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途径探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深化,职场中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无法满足职场的相应要求,这与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不无关系,该模式下只要求学生英语学科考试及格,但对学生英语素养及实际应用的提升作用却很小。本文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简要探析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及其改革途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化及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中都会有英语应用能力这一项。对于各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出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满足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将不可避免。
  一、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在职业能力培养方向的现状
  虽然现在社会对英语的要求日渐提高,但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老旧,教学水平偏低,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无法完全满足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实用率低,对职业英语能力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提升,再加上学生对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的厌倦甚至反感,都成了当前高职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误区。中国教育普遍存在的填鸭教育模式,对高职英语教育模式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该教育模式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也就是英语纸面成绩大于英语实用成绩,这种头重脚轻的陈旧教学观念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忽略了学习英语的目的,变成了为学习而学习。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看来,这种教育模式在根本上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观念,让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也成为了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无法踏入理想职业的一大障碍。英语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更加功利,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剥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把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交流能力变作做了应试能力。职业能力要求的是实用性,而不是这种毫无意义的观赏性,填鸭式教育脱离了职业能力对学生英语实用性的要求,导致教学内容与专业要求背道而驰。
  2.教学方式引起的学习积极性低。在当前高职英语教育模式下,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再加上这种教学模式乏善可陈,枯燥抽象,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形成英语的终身发展理念,这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在职业生涯中,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并非是学生仅仅通过课本学习就能满足的,还需要日常不断的练习和使用。学生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只希望通过课本来敷衍应付,那么注定无法跟进职场对英语能力日渐高标准的要求。
  3.评价模式引起的观念错误。当前高职英语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不清楚高職英语教育的目标,只是一昧地去迎合考试,迎合纸面成绩,反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英语交流能力。学习英语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会形成这样的观念,是因为从小到大所接受的评价模式造成的。一直以来,老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都是基于卷面成绩,而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技能反而忽略不计。从职业能力培养来看,职场看重的是能力的实际效用,而不是其空口白话。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来看,高职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使其能通过英语来完成日常交流、团队合作及思想的明确表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对当前高职英语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1.重构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高职英语教育势将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全面加强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深化职业英语能力培养,提高模块化教学的可行性。其中最为基础的是统一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强调英语的实用性而非其功利性,将英语的交流能力放在首位。在此统一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职业需求,深化专业英语学习,提高未来职场竞争力。而所谓模块化教学,就是在前面统一及深化的学习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及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尽量避免填鸭式教育般的同一性和重复性,重点培养学生英语水平往职业能力方向深度化、实用化、有效化发展。这种教育模式放弃了传统的千篇一律式教学,而是依照学生自身特点,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为未来职业能力培养打下夯实的基础。
  2.改革教学方式。当前高职英语教育模式下,最困难的不是教师不会教,而是学生不愿学。学生在面对枯燥空洞的学习内容时,在为应付考试而学的心态催化下,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低。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当围绕提升职业英语竞争力及以新颖、有趣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前者主要在于创造出语言学习环境,在实践中提升英语交流能力,从而提升其英语竞争力;后者则要多采用“讨论式”学习,而非“听读式”学习,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展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变教学评价。高校英语教育成果评价不应当局限在纸面,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英语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在进行教学成果检测时,卷面成绩应当只是其中一项决定因素,而非一家独大地用来定性教学成果。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多元化,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展开,设置英语交流情境,以个人和小组展开不同的对话模式,或单人听译,或二人交流,或多人讨论,又或者是职业英语实用模拟。
  三、结束语
  总之,高职英语教育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改革其教育模式对学生职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对重构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评价等三个改革途径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对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明勇.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3):120-123.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