5 thm-2,OFB2)的施肥方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施肥方式(OF)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OFB1和OFB2处理较OF处理更能促进烟株株高、茎围和叶面积的建成;提高烟株生物量,特别是叶干重,增加幅度为0.7%~11.06%;增加中部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为1.47 ~ 6.91个、1.02~4.33个和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