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迄今为止,人们在谈及鲁迅的作品时,大抵走不出语文教材的范围,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是绝大多数人了解鲁迅作品的关键途径,因此对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对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追溯了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实践在几十年来走过的道路,分析了中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必要性,进而联系到新世纪的教学现状,对鲁迅作品教学提出了一些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语文 ; 鲁迅作品 ; 教材分析 ;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09-02
  一、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回顾
  1.民国至改革开放以前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回顾
  目前所知最早收入鲁迅作品的中学语文课本,是20世纪初北京孔德学校编印的《初中国文选读》,其中收录了六篇鲁迅的作品,包括:《兔和猫》、《风波》、《论雷峰塔的倒塌》、《鸭的喜剧》、《故乡》、《社戏》等。另外1924年叶绍钧主编的《国语》、1930年傅东华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国文教科书》,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等教材都选录了大量的鲁迅作品。
  20世纪40年代,在解放区,由胡乔木主编的《中等国文》最具有代表性,它收录了《孔乙己》、《一件小事》、《阿Q正传》、《非攻》四篇小说,以及《我们不再受骗了》、《不识字的作家》、《大众并不如读书人所想像的愚蠢》、《中国语文的新生》等杂文。我们可以注意到,解放区选用的大多是鲁迅的政治倾向性杂文。而《阿Q正传》第一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显示了编者独特的眼光。
  1949年以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辑局在1950年编辑并出版的全国第一套统一的语文教材《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和《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共12册,其中收录小说:《药》、《狂人日记》、《一件小事》、《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社戏》、《祝福》、《鸭的喜剧》;散文:《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杂文:《〈呐喊〉自序》、《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灯下漫笔》、《文学和出汗》、《论“费厄拨赖”应该缓行》、《中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好的故事》、《我们不再受骗了》、《答北斗杂志社问》、《“友邦惊宅”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生识字糊涂始》、《论“第三种人”》;诗歌:《自嘲》、《自题小像》、《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一时期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多达32篇。
  “文革”期间,“左”倾思潮登峰造极,语文教学一味强调政治思想宣传,语文课也几乎沦为政治课。全19国通用的语文课本被取消,专门从教科书编写和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遭解散,各地自行编写语文课本,文革开始的前几年,鲁迅作品因为不完全符合政治思想宣传的目的而被逐出中学语文课本。
  2.改革开放以后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录
  1978年随着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进入一个新时期。教材首先删掉了文革时期为革命批判需要所选的杂文《我们不再受骗了》、《答北斗杂志社问》、《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还删掉了小说《风波》,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入选,这也是建国以来首次选入该文章,同时增选了散文《雪》、《藤野先生》、《记念刘和珍君》、《风筝》、《鲁迅自传》、《范爱农》小说《呐喊(自序)》,雜文《拿来主义》、《流产与断种》、《人生识字糊涂始》等。这一时期教材中共收入了鲁迅作品30篇,其中小说9篇、散文8篇、杂文13篇。1982年教育部又对这套教材进行了修改,其中的经典篇目《雪》、《铸剑》被删掉,同时被删的还有《风筝》、《范爱农》、《人生识字糊涂始》、《一件小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这几篇。几经增删,最终确定有18篇,相较“文革”时期的选篇数量大有减少。教学内容上开始全面清理文革时期的错误观点,“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鲁迅作品的解读重新定位。1986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綱》的颁布,给中学语文教育带来了新鲜的空气,鲁迅作品教学也随之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启迪学生思索人生社会,进行思想教育,结合作品的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风格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这些时新的词语和概念都一一涌现并得以贯注实施,鲁迅作品教学渐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首先表现在对鲁迅的角色定位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介绍: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介绍将鲁迅文学家的位置放在了首位,思想家的身份居其次,革命家的身份放在了最后。这样鲁迅作为文学家的价值得到了首肯,同时也兼备了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作用,这种介绍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时期的鲁迅及其作品解析虽然仍是在一定的政治思想的规范下进行的,仍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文本文学价值的研究,但比先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读解的内容逐渐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在纠正“文革”时期思想错误和树立科学正确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鲁迅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社会引路人。
  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录和解读
  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我国分别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解读,纠正了之前向学生灌输单一主题思想的方法。这一时期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有: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风筝》,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社戏》,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藤野先生》,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雪》,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乡》,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高中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高中必修三:《祝福》,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   虽然从篇目上有所减少,但鲁迅教学的实践却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目前我们最缺乏的是人文教育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底子应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的。”
  二、改进鲁迅作品教学的策略
  整个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录史,鲁迅的角色变化几经政治形势的变换而发生改变,其中有对他文学家革命家的双重肯定,也有扭曲的定位,多年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一方面受政治指南针的指引沒有找到正确的解读方向,其实我们一直徘徊在经典的大门之外,而未敢越雷池半步,另一方面但應该看到随着时代进步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之中越来越接近一个本真的鲁迅。以下就如何掌握鲁迅作品精髓提几点方法和建议:
  1.重估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
  鲁迅作品的内在价值已经得到公认,但是这些价值又能有多少可以得到学生的领悟和接受呢?这就要求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进行重估,笼统地说就是重估鲁迅作品的两个重要特质,一个是丰富的人文内涵,另一个是高超的表现形式。
  2.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我们把鲁迅定位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是经过几代人不断研究得出的结果,而中学生的只处于文学阅读的初级阶段,再加上鲁迅文章自身的深刻性,他们很难理解鲁迅到底有多么伟大和重要。要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先要在思想上与其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低教学目标,不一味单调、繁琐地分析鲁迅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而是以这些作品为线索,和学生一起看看鲁迅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故事,了解鲁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同身受地体会他的思想感情,认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3.更新鲁迅作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不要因为是鲁迅作品就觉得难教也难学。的确,鲁迅作品所透露出的深刻思想非一般文学作品能及,语言的辛辣尖锐也在文坛中首屈一指,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不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理解。在对鲁迅的理解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做到知人论世,避免就问论文,就事论事。
  4.了解鲁迅作品研究的学术前沿
  近年来鲁迅研究迅速发展,王富仁、钱理群、孔庆东等学者潜心研究鲁迅,以丰富的研究视角连释着鲁迅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这些探索对于推广鲁迅教学研究成果、加强学术研究与教学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语文教师并不需要对学术前沿亦步亦趋,但是教师至少应该了解自己所处领域的最新成果,并且将学术研究成果与自己一线的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结合,并应用于课堂。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审视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四期
  [2]钱理群.钱理群中学讲鲁迅[M].北京:三联书店,2011.
  [3]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4]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鲁迅.鲁迅文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江英喆(1993),女,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中职英语教学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这样才可以保证中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了。  【关键词】中职英语 ; 生活化教学 ;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
【摘要】语言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语言艺术的典范。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教师以完美的语言为手段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技能技巧。本文将围绕教师的语言艺术展开论述。  【关键词】语言艺术 ; 教师 ; 技能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00-0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工具,而教师的语言则是用来传授知识、
【摘要】中职的教学职能是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术性人才,由于教育结构和定位模式,中职教学一直存在着巨大的阻碍,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界限,在中职教学应用中实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职教育 ; 物理学教学 ; 理实一体化 ;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42-02  进入
【摘要】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初中阶段全新开设的一门课程。上好入门课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也是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入门课总是容易被忽视,给学生带来对学科认识模糊和知识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历史教师要明确初中历史入门课的重要性,掌握历史入门课的基本技巧,保证初中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 ; 入门课 ; 重要性 ; 技巧  【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变化。中职学校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因它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特别是位于教学前线的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多媒体的制作与应用上,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主要讲述多媒体课件在汉语教学应用中的几种类型,突出其作用及优点,并从应用、实际情况来论述如何将多媒体课件较好地应用于汉语教学,说明多媒体课件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对其应用的展望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具有动机功能、探究功能、创新功能、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等。本文总结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四大功能,对各功能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做了具体的阐述,旨在引起人们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 ; 功能 ; 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32 【文献
背景:味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口腔内的味蕾所引起的感觉,是人及动物感知外界刺激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味觉在维持体内能量平衡和内稳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有一些疾病(如
【摘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微信、微博、微访谈等相继出现,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在教育上,原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求知者的需求。微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打破了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视频,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
【摘要】初中设置物理这一学科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科学的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及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这些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 ; 课堂教学 ; 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