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2年1-5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佳维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
【机 构】
:
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2年1-5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佳维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加快[(54.3±11.9)h比(65.7±10.0)h,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4±1.1)d比(7.1±1.4)d,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3.63±0.64)万元比(4.28±0.43)万元人民币,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3/24)比16.7%(4/24),P>0.05].术后第5天,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及TNF-α等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其他文献
为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LR)的安全性,收集荷兰90家医院2010年接受LR治疗的7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线性复合模型对这组患者LR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不同医院LR的实施情况及中转开腹率进行了研究。有41.0%(3013/7350)的患者行LR,中转开腹率为15%(452/3013)。对相关因素校正后的分析显示,LR手术死亡风险(P〈0.0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 探讨病理N1(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N1期的9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术后3年内有52例(54.7%)出现复发转移,其中局域性复发42例(44.2%),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外科治疗的首选标准术式,该术式既可以彻底切除结直肠病变靶器官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又因为完整保留了括约肌而保证了肛门自制功能,兼顾了治愈性和生活质量[1].由于其疗效满意,临床应用安全,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但是IPAA手术技术较复杂,
胃肠道肿瘤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规范与成熟、手术器械的研发与更新,肿瘤的外科治疗水平已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但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问题仍然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肿瘤的总体疗效并未获得显著改善。历经数10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以外科手术为主,包括化疗、放疗乃至分子靶向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已经逐渐形成并在临床广泛开展。我刊本期将重点讨论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相关问题。
目的 比较胃癌全胃切除后间置空肠代胃术与Roux—en—Y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远期并发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由两名研究者以“Gastrectomy”、“Roux-en—Y”和“Interposition”以及“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为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和GoogleScholer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行腹腔镜保脾第10组淋巴结清扫术的32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左侧入路的方法成功对所有患者实行了腹腔镜保脾第10组淋巴结清扫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6.4±54.3)min,
为探讨亚甲蓝是否可以增加早期(T1和T2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淋巴结的检出率以利于结直肠癌的分期,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间共234例使用亚甲蓝注射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亚甲蓝组),以此前的194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为对照组。对照组和亚甲蓝组获取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2±5)枚/例和(38±10)枚/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甲蓝组切除标本中获得阳性淋巴结的数目26.7%(62/
研究第7版AJCC胃癌TNM分期系统的有效性,特别关注pT2和pT3、pN,和pN2、pN3a和pN3b期。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例接受R。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胃癌且清扫淋巴结数目大于15枚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pT2与pT3期之间、pN1期与pN2期之间以及pN姐期与pN,b期之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版中每一期按照生存率不同拆分成第7版分期。此外,第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SUB)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SUB将其分为SUB组(58例)和对照组(40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生SUB的影响因素.结果 SUB组患者术前各项慢性疾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除肾功能不全外,SUB组患者的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均高
对于直肠直径较大、广基底的良性肿瘤和早期恶性肿瘤,肠镜下切除困难,通常需采用经肛、经骶或经腹等手术治疗,这些术式操作复杂、创伤大且并发症多.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兼备了内镜、腹腔镜和显微手术的优点,其术野暴露良好、切除精确、获取病理标本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肛门功能从而避免永久性造口,为直肠肿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