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物而格,格以择优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oh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云:“格物以致知。”朱子曰:“世间之物,无不有理,皆须格过。”大道既得,那么究竟何为“格物”?我的理解是,所谓“格物”,做字面解释,便是 “择物体,究物理”。宇宙万物皆含理,我们在与一物一人一事接触的过程中,要努力探究蕴含其间的道理,这是求得为学为人之道的途径。
  但对于一张白纸来说,每一件事物都有着记录的价值。那么,在这个开始的阶段,我们必须要进行选择。初“格物”时一看便知深浅的,第一个就要排除,因为它们没有更深一层的价值。但因为很多时候每件事物都有其值得探求的地方,所以其实我们更需要选择的是格的角度,也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我们所站的立场。因而,与其说是“择物”,不如说是选择“格物”的角度。
  无论是从毫厘之中,还是在宏阔之外,探究事物的角度总是无穷尽的。一个人若是钟情于泥土,那他可以做一位农民,用希望的颜色涵养每一片乡土;也可以做一个瓷人,将平凡的赭石烧制成不凡的月白。这样一来,一物多理在不断的探索中交织,物与物又在因果的作用下叠加。错杂的关系网就这样盘虬在人类社会之中,在不声不响之中化为文明的表达。
  或许正是对于万物之理的探究,使我们有能力给岁月以文明。
  但个人认为,“格物”绝不能只单纯地停留在表面。格完一物,接着马上再格一物,如此简单地循环往复,那只不过是螺旋式旋转,永远不会上升。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由大自然决定,人类文明的优胜劣汰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习近平主席曾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因而格物之前,是择格之角度,格物之后,是择优继承。
  那么,如何择优?首先,我们要“博其貌”,也就是对于错综的宇宙,我们需要倾己一生,去探索它,研究它。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说的也都是这个道理。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开始“择”。
  但事物本身同其角度一样,也是无穷尽的。人类不比百科全书,就算终其一生,也无法遍览万物,因此,我们还需要“精其深”。
  “精其深”,也就是深究事物中所蕴涵的道理。就如朱熹所说,“‘格’,尽也。若是穷得两三分,便是未格物”,“如有一物,凡十瓣,已知五瓣,尚也有五瓣未知,是为不尽。如一镜焉,一半明,一半暗,是 一半不尽。格尽物理,则知尽。”只有在对事物全然了解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能做出是非优劣的选择。
  简而言之,所谓“格物”,不过择物而格,格以择物。
  【教师评点】文章思路清晰,说理充分,语言流畅。题目“择物而格,格以择优”,明确了论述的重心在“格”的对象、方法和目的。开篇联系材料说明了自己对“格物”的理解,接着阐明了“格物”的方法是“择物”,并进一步揭示了“格物”的目的是为了“择优”,最后分几点说明如何“择优”。整篇文章紧扣中心、观点鲜明、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充满思辨的力量,显示出作者良好的思维品質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山西晋中晋华中学求索文学社,于2011年9月由校内文学爱好者自发组建而成,其宗旨是以文學为主导方向,关注校园发展和文学新动态,全面提高全体社员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文学社在大家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多位同学在第二十届世界华人学生征文大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  指导教师:赵亚娜 郝海燕 侯夺智 张华杰那年花开枣正甜  □山西省晋中榆次区晋华中学求索文学社 赵伟  小时候的我,最盼望过年。因为在这一天,我
成长五句话  1.青春与成熟之间有一座巨大的拱桥。换言之,我们思想的发展也正如一块块零散的拼图,只能一步步地、慢慢地拼凑完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自己的激情达成协议,只有遵从这股激情,漫长的工作才能显得轻松一些。  ——切斯瓦夫·米沃什  2.那时我还年轻,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到美德。今天我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和热爱是
科学家也有文艺范儿  □何宽  19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费什尔有一次遇见了小说家赫尔曼 · 苏德曼,苏德曼感谢费什尔发现了佛罗拉(一种安眠药):“你知道,它的效力太强了,我简直不用服药,只要看一眼放在床头柜上的佛罗拉,就足以入睡。”费什尔说:“太巧了,我要是睡不着了,我就拿起你的一本小说。事实上,我只要扫一眼放在床头柜上的任何一本你的美妙的小说,就足以倒头便睡。”  赫尔曼·苏德曼也不算是太烂
学校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创建于1993年,学校秉承“铁的纪律,爱的教育”为教育理念,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成绩卓越,2005年被批准成为省示范性高中,2010年被确定为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样本学校,另有独山和乌当两个分校,其中的骍龙书院堪称贵阳市的校标。  教师简介:周玉利,笔名主语、一心、刀禾、玉叔临风,多家报刊特约撰稿人及封面人物,发表散文、小说、诗歌、论文等600余篇,主编、参编书
在经历了一次漫长的“寒假”以后,各地中小学尚未开学,而是以“停课不停学”的方式组织教学。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学习的形式和机会是多样的,观影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有其重要价值。在家听网课、做作业固然重要,但也可以抬起头,体会“第七艺术”带给人的快乐和美感,争取做一个更有趣、更全面的人。  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任务群“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赫然在目,作为文本之外声色结合的独
【2020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对于人类来说,灾难或许是难以避免的。中外历史上难以抗拒的各种大灾难有很多,霍乱、鼠疫、天花、流感、非典、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加上人为发动的战争,人类真是多灾多难。这些灾难有些是天灾,有些是人祸。每次灾难的爆发,都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如何认识灾难,如何面对灾难的挑战,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请围绕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主题: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科学精神;人文积淀……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颜回“革食瓢饮”却能“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杜甫唯求“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竟能“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们何以能够做到“身居陋室而心忧天下”,始终保持内心世界的充盈与快乐?这种润泽而阔大的精神境界是如何构建的?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遭遇了一个“问题时代”。从大都市恼人的雾霾到田野间空心化的村庄,从“蚁族”“蜗居”难圆梦到“舌尖上的安全”屡现危机,从“鄂人=恶人”标签化一刀切到娱乐至死表情包消解严肃与崇高……翻开报纸,相关讨论不绝于耳;打开网络,种种质疑扑面而来。一时间,问题让人烦恼,使人愤怒,令人担忧。  如何看待我们的时代问题?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請结合理
【例文精评】  在过去的十几年,科技施展出强大的魔力:使生活更便捷,使工作更高效,使国家更富强。科技的实惠也遍布生活方方面面。然而,在我们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看着千里之外的世界,可曾注意到身边父母的关怀、爱人的陪伴、朋友的体贴?可曾想过科技强国更要强心,要用敏感的心捕捉生活,传递真情。  科技强国,改变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科技。没有科技,何有自动化车间三天改造,日产百万口罩的壮举;没有科技,
名作简介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青年时期在欧洲求学时所写,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适合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朱光潜先生笔下,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作者虽随各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