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词比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o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带有顿悟性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不诉诸分析和陈述,而是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建立一种客观灵活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顿悟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隐喻;思维;顿悟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2  一、引言  哲学的革命,带来了认知语言学的大发展,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认知语
摘 要:本文将以逻辑顺序对阿拉伯语在马格里布[1]在等地的传播加以论述。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之后继续西进,于7-8世纪之交完全征服马格里布,从而在马格里布地区得到了很大的传播和发展,并体现出了阿拉伯语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阿拉伯语;马格里布传播;阿拉伯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H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1  语言会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1  “明明,又打人了。”  “明明家长,您家孩子在学校总打人”  “明明妈妈,你家明明打了我家儿子,你说怎么办呢?”  有家长在放学时亲自来找明明,想教训这个打人的孩子。  孩子在学校吵架,家长积聚矛盾,媒体没少报道有因此造成严重后果而毁了两个家庭的现象。  当家长听到孩子的同学、老师对自己说这
期刊
摘 要:称谓语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一个地方的称谓语能鲜明地反映该地传统习俗、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无为方言称谓语是无为地方文化的反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有的称谓语渐渐被人们抛弃。事实上,方言称谓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更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  关键词:无为方言;特有;称谓语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1  引
摘 要:柬埔寨蛇崇拜是原始本土蛇崇拜与印度教那伽文化的融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柬埔寨;蛇崇拜;始祖神;保护神;印度教;那伽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1  正如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一样,世界上有一个国家的人称自己是蛇神的后裔,无比地崇拜蛇,这个国家就是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柬埔寨。  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