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智商大比拼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on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判断一种动物是否聪明、有多聪明是很困难的事。我们曾经迷信依靠脑容量大小来判断智商,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脑容量的确很大,而我们又恰好很聪明。但蓝鲸的脑容量超过人类几倍,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它们都不能说比人类更聪明。
  如果解剖学的路子走不通,我们可以尝试用行为学来解释智商。比如,通过镜子测试来观察动物是否能认出对面的那个影像就是它自己,许多被认为是聪明的动物—比如海豚和猩猩都顺利通过了测试,但另一些—比如可以使用工具的渡鸦就无法通过,反而是它貌不惊人的亲戚喜鹊通过了。这些个别的偏差使得我们无法完全信赖这一评价体系。
  而使用工具,原本是人类引以为傲的“独门绝技”,但是随着这几年的研究深入,这一偏执认识已被抛弃了。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猩猩、部分猴子、渡鸦等动物都可以使用工具,那么是否可以说它们很聪明呢?恐怕也无法下定论,因为2006年,科学家们发现一种猪齿鱼居然也可以使用工具,难道这种鱼的智商比大象、海豚的智商更高吗?由此看来,这些评判标准总有一些意外的出现,这使得我们对动物的智商评判产生了困惑。
  尽管我们缺乏一个工具去对比狗狗与其他生物的聪明程度,但各个不同品种的狗狗的种内智商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评判体系。
  早在1976年,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科伦就试图通过狗狗与人的互动来建立一个智力的评判体系,他认为,人类最初驯化狗狗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它为人类服务,那么狗狗的工作和服从能力就是人与狗狗互动最多,也最能反映狗狗智商的环节。这近似于我们说的学习能力,也就是在人类的指导下狗狗能学到什么,越听话的狗狗应该越聪明。
  为了完成这个研究,科伦寻求到199位训犬师的支援。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训犬师更有资格评判狗狗的服从性了,而当这些训犬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填写的评选单汇总之后,一个惊人一致的排名就清晰地显现出来—1994年,科伦出版了《狗的智商》一书,认定了边境牧羊犬、贵宾犬、德国牧羊犬、金毛寻回犬、杜宾犬、喜乐蒂牧羊犬、拉布拉多猎犬、蝴蝶犬、罗威纳犬和澳大利亚牧羊犬是最聪明的10种狗狗。科伦举例说,这10种狗狗只需要学习5次就能明白一条新的指令是什么意思,并且在听到指令后很快做出相应正确动作。而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则是巴吉度猎犬、藏獒、比格犬、京巴、寻血猎犬、苏俄牧羊犬、松狮犬、英国斗牛犬、巴辛吉犬、阿富汗犬,很遗憾,这几种狗狗的工作和服从能力表现很差,它們很难比较快地理解主人的意图,而是任性地“放飞自我”。
  其实不难看出,和“镜子测试”等智商测试方式一样,科伦的服从能力测试也有它的不全面之处—不同品种狗狗的服从能力差异,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它们进行选育的结果。科伦认定的最聪明的10种狗狗,大多原本就是被选育出来从事牧羊、狩猎工作的(排名第二的贵宾犬现在被当成家居宠物,但一开始它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捕猎水鸟的猎犬,它的一个变种就是泰迪),这些狗狗可以很清晰地明白我们的指令,并按照之前的训练很好地完成任务。而最不聪明的10种狗狗,我们也并不能责备它们笨,因为这些狗狗大多是为了作为护卫犬而培育的,不断地纯化它们的血统,要的就是它们强烈的警戒心和防御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机灵”被我们人为地忽视了。
  作为与人类相伴最为久远、也最为亲密的生物,狗狗与我们之间并非服从与执行这么简单,更绝非简单的智力资源交换。从那纯洁的眼眸中迸发出来的,是带有温度的友善、忠诚和情感的羁绊,这些触动人心的存在,或许才是重要的。
其他文献
这不是普通的甲虫。它背上有一块电子芯片和触角相连,芯片发射的电信号可以引导甲虫左右转或者向后走。这是半机器半昆虫,长度不到一英寸,是世界上最小的遥控机器虫。或许有一天,机器虫会拯救你的生命。因为将来,机器虫可以爬过瓦砾下的裂缝,在灾难中寻找幸存者。  这当然不是第一只机器虫,而是在最近的《Soft Robotics(软机器人)》期刊中描述的新型机器甲虫,它不但比之前的遙控虫子更小,还可以比以前的版
剑桥大学与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研究人员一起,成功地将可清洗、可拉伸、透气的电子电路嵌入织物中,为智能纺织品和可穿戴电子产品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将石墨烯(一种二维形式的碳)直接以集成电路的形式印刷到了织物上。这种衣料不仅柔软舒适,还能在普通的洗衣机中坚持20次循环。这一科研成果发表在近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该团队的创新在于设计了低沸点的油墨,使其能直接以打印的形式在聚酯纤维上形成电路,
最近看TED TALK,演讲者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无线通信的教授。讲台上摆着一张不大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盏LED台灯,正对着台灯的桌面有一个小孔。教授一边说着话,一边打开了台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背后的屏幕上开始播放百花盛开的高清影片。为了打消观众的疑惑,他把右手放在灯下,阻断了光线,这时,屏幕上的画面马上停住。随后,他缩回了那只手,美丽的画面又继续播放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灯泡不仅能照明,还
在比利時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的儿童剧《青鸟》里,孩子们家里饲养的狗,被塑造成忠诚的旅伴,和兼具聪明与狡猾的猫针锋相对。对于这两种人们最熟悉的宠物,作者给出如此截然不同的刻画,其实正是它们与人类相处历程的写照。  在与人类相处的“资历”上,狗比猫要长得多。有人认为,狗或许是最早被人驯化的家畜。距今大约三万年前,在从灰狼被驯化为家犬的过程中,这些动物保持了身为灰狼时群居的记忆,加之与人类长久相伴
从悠远的传说,到历历在目的现实生活,狗在人类社会中充当着非常独特的角色,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与狗就已经相濡以沫,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纽带,共享忠诚、眷顾、依赖与信任的伙伴关系。  狗狗的祖先  狗狗,学名家犬,在动物分类上属于犬科动物。相比狼、豺、狐等野生犬科动物,不同品种的家犬在体型大小、身材结构、体毛颜色和卷曲程度等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这使得近现代的早期研究者认为家犬可能是由多种不同的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