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浪漫爱情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于1964年进入四川大学外语系读书,那时的学校规定,大学生不准谈恋爱,更不准结婚,谁要是违规,会被开除学籍。大多数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但禁令无法阻挡情窦初开的少女幻想爱情的出现。谈恋爱于是变成地下活动,必须小心秘密地进行。
  在我大二时,当上了系里的学生会宣传部长,每月都要参加学校学生会的会议。数学系的宣传部长是一位出口成章的英俊小伙子,他有时在晚饭后打电话给我,约我到校园里谈工作。当时晚饭后在校园谈心的男女学生不少,可两人都会拉开一米距离,谈话声音都挺大,好让别人听见他们是在谈工作、学习或者叫做汇报思想。
  当时十几个房间的一层宿舍只有一部公用电话,谁有电话,大家全都知道。每当数学系那男生电话一来,我的室友就偷笑说:“数学系找你了。”其中一位室友认为我是容易受骗的人,要把我“管起来”,凡听到找我的喊话,她就跑过去接听,一听是男生,就会说我不在,然后把电话挂了,几次以后,数学系的男生再没有电话找我了。
  她以为立了功,洋洋得意。我倒不想感谢她,因为她的“热心”,让我失去了和一位话题很多的男生聊天的机会。
  “文革”开始后,学校里各级管理机构瘫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打倒反革命”是头等大事,禁谈恋爱这一规定自然失效。“文革”半年过后,对革命厌倦的学生更以谈恋爱打发无聊的时光。
  那时校园里斗争的腥风血雨和爱情的习习微风,矛盾古怪地并存着。其中不少爱情起源于对受害者的同情。
  外语系的一位男生在“文革”初期就被打成“反革命”,被批判围攻。就在他万念俱灰时,一位心地善良的勇敢女生挺身而出,写出一张又一张大字报为他辩护,令自己也陷入围攻。私下里这位男生成为很多男生羡慕的对象,因为他得到了浪漫的爱情。
  怀抱着纯洁的爱,女孩没有退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他来往,给他各种帮助。毕业前夕,她宣布和他结婚,放弃了留在成都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和他一起到海南岛的偏僻小县当教师。
  是珍珠总会发光,十多年后,她的爱人以扎实的功底调进高等学校,后来还当上海口某大学的外语系系主任。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因为“文革”,我们在大学度过了五年、甚至六年的大学生活,从十八九岁蹉跎到二十四五岁的适婚年龄。一位和我来自同所中学、比我低一年级的漂亮女生,她的男友是我的邻居和童年伙伴,没有考上大学,当了小学教师。在她看来,地位和收入、金钱都不重要,她爱的就是那个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孩。他们相爱多年,如果不是“文革”,1969年毕业后就会结婚。
  1970年,这位漂亮女生怀孕了,她以为孩子出生前能够毕业分配,他们就可以登记结婚。谁知肚子愈来愈大,分配却没有消息,最后她迎来的是被批斗的大会。批斗会上,别有用心者强迫她说出孩子父亲的名字。她低着头,一言不发。会后,坚强的女孩挺着大肚子,强忍着泪水独自一人走回宿舍。她保护了她的爱人,保护了他们纯洁的爱情。后来,他们结婚了并有了两个孩子,生活平静而幸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爱情故事,尽管我们的青春岁月是苦多于甜,我还是要赞美同龄人的美好爱情。也是因为有爱,我们才可以渡过一个个难关,无悔今生。
其他文献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人会钓鱼,不稀奇,鱼会钓鱼,真新奇!而且,会“垂钓”的鱼儿还不少,最响当当的就数銨鲸鱼了。  銨鏮属于“大宅门”,家族成员众多(题图),已经知道的就有250多种,遍布全球温带海洋中50~100米深的海底,连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中,都有它们的踪影。  这种鱼儿长得很特别,脑袋上都挂着“小灯笼”(图1),这便是它们钓鱼的诱饵,“钓竿”则是鲛鲸的第一根背鳍。  另外一个特别的
近日,位于加拿大渥太华市的军工企业——艾伦先锋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该公司的出名得益于在不久前斩获奥斯卡奖的美国电影《拆弹部队》。影片中的主角——美军拆弹部队成员穿戴的,如同“宇航服”的拆弹防爆服,正是艾伦先锋公司提供的产品。    研发人员是生化武器专家  《拆弹部队》描述了一个美军拆弹小组于2004年在伊拉克战场上的经历。为了打造逼真的拆弹效果,《拆弹部队》剧组在拍摄期间。向加拿大顶级防爆装备